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友松(宁德第一中学,福建宁德352100)
“国考”背景下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翻转课堂模式在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左友松
(宁德第一中学,福建宁德352100)
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以“原电池复习”为例剖析了该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的应用,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的实践策略。
化学复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原电池复习
2016年起,福建省将改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新课标Ⅰ卷,进入“国考”时代。全国卷试题和福建省自主命题试卷的特点不同,全国卷试题形式多样、信息量大、中等难度题居多、灵活性高,对学生获取有效信息、挖掘已有知识内涵、迁移应用已有知识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既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查缺补漏、夯实基础,又要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拓展核心知识、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和培养能力都需要较多的时间,然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面临着顾此失彼,无法两全的局面。教学实践表明,近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2007年,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创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问题辅导的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成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场所,课堂上可以答疑解惑、拓展思维、迁移应用知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笔者设计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课前以学习任务单为指导,学生在家进行基础知识梳理;课堂中解决问题、交流互动、拓展应用核心知识;课后练习巩固、互动交流。其基本程序归纳如下:
课前自主复习要实现有效梳理基础知识、查找问题的目标,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教师需要提出明确的复习要求,提供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完成自主复习。教师应在课前制作好针对该节课程的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疑难困惑记录等几个方面。学生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梳理基础知识,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有效进行课前自主复习。
课堂教学主要实现解决问题、查缺补漏,挖掘核心知识内涵、拓展迁移应用核心知识,训练学生获取及利用信息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等目标。课堂时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时间教师解决普遍性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达到解决问题、查缺补漏、夯实基础的目的;第二部分时间教师以典型例题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练习、讨论达到迁移应用核心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探究性思维的目标;第三部分时间教师进行适当总结,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巩固提高所学知识。三部分时间的分配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课后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网络上及自习课与教师交流,进一步巩固所复习内容,重新认知和构建知识体系。
原电池的相关知识点是高中化学教学难点[2],也是高考常涉及的内容。高考的知识考查面比较广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挖掘,又注重与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合物等内容的联系,不仅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还考查溶液的pH变化、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以及电子转移数目等内容。高三进行原电池复习时,存在“内容多、要求高、时间紧”的情况,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笔者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复习。下面以“原电池复习”为例,阐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的具体实践。
1.课前设计学习任务单以及录制微视频
首先在安静的环境下,利用软件“超级录屏8.0”录制了“原电池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书写”两个微视频,每个微视频的时间在7分钟左右,并将它们上传到班级QQ群。
根据考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一)学习任务
()1.如何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电子流动、阴阳离子流动、正负极可能发生的变化、盐桥的作用等)
()2.如何书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原电池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学生在解答复杂背景下原电池题目时需要以它们为基础,因此制定了以上两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前面的括号供学生自主复习后用来自我判断是否掌握了该部分知识,通过打“√”“?”及“×”来体现。
接下来根据学生手头的资料和学习习惯,设计了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
(二)学习资源
1.高三复习一轮用书《世纪金榜》第六章第三节原电池部分的基础回扣“原电池”、核心归纳“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微视频(在班级QQ群中下载观看)。
3.《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和高二时的课堂笔记。
(三)学习方法
1.复习第三节原电池部分的基础回扣“原电池”并观看“原电池工作原理”微视频;复习“电池”部分核心归纳“考点1”,然后观看“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微视频。
2.观看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反复观看。
3.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完成课前自测。
4.自主复习过程中将完成情况标识在学习任务前的括号。“√”表示已经掌握;“?”表示不太明确或理解;“×”表示完全没有掌握。
5.将复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问题记录在《学习过程》栏目中,并通过微信、班级QQ群、邮件等方式传给教师。
学习资源则有多种来源,包括微视频、高考复习教辅用书、高中学习笔记等。学习资源中明确指出该节课程在高考复习教辅用书的范围,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利用高考复习教辅用书进行预习。学习方法提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需要进行的程序和步骤,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行决定学习方法,而学有不逮的学生则可以按照学习方法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自主复习后,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单中以下的部分:
(四)学习过程
自主复习需要掌握的内容,观看微视频,在此基础上完成下列练习:
【课前自测】
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其中盐桥内溶液为饱和NaCl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电极流向______电极。
(4)左边烧杯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向移动(填正极或负极)。
2.蓄电池放电、充电时的反应式为:Fe+Ni2O3+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①放电时,Fe为正极,Ni2O3为负极;②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Fe(OH)2+2e-=Fe+2OH-;③充电时,Ni(OH)2为阳极;④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是浸在某种碱性溶液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请学生将课外完成学习目标所遇到的困惑、问题、心得等归纳在下面,可以通过QQ传给老师,另外请小组长收集本组同学的问题。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自主复习知识后进行的课前自测,学生根据自主复习情况和自测情况来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学生在课前自主复习后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觉得掌握了“学习任务”所要求的知识点的可以打“√”,觉得没掌握所要求知识点的打“×”,觉得掌握得不理想、有疑问的打“?”,并在此基础上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困惑,以便课堂上交流解惑。教师在上课的前一天通过QQ群和班委收集学生在自主复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筛选了两个错误比较普遍的问题。
2.课堂中互动交流,拓展提升
课堂前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比较典型的两个问题:“盐桥的作用”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做了讲解,然后安排学生以前后桌4人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帮忙解决疑惑问题。
课堂接下来的20分钟,教师以福建省2014年高考理综卷第11题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对原电池中离子浓度变化、溶液pH变化、电子移动情况、电极反应式书写等方面进行拓展提升,培养学生有效解题和迁移运用知识能力。课堂最后10分钟,教师花5分钟左右时间总结这节课的重难点,特别是隔膜电池中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剩下5分钟,学生整理回顾所学内容。
3.课后答疑解惑,巩固提高
学生在课后完成《世纪金榜》后的练习,教师在下午第四节自习课以及QQ群(晚上9点半~10点)进行答疑解惑,特别是针对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
1.群策群力,合理分工
符合学情的学习任务单及相应的微视频是学生有效地完成课前复习的必要工具,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然而,制作学习任务单及微视频所需的工作量极大,仅靠个别教师“单打独斗”,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发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高三备课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协作完成。每周集备活动时,备课组长组织,备课组成员讨论下一周需要准备的内容及重难点,根据讨论结果,备课组长进行分工:年轻或多媒体技术比较好的教师负责录制微视频,部分教师负责收集相关题目并按知识点进行分类,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从中筛选合适的题目,在此基础上,备课组长整合成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
2.学生主体,主动参与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活动主体,交流讨论是课堂中的主要学习形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学习活动是复习有效性的保证。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进行分组,以四人为一讨论小组,选定组长和副组长,组长是成员中成绩比较好的且较为活跃的学生。副组长负责发放学习任务单,检查组员学习任务单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统计组员的问题,并在课前汇报给教师;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在课堂时间进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并整理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通过有序的组织,小组成员间合理分工,让学生慢慢适应“翻转课堂”模式,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3]
3.消灭问题,提高成绩
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是“翻转课堂”模式的核心理念,学生以问题暴露复习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则通过解决问题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不要害怕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冲突暴露出了学生思维误区,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重新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接受程度不同,问题也是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在校的自习时间和网络上的聊天工具进行答疑解惑。在网络上,不仅学业水平好的学生能问一些难题,学业水平不良的学生也能大胆地问一些问题,学生能得到“个性化”的辅导,使学业水平好的学生“吃得饱”,学业水平不良的学生“吃得了”。
总之,在我省高考进入“国考”的背景下,传统复习模式不能有效地应对高三化学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各地的教师都在探索合适的复习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其中一种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把握课堂交流互动节奏?如何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如何对待课堂生成问题?等等,这些不足之处还需要在今后实践中摸索解决。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
[2]王维臻,王磊,支瑶,等.电化学认识模型及其在高三原电池复习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4(1).
[3]金剑锋.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以苏教版必修化学2“化学键”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4(8).
(责任编辑:张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