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
摘 要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学学生受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再加上诸因素的制约,导致了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低,底子薄,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语文素养相对落后,从而形成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困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直观写作素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迁移,建立起“思想库”;并注意在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中给予关怀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困境的有效方法。观察、阅读、积累、记录、评价,这一过程不仅能养成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写作教学 困难与突围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75-02
知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曾说过:“用心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及时加以拍摄。不要非得成为一篇,也无需前后连贯,只要它新奇,为平日所未有就行。”那么,怎样才能用心捕捉住那些思想的火花呢?我认为不外乎就是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许许多多的创作素材,作文时就能信手拈来,提笔成章,一泻千里,无穷无尽了。让学生愿写、会写,能实事求是,能真情实感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向生活要素材,把实事求是的生活经历转变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材料;努力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图书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法,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书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在写作时让他们愿写、会写。就具体如何让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走出这一困境在此谈谈自己的初浅看法: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直观写作素材,从而形成思想素材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比如,在教学义务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天捕鸟”这一片段时应该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在农村,其实捕鸟之类的事我们也做过,假如让你写类似的生活实例你会写得如此生动吗?会用上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通过引导,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自觉地主动地观察。类似的在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中可以引导,在周苏珊的《行道树》中可以引导,在冯骥才的《珍珠鸟》中可以引导等等。
(二)教师要善于把从课内观察引导到课外主动观察。例如讲解《斑羚飞渡》,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生命现象的观察,比如“飞蛾扑火”的对生活目标的追求,“柳枝下垂”的对土地的谆谆恩情,“羔羊跪乳”的对母爱的伟大歌颂,“越鸟南枝”的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等等。
(三)观察态度要求严肃认真,细致负责,不要形式主义走过场,要科学、严谨地对待观察对象,以便获取真实准确的材料。
(四)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是访问法、还是调查法,亦或是正反对比法等等,这些方法要灵活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效果,养成观察习惯,激发观察兴趣,使学生不但会观察还要乐观察。
(五)要留时间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或由现象引发的思考记录下来,经常浏览,从而让观察有所收获,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写作积累素材。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间接地从社会大生活中获取素材。阅读对写作的好处很多。这方面,许多名人均有切身体会。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修的“无他术,为勤读而多为之,自工”等等。这些有关阅读和写作关系的论述都说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借助于“多读”作为手段和途径的,多读产生语感,多读激发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是水到渠成,自然流泻的轻松事儿了。在教学实践中,写作文较好的人,其中90%的人写作兴趣是从大量的阅读中得来的。事实上,《课程标准》的安排印证了这一点:“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就阅读来说,学生更欢迎合乎自己口味的范文。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书刊,人文、经济等社会科学书刊,语数外教辅图书等课外读物,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添了写作素材,更是对学生思想情操、理想信念的陶冶,增加了学生作文中思想素质的含量,使作文无论立意还是选材都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如让学生阅读海伦凯勒、张海迪、凡卡、保尔等事迹,作文中便渗透了苦难对于意志的磨练和不向命运低头的豪情志气;阅读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刊,作文里便多了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行为的深层思考;阅读有关无私奉献、见义勇为的事迹,学生的作文里便又融入了发自内心的深深感动……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只要是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内容就参差各异,情感就真挚动人,手法就灵活多样。当然,农村中学课外书籍十分有限,应该说多数学校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作为一位有心的语文教师,可以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图书馆借出部分有价值的图书,在教室的某个位置设置图书角,并定时将图书更换,每周设置阅读课,让学生学会摘抄优美文句,学会积累典型写作素材,时间久了,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逐步就没有了无病呻吟,没有了抄袭套作,学生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观察和阅读所闪现的思想的火花就流露在了自己的笔下,哪里还不会写作文呢?
三、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迁移,随时记录读书心得,建立起“思想库”
阅读和写作有许多共同因素,把阅读转化为写作是完全可能的,这便是“灵感”。“灵感”往往是伴随着大量的阅读倏忽闪现,又转瞬即逝的。因此,要勤作随笔,记住刹那间爆出的思想火花,建立起“思想库”。《课程标准》也对这方面的材料作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以便提高写作能力”。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经过观察和阅读就是成就了写作素材的“大海”,里面储蓄着观察记录,阅读摘记以及产生的思想火花、阅读心得等,这些材料在这个“大海”里不断得到整理、综合、升华……时间久了,写作起来就一定会文思泉涌,下笔有神了。
四、巧妙利用对作文的批改,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凡做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做好,离不开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这一点主要谈一下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上使学生提升写作兴趣。首先,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要全面正确。要深知,你面前的文字是经过学生冥思苦想而得来的成果,他应该得到你的肯定与尊重。要善于抓住文章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委婉地提出改进意见。其次,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要及时。作文的过程是艰辛的,学生完成了任务,她们一定渴望知道结果,老师这时就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因势利导,让学生及时品味写作成功的喜悦。而对于不成功的作文,老师又可以趁热打铁,委婉指出部分学生作文的不足,让他们进一步认识自我,为下次作文打好基础。反之,就达不到作文训练的目的。再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有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存在偏颇,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学生不敢大胆下笔,战战兢兢自然是很难写出好东西的。教师应该巧妙评价学生的每一次作文作文,培养学生“我能写好”的意识,让学生大胆写作,尽情挥洒,自然就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