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颜萍
【内容摘要】学生的学习是课堂的主体,而自觉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的学习。本文就从“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学‘进去”、“把握学生现有发展区,教学生学会‘问”以及“防陈求变,教学生学的‘活”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自觉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自觉 引导 学会学习
自觉数学课堂倡导在尊重差异和了解学生数学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因材循导;通过帮扶式引领,促进学生自觉体悟;再通过变式引领等环节,使学生达到对认识对象的自觉运用。自觉数学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重在让学生学会学习,而这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思考,更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用心。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觉数学课堂引领下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学“进去”
认知冲突是学生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认知冲突的设置可以强化学生注意,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方向,凝聚思维焦点。因此设置认知冲突会使学生在努力求知,变“失衡”为“平衡”的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活动得到有效体现,思维得到发展。
课例1:苏科版九年级数学《图形与证明(2)》复习课上的问题处理:直线y=0.75x+6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动点P、Q同时从O点匀速出发,同时到达A点时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
(1)设运动时间为t秒,△OPQ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S=9.6时,求出点P的坐标。
出示后,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同学提出疑问说:“这题出错了,点P的运动速度不知道。”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诱导,而是追问“为什么”,并且故意附和,诱发学生进行一个小的认知冲突,从而再让学生分析得到点P的运动速度,最后让学生进行学后感悟,意识到思考问题要全面仔细,要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显然教师这样做得到的效果要比教师直接讲好的多,在教师故意附和的小插曲中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利用学后感悟的方式让学生去教育学生应该在解题的时候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学“进去”。
二、把握学生现有发展区,教学生学会“问”
自觉数学课堂主张“先思后展变式感悟”的教学策略,在“先思”的环节中,首先要解决学生现有发展区的问题,体现学生自觉思考精神。实际上有时学生现有的发展区就是我们组织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注意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区,会把“好奇的疑问”变成卓越的创造。
课例2:苏科版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的教学中的引入:先让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然后在黑板上板书“相似三角形”。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开始提出自己的问题:“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在哪里?它们又有什么联系?”“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与全等的判定方法有什么不同?”……
在这节课的引入部分教师就把握了学生现有的发展区,很巧妙的让学生感受“类比学习”的方法。从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很到位的,抓住了学习的要点,他们的求知欲得到了激发,新旧知识相联系的类比教学,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这样既让学生容易学会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问”。
三、防陈求变,教学生学的“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长期接受单调、枯燥、乏味、重复的训练会产生一种固定的机械思维模式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无疑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大敌。自觉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中的“变式引领”环节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倡导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机、灵活的组织变式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做能改变学生静止、孤立的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课例3:如在九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四课时切线的性质》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道例题:如图,AB是⊙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和过点C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求证:AC平分∠DAB。
(变式1)已知:AD⊥CD,AC平分∠DAB。求证:CD是⊙O的切线。
(变式2)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AC平分∠DAB。求证:CD是⊙O的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