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珍
摘 要 幼儿成长教育模式当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模式正在成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主流,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共识。幼儿教育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幼儿游戏和幼儿学习同样是认识世界的探索活动。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游戏教学 意义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138-02
幼儿教育是推进国家素质教育和基础性教育的动力,对人们基础素质的培养和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可以在轻松活泼点的教学环节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同样的还可以在游戏教学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采取游戏教学可以不断丰富幼儿园的教学氛围,让幼儿能够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新知识的认知。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见解。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意义
1.游戏有利儿童智力的发展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与了解主要基于自己的感性认知,游戏可以让儿童在玩耍中积累自己对事物的认识,通过不断接触各种不同的新鲜事物,儿童会不断增加自己的常识,提高对事物的判断与辨别能力。游戏,一般是一种群体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在不断地与同伴进行着互动,这样,可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增进儿童的社交能力。
2.游戏可以抵制厌学情绪
现代社会,学生的教育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小学生都有厌学情绪,不愿意去学校,不愿意学习。学前教育是教育的最原始、最基础阶段,在这一时期,通过游戏,让孩子明白,学习可以是在游戏中不断进行获取的,既轻松快乐,又可以掌握知识。不能在幼儿阶段就对儿童进行每天生硬的知识灌输,这样会让儿童在吸取知识萌芽阶段就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3.游戏可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在当代,由于计划生育以及人们生育观的改变,每个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在家中是父母、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小皇帝、小公主,这种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在游戏中,游戏伙伴都是自己的同龄人,完成一个游戏,必须有大家共同的配合、协助、交流,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共同学习、玩耍。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人与人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赖感、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这些基本且重要的品质,且在游戏中不断形成,不断历练。
4.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育成长
现在的很多游戏都是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游戏,不同性质的游戏具有不同的针对性,这样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训练,提高儿童的体力,增强平衡感、反应力、洞察力等,让儿童在游戏的天地里健康成长。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游戏应用的具体措施
1.以幼儿为本,选择适合的游戏方式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着幼儿非常喜欢各种游戏,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幼儿教师要将幼儿教育贯穿到幼儿教学的始终,要将幼儿教育游戏化,将教育教学目标渗透到各种游戏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游戏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消除学习的紧张感,让学生的情感能够投入到教学中。如,在中班数字“6”的认识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送礼物”的游戏,让幼儿选择与该数字的数量相同的礼物送给其他小朋友,让学生理解6的含义。
2.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在游戏中交往
游戏使幼儿的天性得到了释放,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幼儿自由交往,让幼儿在交往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教师在游戏中不但要指导幼儿游戏的方法,而且要善于以幼儿为主体进行适当的点拨。在游戏中,教师要促进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达到幼儿娱乐与学习的有机统一。
3.在幼儿教学当中进行动手游戏
一些手工的游戏一定要幼儿亲自来操作,比如“串珠子”“捏彩泥”“剪纸”等一系列的游戏,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要求通过穿、揉、搓、捏、放、收等一系列的动作才可以完成趣味、生动的图案与物体。只有如此,才能够切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大脑和手的协调一致性。幼儿具有好动、活泼的天性,教师可以指导幼儿结合自身的爱好进行游戏活动,比如,针对拼火柴的游戏,教师可首先为学生示范一些不相同的图案,再要求幼儿动手去练习。这样,幼儿就能够通过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一系列多样化的图案拼出来,幼儿能够由简单到复杂,且能够为其他的幼儿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教学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值得我们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断思考和探索。只有当我们的教师真正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还孩子们以自由和快乐,让孩子们在真的游戏中学习,在真的游戏中成长,那么,我们的学前教育才算是真正跨出了重要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