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在连
本调查依据文章学、阅读理论和阅读心理学理论,采用了文章本体、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三个维度设计调查表,通过对广州市白云区高中语文教师的广泛调查,了解到高中语文教师对“定篇”课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态度、做法和效果,认识到高中语文定篇课文的深度阅读教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问题提出
王荣生教授认为,“定篇”是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高中语文“定篇”课文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这些篇目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重要的材料,教师应该开展深度阅读的教学。
从2014年初开始,笔者组织广州市白云区高中语文教师开展“定篇”课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教研活动,主要有全区性的专题培训和课例研讨。同时,本区各高中学校的语文科组也开展了深度阅读教学的校本教研,主要形式是课例研讨。那么,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和实践,本区高中语文“定篇”课文深度阅读教学的现状如何,我们一年来的研究实践效果怎样,对高中语文“定篇”课文深度阅读教学需要进行哪些针对性的指导,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对象主要为白云区在职高中语文教师,被调查教师的教龄、任教年级和所在学校的级别构成如下:
(二)调查表的设计
调查表主要依据文章学、阅读理论,从文章本体、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1.文章本体维度。文章学认为,文章本体包括文章的信息、体式和风貌,其中文章的风貌是文章解读比较深层次的部分。文章的信息指文章的事料、意旨、感情和境界,其中意旨、情感和境界是文章内容较深层次的部分。文章的体式指文章的结构、语体、体裁、技法和语言,其中文章独特的技法和语言是深度阅读的部分。文章的风貌是指文章的气势、风格、作风和美质,其中文章的风格、美质是深度阅读教学的部分。基于如上研究,我们将文章的风貌,意旨、情感和境界,文章独特的技法和语言,文章的风格、美质,作为本次调查的指标。
2.阅读能力维度。以曾祥芹为代表的阅读能力的结构理论,将阅读能力的纵向层级结构分为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五个层级。这五个层级的阅读能力是依次提升的,我们把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作为深度阅读教学的主要能力目标,因此,把这两个阅读能力作为本次调查的指标。
3.阅读思维维度。阅读心理学认为,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思维独立性的关键,因此,我们把批判性思维作为深度阅读教学调查的指标。
对以上三个维度分别从态度、做法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态度和效果采用单项选择题,做法采用多项选择题。
(三)调查方式与范围
本调查依托问卷星网站,采用网上调查的方式,主要在广州市白云区范围内,也收到天河区、荔湾区和海珠区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的问卷。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41份,其中白云区高中语文教师125份,占白云区高中语文教师总数的65%。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高中语文“定篇”课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态度
由表2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师对深度阅读教学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无论是总体态度还是对文章本体、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三个维度的态度都认识比较到位。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合计均达90%以上,其中对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认识最高,认为“很有必要”的占73.05%。
(二)对高中语文“定篇”课文实施深度阅读教学的情况
1.对高中语文“定篇”课文实施深度阅读教学的总体情况
“文章的风貌”,“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思维的独立性”是深度阅读教学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以看出,在文章本体维度中,“文章的风貌”的解读明显不足,仅有43.26%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进行解读。在阅读能力维度中,有71.63%的语文教师能够实施“阅读迁移力”的教学,但“阅读创造力”则仅有41.13%的高中语文教师实施。在阅读思维维度中,“思维的独立性”则有77.3%的教师会实施。
由上表可见,在深度阅读教学的实施方面,对“文章的风貌”的解读和“阅读创造力”的培养均低于50%,与其他指标比较还有较大的差异。
2.对高中语文“定篇”课文文章本体的解读深度
文章的意旨、感情和境界,文章的技法和语言,文章的作风和美质是深度阅读教学的重要指标。据表4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师对高中语文“定篇”课文文本的解读还是有一定深度的,有80%以上的高中语文教师对“文章的感情”、“语言”和“美质”进行了解读;有70%以上的教师对“文章的意旨”和“技法”也进行了解读。但我们也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文章风貌”的解读整体比偏弱,能对“文章的气势”、“风格”和“作风”进行解读的高中语文教师均低于60%。对文章信息的解读方面,能对“文章的境界”进行解读的教师也不到60%。
同时,我们从表4中也可以发现,高中语文教师对文章本体的一些基本解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能对“文章的事料”进行解读的教师不到60%,能对“文章的语体”和“体裁”进行解读的还不到30%。
3.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高层次阅读能力,主要指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从表5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定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共有8项常见的做法,60%以上的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实施其中的6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迁移力的培养中,能够“学习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让学生仿词、仿句”的教师仅仅为45.39%;在阅读创造力的培养中,能够“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方法解决生活的问题” 仅为49.65%。这说明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和“运用课文中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这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也反映了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轻视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倾向。
4.发展学生高层次阅读思维即批判性思维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独立性的主要途径。表6可以看出,教师大都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提供的4项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常见方法,有70%以上的教师能够实施其中的3项,有91.49%的教师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但对于“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写出自己认为更好的语段或文章”则很少实施。
(三)实施深度阅读教学的效果
从表7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师对高中语文“定篇”课文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效果。在“文本理解”和“阅读迁移力”方面,超过60%的教师认为效果明显或比较明显。但三个维度的深度阅读教学的效果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认为“效果明显”的教师均不到20%。在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认为“效果明显”、“比较明显”两项合计都不到60%。可见,高中语文“定篇”课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深度阅读教学实施的差异
1.深度阅读教学三个维度的差异
由表8可以看出,高中语文“定篇”课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施深度阅读教学的三个维度方面,有80%以上的教师能够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着手;但对“解读文章本身”有所欠缺,只有57.45%的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实施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和高度重视的问题。
2.实施深度阅读教学的文体差异
表9可知,教师在实施深度阅读教学中会因文体不同而产生差异。根据他们对实施深度阅读教学的兴趣从高到低依次为“小说”、“文言文”、“散文”、“传记”、“诗歌”、“戏剧”和“社会科学类论述文”。“小说”文体有78.9%的高中语文教师更愿意实施深度阅读教学,而“诗歌”、“传记”、“戏剧”和“社会科学类论述文”则均低于50%。这说明高中语文教师对这些文体不太愿意实施深度阅读的教学,其中,对“社会科学类论述文”和“戏剧”实施深度阅读教学的意愿最低,都不超过20%。
(五)讨论
1.关于“文章本体”维度的深度阅读教学问题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深度阅读教学中对文章本体的深度解读认识不够,甚至对于文章基本内容的解读都不过关。表8中可以看出,只有57.45%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深度阅读教学中把解读文章本身作为深度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阅读能力维度和阅读思维维度则都高于80%。这说明高中语文教师对深度阅读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偏颇。从表4中也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师对文章本体的基本解读还不够扎实,比如对“文章的事料”进行解读的教师均不到60%,能对“文章的语体”和“体裁”进行解读的还不到30%。
我们认为,高中语文“定篇”课文大都是不同时代代表作家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璀璨明珠,其文章内容、形式和风貌等都有其独特之处,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目标。对文章本体的解读绝不能走马观花,这是由这类文章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对高中语文“定篇”课文开展深度阅读教学的基础首先是对文章本体进行基本的解读,没有对文章的基本解读就不可能进入深度阅读。因此,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更应重视对文章本体的基本解读,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有明确的认识。
2.关于深度阅读教学态度与效果的差距问题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开展深度阅读教学的认识是明确的、到位的,也实施了深度阅读教学;但效果与态度差异明显。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我们认为,态度不等于行动,行动也不等于结果。由于我们开展高中语文“定篇”课文深度阅读教学的研究才一年多,在深度阅读教学的培训和课例研讨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了深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曾经或者开始实施深度阅读的教学,但毕竟方法和途径都还不太清晰,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没有进行较长时间的实践和完善。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实践,明确了三个维度的评价标准,探索到了实施的系列方法,经过一定的研究实践,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3.关于实施深度阅读教学的差异化问题
我们注意到,教师在实施深度阅读教学时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三个维度有差异,各个维度内部的指标也有差异,对不同文体深度阅读教学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认为,教师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时,背景知识、已有的认识,都会使他们对深度阅读教学产生不同的差异。比如三个维度的差异,可能是高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认识有偏颇,认为深度阅读主要是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的深度,忽视了对文章本体的深度解读。而关于文体的差异,我们认为可能与教材提供的不同文体文章的数量有关,也与教师实施深度阅读的难度有关系。比如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戏剧、社会科学类论文和传记相对较少,诗歌解读难度往往又比较大,因此,教师对这类文体实施深度阅读教学的意向不大。文言文则在高考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在考试中相对容易拿分,教师比较愿意实施深度阅读教学。
四、结论与教学建议
(一)结论
1.高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对高中语文“定篇”课文开展深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对教材经典课文能够实施深度阅读教学,对课文文本的解读有一定深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迁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2.对高中语文“定篇”课文的深度阅读教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文章本体维度方面,对文章风貌的解读不够,在文章的气势、作风、风格和境界等方面的解读也不重视。在阅读能力维度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明显薄弱,对文章语言的学习和迁移运用还不够,特别是词语、句子层面的学习和迁移比较薄弱。在阅读思维维度方面,还不敢有超越的意识。实施深度阅读教学的效果还不够理想,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相对薄弱。因此,深度阅读教学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3.实施深度阅读教学中,在三个不同维度和不同文体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文章本体、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三个维度中,对文章本体维度的深度解读相对较薄弱。而在不同文体中,对诗歌、传记、戏剧和社会科学类论述文四类文体的深度阅读教学还不够重视。
4.高中语文教师对语文经典课文的基本解读还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对文章的“事料”、“语体”和“题材”的解读不够重视,应引起足够注意。
(二)教学建议
1.加强对文章本体的解读。应重视对文章本体中基本内容的解读,如对“文章的事料”、“语体”与“题材”的解读,因为这是开展深度阅读教学的基本前提。也要重视对文章本体维度的深度阅读教学,把它放到与阅读能力维度和思维能力维度同等的高度。
2.在深度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文章风貌的解读,进一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
3.重视对诗歌、戏剧、传记和社会科学类论述文体的深度阅读的教学,当前特别要重视传记和社会科学类论述文体深度阅读的教学。
4.进一步提高深度阅读教学的效率,特别是提高“阅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2]张会恩,曾祥芹.文章学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赖国强.阅读心理漫谈[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4]王荣生,倪文锦.论语文教材中的“定篇”类型选文[J].全球教育展望,2002,(01).
[5]沈娟.深度阅读:高中语文教学的应有之境——以《江南的冬景》为例[J].语文学刊,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