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江勇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123-01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赞美教师留下了许多名言佳作。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诗中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教师工作艰辛的写照。
新时期,我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价值观念方面,部分教师表现出淡漠奉献、追求私利的问题。人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质资料,在当今社会,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需求也是必需的。部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出现了一些复杂现象。特别是受到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观念的侵蚀,使得部分教师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个别教师因贪污、受贿走上犯罪道路。第二,在敬业精神方面,少数教师存在着不求进取、职业怠倦现象和缺乏创新精神的现象。少数教师受消极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接受新事物,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落后,不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只是一味地用老一套的观念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教学效果不佳,不能达到新课改的标准。第三,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方面,部分教师存在着斤斤计较、敷衍了事的现象,缺乏合作精神。有不少教师对于教书育人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他们没有把教书育人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角色意识淡化,道德理想迷失。在教育过程中功利行为强化,跳槽、第二职业影响部分教师的思想。很多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当前社会越来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工作中更强调合作,良好的合作关系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联系直接影响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学质量,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在师生关系方面,少数教师存在着师生感情淡漠现象,对学生缺乏爱心。这些问题都具有极端性,做出种种违背原则和良心的事情。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有的教师则放任学生,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这些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学生缺乏爱的表现。第五,在生活作风方面,少数教师存在着疏于修养、自律不严、生活散漫、不拘小节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当老师就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学高为师”而言:第一,进一步提升学历。在教师队伍中,特别在农村教师中还有部分教师的学历有待提高。通过学历提高从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第二,按要求参加“国培”“省培”等各级各类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仔细听、认真记、积极交流,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所以,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教书育人的本领才是当之无愧的“师者”。
怎样才能做到“身正为范”呢?第一,立正教师在社会中的身影。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站正教师在社会中的身影。第二,立正教师在学校中的身影。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校规校纪。干工作兢兢业业,有创新;对学生、同事和和气气有爱心。在生活作风方面,教师生活作风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态度和形为模式,是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反映。教师形象生活作风与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教师队伍整体形象。考察教师不光从工作作风上考察,还应从其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中去考察。因此我们教师队伍应自觉加强自身生活作风修养、品德修养、端正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通过学习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突出问题,尽快整改落实,思想作风明显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中立正教师的身影。
学高为师,指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成为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教育素养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也就是所谓的“无声教育”。教师工作的“示范性”与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得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要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