粮食主产区农业兼业经营、农户分化与农民市民化
——基于农户家庭资本禀赋的实证研究

2016-11-17 05:13
关键词:禀赋市民化农户

吴 乐

(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粮食主产区农业兼业经营、农户分化与农民市民化
——基于农户家庭资本禀赋的实证研究

吴 乐

(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我国粮食供给的重要责任。我国粮食主产区Ⅱ兼农户在所有样本农户中的比重已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农户,农户市民化意愿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高度相关,提升Ⅱ兼农户家庭市民化意愿,必须密切关注此类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的提升途径。目前应通过农业支持政策调整,以及强化农村的基础教育、非农就业培训,建立通畅的就业信息获取途径等提升Ⅱ兼农户的家庭资本禀赋,从而建立Ⅱ兼农户的离农机制。

兼业经营;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农户分化;农民市民化

伴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大量农民脱离农业进入二、三产业,大批纯农户由纯粹的农业经营转向兼业经营。由于农户技术水平、市场参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农户的收入结构及劳动力就业结构出现较大的差异[1],我国农户结构从高度同质的纯农户为主分化为纯农户、不同程度的兼业农户和非农户。农户分化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2]。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的75%,商品粮的80%,每年粮食增产的85%均来自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我国粮食供给的重要责任。鉴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农业经济仍然是小农经济,适度规模经营被视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3-4],粮食主产区的粮农怎样从细碎化经营走向适度规模经营?在农地总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只有加速农户分化,推动Ⅱ兼农户向非农户转变,使更多的农民转变成为市民,彻底改变目前土地流转滞缓和农业小规模经营格局,才能实现粮食主产区农地的规模经营。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兼业经营、农户分化的客观现实状况进行研究,研究Ⅱ兼农户市民化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改革开放后,农户兼业经营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就兼业化农业的历史命运曾进行过激烈的讨论[5-6],一直以来,非农兼业被视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农民生计方式,也受到世界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7]。

农户兼业行为与农户分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舒尔茨认为农民是理性的经济人,对自身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具有效率的,在农业生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周期长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的不一致的客观情况下,农业劳动力投入和农业生产工具使用具有阶段性和间歇性,农户可以充分利用家中闲置资源或改变其用途获取更多收入,兼业是农户合理配置家庭生产要素的理性选择[8]。另外一些学者则从农户家庭内部成员分工优化的角度对农户兼业经营的动因进行了研究,Low注意到农户内部成员之间劳动力比较优势是造成兼业的原因之一[9],利用家庭内部成员的分工优势,使家庭收益最大化[10],农户兼业行为是由家庭成员个体就业行为决策和家庭集体劳动分工决策共同决定的[11]。

有研究表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户来自非农领域的收入已普遍超过农业领域,但农户整体非农化转换程度依旧不高,家庭化兼业态势明显[8],即使实现农户部分家庭成员的非农就业,也不必然导致农地流转的发生[10],农民个体非农就业发展并未转化为大规模的农户家庭整体非农化转型[11]。理论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结构由高度同质的纯农户逐步分化为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并存的动态格局,并且Ⅱ兼农户农业经营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无足轻重,便会退出农业,成为非农户。但是,我国学者的相关实证研究和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中的经验表明,从Ⅱ兼农户转化为非农户往往非常困难,Ⅱ兼农户滞留农业造成的农业小规模生产导致效率低下[12]。

二、变量设计、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基础

(一)变量设计

农业兼业经营以及农户分化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众多社会、经济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高度同质的纯农户向不同类型农户分化的根源在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的异质性。家庭资源禀赋是指家庭成员及整个家庭所拥有的包括天然及后天所获得的所有资源和能力[13],根据已有文献,结合研究目的,本文将影响农业兼业经营及农户分化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本禀赋、自然资本禀赋、社会资本禀赋以及经济资本禀赋四个方面。

(1)人力资本禀赋。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农户的非农参与,受教育程度高、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青壮年农业劳动力,更倾向于在非农产业中就业[14]。家庭成员数、受教育程度正向影响农民兼业选择,农户家庭成员多,可创造价值的劳动力也越多,单纯的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劳动力的有效分配[15],此外,农民年龄、性别、家庭劳动力数量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就业行为[8]。因此,对于人力资本禀赋,本文选取户主受教育程度、受访对象年龄及性别,家庭人口总数,18岁以上、55岁以下劳动力人数,以及家庭成员是否参加过非农就业培训为测量指标。

(2)自然资本禀赋。自然资本指的是农户拥有或者由农户支配的用于生计的自然资源,已有研究表明在耕地占有上,纯农户无论是在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还是地块数上,都多于兼业农户,而在兼业农户中Ⅰ兼农户又多于Ⅱ兼农户[16],耕地规模比较大的家庭,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投入需求量较大,其成员的非农就业意愿就可能较低,本文对于自然资本禀赋的测量主要着眼于农户经营的耕地规模和耕地质量,设置的测量指标主要有耕地总面积、可灌溉耕地面积、平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等。

(3)社会资本禀赋。对于社会资本的定义学术界目前尚没有普遍认同的定义,多数学者将社会资本视为个人的一种社会结构资源,并且社会资本具有自我强化和积累的倾向。刘俊文运用网络认知综合测度法,将社会资本分为网络规模、网络差异、网络结构、信任互助和社区参与等5个维度进行测量[17]。本文对于社会资本禀赋的测量,选取了和农户非农经营有密切关系的变量,主要包括是否农民获取非农就业信息渠道是否通畅、亲戚朋友中从事非农工作的人数以及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

(4)环境资本禀赋。本文中的环境资本禀赋指的是对于不同的农户,由于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异质性,导致农户在进行非农就业及市民化抉择时面对不同的机会成本,从而导致农户的选择偏好的差别。已有研究证实,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对农户兼业类型的选择存在显著影响[8],本研究选取农户家庭所在地距离县城的距离、农户所在乡镇的企业数等来对农户环境资本禀赋进行测量。

对于农户类别的确定,本文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等(2002)的分类方法*(1)纯农户:是指农户家庭总收入中95%及以上的收入来源于第一产业收入的农户;(2)Ⅰ兼农户:是指农户家庭总收入中50%一95%(不包括95%)的收入来源于第一产业收入的农户;(3)Ⅱ兼农户:是指农户家庭总收入中5%一50%(不包括50%)的收入来源于第一产业收入的农户;(4)非农户:是指农户家庭总收入仅有5%以下(不包括5%)的收入来源于第一产业收入的农户。,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农户“农业总收入”两个题项,根据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来确定农户的类别,从而确定调查样本农户分化的状况。对于农户市民化意愿的调查通过两个题项:“通过非农就业可以获得和城镇居民相当的收入,政府有合理措施解决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是否到城市定居?”、“若家庭附近有充足的打工机会,通过农业经营和非农经营,可以获得较高收入,是否到城市定居?”进行调查。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河南种粮农户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数据来自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粮食主产区农户兼业问题研究”课题组。2015 年9—12月,课题组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河南省北部的鹤壁市浚县、中部的周口市商水县及南部的南阳市邓州市(县)三个产粮大县(市)农村住户开展了问卷调查。为保证调查数据的质量,课题组主要由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的老师以及研究生组成,并对研究生进行了专门培训,每个县(市)随机选择100户,调研人员进行入户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共回收问卷287份,剔除其中的无效问卷,剔除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剔除填写缺漏太多的问卷;二是剔除填答有明显矛盾的问卷;最后保留有效问卷269份,有效问卷率为89.7%。

(三)实证分析基础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我们将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受访对象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为62.8%,占绝大多数,在269个受访对象中,只有1个受访对象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受访对象中40岁以下的只有18.3%,而55岁以上的占到了28.3%,平均年龄接近50岁;受访对象中男性占到47.2%,女性占到52.8%,女性略高于男性。受访农户的最大耕地经营规模为200亩,其中有13户没有经营耕地,属于虽将土地完全流转出去但仍未离开农村的农户, 耕地经营规模在10亩以下的占64.7%,而耕地经营规模在10亩以上的农户只有30.5%,耕地经营规模在20亩以上的农户更少, 说明在本文的样本农户中小规模经营仍然占主体,传统农户还是绝大多数,轰轰烈烈的其实都是一些典型*指的是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出现的三种典型形式:第一种是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农业服务社会化,第二种是农民专业合作化生产,第三种就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3]。此外,调查数据还显示:66.9%的受访者认为非农就业信息渠道通畅,受访农户中19.3%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而80.7%的农户则未加入。

2.样本农户兼业经营及农户分化情况

根据本文采用的农户分类方法,得到了农户分类表如表1,样本农户中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非农户的比重分别为5.2%、27.3%、60.3%和7.1%, Ⅱ兼农户在所有样本农户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农户。由于农民外出务工机会的增多,从2003年开始,我国农民家庭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超过了农业经营收入,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多数农民家庭收入中的非农收入超过了农业经营收入,样本农户的类别结构和我国农户类别的总体结构一致。我国样本农户的类别结构也与日本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农户结构非常接近*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统计便览》和《农业调查》整理,1975年日本农户构成中专业农户(纯农户)为12.4%,第Ⅰ兼农户为25.4%,第Ⅱ兼农户为62.1%。[18]。由于长期以来日本对农业进行过度保护,政府支农资金甚至超过了农业GDP总额,造成农产品价格扭曲,小规模Ⅱ兼农户经营农业依然有利可图,加上日本农民将先人传下来的土地视为家产,认为将其世代相传是家族成员的责任,变卖、废弃土地被视为家族的衰败,关系到家族的荣誉,延续经营和保有土地的愿望强烈。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日本总农户数持续减少,但Ⅱ兼农户的比例持续上升,至20世纪末Ⅱ兼农户的比例达到了68.0%。日本农业政策与农户结构变化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表1 农户分类表(N=269)

注:方括号中的百分数为农户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所占比重,为农户分类依据。

三、基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文将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粮食主产区住户的家庭资源禀赋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本文中的家庭资本禀赋包括人力资源禀赋、自然资本禀赋、社会资本禀赋、环境资本禀赋等变量,还有农村住户的市民化意愿,这些变量均不能准确和直接测量,在结构模型中称为潜变量,这些潜变量只能用一些观测变量来间接测量,比如说人力资本禀赋,本文用受访对象受教育程度、受访对象年龄、受访对象的性别、家庭人口总数、劳动力人数(18岁~55岁)、家庭成员是否参加过非农就业培训等观测变量来测量,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妥善处理潜变量,而结构方程模型则能同时处理潜变量及其指标[19]13。

1.模型解释。结构方程模型可分为测量方程和结构方程两部分。测量方程描述潜变量与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描述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测量模型通常表示为:

x=∧xξ+δ,

(1)

y=∧yη+ε,

(2)

其中x表示外源指标组成的向量,y表示内生指标所组成的向量,∧x是外源指标和外源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反映的是外源指标与外源潜变量之间的关系,表1中列出了本文中各外源潜变量及其对应的外源指标;∧y是内生指标在内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反映的是内生指标与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δ表示外源指标x的误差项,ε表示内生指标y的误差项。结构模型通常表示为:

η=Γξ+ζ。

(3)

结构模型用来反映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η表示内生潜变量,在本文中为农村住户的市民化意愿,ξ为外源潜变量,Γ表示外源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ζ表示结构模型的残差项,反映了内生潜变量η在结构模型中未被解释的部分。

本文采用LISREL8.70软件来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LISREL中包含的估计方法有:极大似然估计,广义最小二乘估计,一般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等,本文的参数估计将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是使得拟合函数

FML=log|∑(θ)|-log|S|+tr(S∑-1(θ))-(p+q)

达到最小值的估计,其中,log|A|表示矩阵A的行列式的对数,tr(A)表示矩阵A的迹,S是全部指标组成(p+q)×1的向量(y′,x′)′的样本协方差矩阵,∑(θ)是由模型推出的协方差矩阵。

本文利用LISREL8.70统计软件的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方法来探索性地研究各类家庭资源禀赋对农民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得到路径图和各项参数值如图1。

根据图1 输出结果,可以发现粮食主产区农户市民化意愿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的各个方面关系显著,而且相关度较高,市民化意愿与人力资本禀赋、自然资本禀赋、社会资本禀赋、环境资本禀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56,0.73,0.64,也就是说农户家庭资源禀赋越高,市民化意愿越强烈。这说明农户市民化意愿与农户的人力资本禀赋、自然资本禀赋、社会资本禀赋、环境资本禀赋密切相关,提升农户的市民化意愿,必须关注农户资源禀赋的提升途径。通过LISREL8.70统计软件的输出结果,测量模型中的观测变量均较好地解释了潜变量。

2.模型评价。对于模型的评价可以从检验参数的显著性和拟合指数两个方面来进行。检验参数的显著性体现了参数的意义及合理性,而拟合指数则反映了模型和数据的整体拟合程度,当整体模型拟合指标较为理想时,才能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解释。根据侯杰泰的研究,理想的拟合指数应具有以下特征:与样本容量N无关;惩罚复杂的模型;对误设模型敏感[19]155。对于拟合指数的评价可以基于一下三个原则:首先考察绝对拟合指数中x2/df,若此指数介于2.0~5.0之间,则可以接受模型,尤其是模型比较时,相对于x2,x2/df更有意义;其次考察绝对拟合指数中的近似误差指数,由于近似误差指数中的RMSEA指数(近似误差的平方根)受N的影响较小,通常报告RMSEA,这个指数越小越好,如果取值小于0.08,则认为近似误差是合理的;最后是考察相对拟合指数中的NNFI 和CFI,这两个指数的值越大,模型拟合越好,通常情况下相对拟合指数超过0.9认为模型可以接受[20]。

图1 农户家庭资源禀赋与农户市民化意愿标准化系数输出图

x2dfx2dfRMSEANNFICFI499.221094.580.0460.910.93

表2是根据LISREL8.70统计软件的输出结果选取相关拟合指数进行报告,x2/df为4.58,介于2.0~5.0之间,而RMSEA、NNFI以及CFI均满足上述原则要求,可以认为模型拟合较好。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农户样本数据,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兼业经营以及农户分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农户家庭资本禀赋的异质性对农户进城愿意的影响。研究发现:(1)粮食主产区农户结构中Ⅱ兼农户已占很大比重,农户经营规模依然偏小,小规模农户仍然占主体;(2)结合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等和我国具有相似资本禀赋条件的国家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经营效率,目前迫切需要建立Ⅱ兼农户离开农业的有效机制;(3)农户市民化意愿与农户的家庭资本禀赋条件密切相关,提升农户的市民化意愿,必须关注农户资源禀赋的提升途径。

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1)将滞留在农业中的大量Ⅱ兼农户逐步转变为市民,是目前解决农业土地细碎化经营、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首要任务,也具有可能性。对于Ⅱ兼农户,绝大多数收入来自于非农就业,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研究数据显示,农户耕地规模越小,兼业化程度越高,但是在现实中,由于风险意识和投机心理的存在,大量Ⅱ兼农户将耕地作为家庭成员生存的最后保障和将来可能会大幅增值的资产,极少愿意放弃耕地,导致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缓滞。(2)借鉴日本农户兼业经营的经验教训,适度保护农业,尤其是逐步减少对于小规模农户的农业支持,逐渐消除农业补贴的收入效应,通过市场机制,压缩Ⅱ兼农户的利益空间,使Ⅱ兼农户经营农业无利可图,加快其退出农业的步伐。(3)促进Ⅱ兼农户的市民化,从提升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的角度应从这些方面考虑:通过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以及对农民非农就业培训提升Ⅱ兼农户的家庭人力资本禀赋,通过建立畅通的农户非农就业信息获取途径,持续开展对落后地区的农村结对帮扶等措施改善农户的社会资本禀赋,通过优化农户家庭环境资本禀赋,提高农户获取从事非农工作、获取非农收入的能力。

[1] 李宪宝,高强.行为逻辑、分化前景与发展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13(2):56-65.

[2] 姜长云.农户分化对粮食生产和种植行为选择的影响及政策思考[J].理论探讨,2015(1):69-74.

[3] 陈锡文.“三农”问题的创新与挑战[N].东方早报,2014-03-25(2).

[4] 韩俊.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探析[J].经济研究,1988(4):38-42.

[5] 陆一香.论兼业化农业的历史命运[J].中国农村经济,1988(3):36-40.

[6] 冯海发.亦论兼业化农业的历史命运——与陆一香同志商榷[J].中国农村经济,1988(11):1-6.

[7] MEERT, H., G. VAN Huylen Broeck, T. Vernimmen, M. Bourgeois and E.van Hecke.Farm Household Survival Strategies and Diversification on Marginal Farms[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05(21):81-97.

[8] 陈晓红,汪朝霞.苏州农户兼业行为的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4):56-62.

[9] ALLAN Low.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Africa: Farm2household Economics and the Food Crisis1 Lond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ical Studies, 1987(20):118-152.

[10] 钱忠好.非农就业是否必然导致农地流转——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农户兼业化的解释[J].中国农村经济,2008(10):13-21.

[11] 陈浩,毕永魁.人力资本对农户兼业行为及其离农决策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整体视角[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8):90-99.

[12] 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农业经济论[M].沈金虎,等,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25.

[13] 石智雷,杨云彦. 家庭禀赋、家庭决策与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J].社会学研究,2012(3): 157-181.

[14] 李诗然,方小教.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选择的新趋势[J].江淮论坛,2014(3):24-27.

[15] 邓道才,程翔. 差异化融资、资源禀赋与农民兼业选择——基于安徽省664 份农户调查数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4):345-353.

[16] 梅建明.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户兼业经营问题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3(6):58-66.

[17] 刘俊文,陈宝峰. 贫困地区农户社会资本及其对收入的影响——基于大小凉山彝族村落的证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3):97-102.

[18] 晖峻众三.日本农业150年(1850—2000年)[M]. 胡浩,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127.

[19] 侯杰泰,温忠麟,等.结构方程模型及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

[20] BENTLER P M, BONETT D G. Significant Tests and Goodness of Fit in th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0(88):588-606.

[责任编辑:靳香玲]

Concurrent Business of Agriculture, Rural-household Differentiation, and Peasants’ Citizenship in the Main Grain Product Area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Family Capital Endowment of Rural Households

WU Le

(School of Economic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

The main grain product areas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ensuring the food supply in China.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ercentage of II part-time rural households in China’s main grain product areas has exceeded far beyond that of other types of rural households, and their willingness of acquiring the citizenship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source endowment of their families. Enhancing the willingness of the II part-time rural households for acquiring the citizenship has to involve focusing close attention on the upgrade path to their resource endowment. At present, it is suggested to support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 strengthen the basic education in the rural areas and non-farm employment training, as well as establish the smooth access to acquiring employment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family capital endowment of II part-time rural households so as to establish an agriculture-withdrawing mechanism for them.

concurrent business; I part-time rural household; II part-time rural household; rural-household differentiation; peasants’ citizenship

2016-03-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50);受到“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吴乐(1980-),男,河南济源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F 321

A

1004-1710(2016)05-0034-06

猜你喜欢
禀赋市民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