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蕾+梁炎明+常晓军
[摘 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和教师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学习的深度,做到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移动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如果能将涌现出的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等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应当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应该采用“互联网+”、“微课”和“翻转课堂”等的思维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践传统教学、微课和翻转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方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33-03
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正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进行着改革与发展,当然教育行业也是如此。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全民教育、优质教育、混合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结果。学校作为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品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传递科学知识、培养专业素养和技能的主要场所,所采用的知识获取手段、教学资源类型、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手段方式、交流互动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1]近年来,教育系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名称,如网络学习、视频公开课、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等,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这些教育模式与学校现有的教育模式相兼容吗?教师、学生、管理者能接受吗?是破坏性创新还是学校的发展延伸?是对抗还是走向融合?[2]
一、学生网络学习的现状
总结学校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主要是教务处提供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借助该平台学生能够获取本校获批的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料,能够学习全国高校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清华大学网络课程以及全球开放课程,平台也关联了中国大学慕课课程网站。
通过历次期中教学检查的学生座谈会了解到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对网络教学不了解,不清楚为什么还要学习网络教学资源,不知道借助网络教学资源能补充哪些知识。在座谈会上学生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某某课程太难了,我上课听不懂,课下自己看教材又看不懂,怎么办?”当老师问:“你有没有借助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学习呢?”发现几乎没有学生是这样做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代中国学生自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的“灌输式”学习习惯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也说明学校的引导工作做得不够。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培训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网络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还应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一旦教师有了这样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本科生导师的工作中就能够循序渐进的渗透给学生并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这样,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就能够做到物尽其用了,同时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学习思维,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现状
目前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分为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传统与多媒体混合的授课方式,教师基本上都是借助板书或者PPT来讲授知识。在现阶段“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涌现出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等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如果能将这些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应当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改革策略
(一)传统教学、微课和翻转课堂相融合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教师的精彩讲授外,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要求有学生提前预习上课内容、师生讨论、学生做习题和教师讲解以及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等环节。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预习、师生讨论、习题练习、答疑等环节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在预习方面,由于大学课程知识点比较深,学生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看课本把握住上课的主要内容,加上学生课业负担重,又没有强制要求,很少有学生对上课内容进行预习;在师生讨论方面,由于学生课前缺乏预习,学生难以做到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知识点的讨论,在课堂上只是简单跟随老师的思路听课,也就是被动学习,这种听课方式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在习题练习方面,由于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又没有重复听课的机会,部分学生较难理解新的知识点,但为了完成提交作业的任务,只得采用抄袭作业的方式完成习题,学生不能很好掌握所学知识点,还滋生了不诚实、不严谨的做事风格,应该尽早杜绝抄袭作业现象;在答疑方面,由于受答疑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无法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失去了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采用“互联网+”、“微课”和“翻转课堂”等的思维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出了传统教学、微课和翻转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同时希望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杜绝作业抄袭的现象。
提出的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准备”、“课堂内”和“课后练习与答疑”。
在课前准备方面,本教学模式采用“微课”代替“看书”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原因是“微课”具有时间短和内容完整等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把握上课主要内容。为了验证学生是否进行了预习,在“微课”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并提交给教师,作为课程的一项考核指标,目的是让学生认真预习。同时,为了能够设计出更适合预习的微课,需要学生对微课给出点评。
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传统和翻转课堂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针对学生预习的内容与学生进行新知识点的讨论,引出重点和难点;然后针对重点和难点,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讲解;最后布置和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这样的上课方式有利于学生搞清楚“本节课学的是什么”和“问题在哪”,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吸引上课注意力。
在课后练习方面,采用“随机抽题”和“电子提交”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作业。从题库“随机抽题”,将题目分配给学生,使大部分学生做的练习题都不一样,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抄袭作业。另外,通过“电子提交”方式提交作业,可以使做完习题的同学第一时间提交作业,防止所做的内容透露给别的同学,这也是防止作业抄袭的一种手段。这种课后练习方式也可以有效节约大量纸张,做到清洁、环保。
在答疑方面,通过“微答疑”,可以突破答疑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效提高学生答疑的灵活性,使学生有问题就能及时解决。“微答疑”平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互联网资源”、“教师在线答疑”和“答案库”。“互联网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寻找答案,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教师在线答疑”主要用于学生在“互联网资源”找不到答案时,通过与上课教师课下互动获取答案;“答案库”是总结以往教学所遇到的典型问题提炼出来的答案,这些答案一般以“微答案”方式存储,帮助学生掌握和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
综上所述,提出的传统教学、微课和翻转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杜绝作业抄袭的现象。
(二)微课制作
要实现本项目提出的教学模式,“微课”的制作是核心。为了制作出比较完整的“微课”,本项目拟采用胡铁生提出的微课“非常6+1”设计思路制作微课[1],如图2所示。
这个设计思路以微视频为核心,其中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反思、用户评论、学习反馈和练习测评与所对应的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和微练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课程考核方法
为了有效支撑提出的教学模式,需要有相对应的课程考核方法与之配套,否则,新型教学模式将难以实现,如同纸上谈兵。从提出的教学模式看,课前准备、师生研讨、课后练习和课后答疑比较难落实,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完全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学习,提出如下的考核框架。
首先,考核指标包括“微课预习”、“课堂研讨”、“微作业”、“微答疑”、“期末考试”、“实验”以及“考勤”;
其次,与传统考核方法相比,将“期末考试”的比重降低,加大“微课预习”、“课堂研讨”、“微作业”、“微答疑”等考核指标的比重,目的是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做到学习常态化,避免出现临考冲刺的现象;
最后,如果学生考核不合格,取消“补考”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只能进入下一学期重新选课,目的是让学生重新经历学习常态化的过程。
针对所提出的教学模式,设计出相对应的课程考核方法,该考核方法强调的是学习常态化,而不是具体考试分数。
四、结论
围绕“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互补进行研究,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达到了如下的预期目标:
1.帮助教师开拓教学思路,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开放式的学习思维,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更大的学习收获;
3.使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 注 释 ]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 张明,郭小燕.“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2):167-171.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