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教师需求为教师发展发强声
——“提高教育质量:我们为教师做些什么”论坛综述

2016-11-14 08:14周志平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福建福州35002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精神家园共同体专业

周志平(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福建福州350025)

服务教师需求为教师发展发强声
——“提高教育质量:我们为教师做些什么”论坛综述

周志平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福建福州350025)

5月5-6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主办的“提高教育质量:我们为教师做些什么”年会论坛在福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陶研界的专家、校长、教师共220余人参会。论坛分专家专题报告、工作坊、嘉宾研讨会三种形式,专题报告六场。年会论坛交流探讨了教师成长的困境和出路、政策现状、精神家园、学校(文化)管理与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等话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围绕“我们能为教师做些什么”进行深入探讨。

一、教师的处境仍旧不佳,需要新的发展观关爱教师

中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在开幕式讲话中论述了举办论坛的目的,30多年的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推进以及最近教育质量的呼吁,明显反映中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跟进情况不容乐观。教师的专业素质、素养和处境是都同社会的矛盾、社会的冲击变化有关的。她认为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在于,所有工作都与他本人的心灵、精神世界、情感密切相关,所以仅靠自上而下、由外向内的管理及要求,或者说我们过分的相信输注标准化的评价、严格的管理、严厉的惩罚是不可以解决问题的。需要用新的发展观,新人文主义来改变这种单向度提要求。朱小蔓说,“教育质量首先是学习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教育质量绝不是一个可以离开个体的抽象概念。教育质量要面对每一个鲜活的学生,面对每一个教师活的生命。”“需要反思的是,在追求规模及效益的同时,我们对教育质量的重视还不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出版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反思: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认为,教育虽然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但是我们依然还是要依赖、依靠教育,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改变人,才可能进而促进社会的改变。但它需要一个着眼于全局的人文主义教育方法。这部著作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有很大启发,即如何站在全球的视野,在当前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深刻理解新的发展观,走出困境。”

二、聚焦教师政策现状,倡议教育性社会组织服务教师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政策支持。中陶会常务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谈及了两会聚焦下的教师政策现状,解读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倡议中陶会等教育性社会组织要侧重研究教师理论问题、提出教师教育政策、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他认为中陶会等教育性社会组织当前可以做的事情是:1.研究教师核心素养,提出自己的基本观点;2.研究教师的基本属性,提出将公立中小学确定为国家教育公务员的政策建议,参与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和2030年教育现代化纲要制定;3.研究《教师法》修改,提出自己的修法建议,参与并推动教育法治建设;4.适时发声,积极维护教师合法权益;5.完善国家教师荣誉制度,提出自己的主张。

三、打造教师专业共同体,让教师能够过专业生活

教师要过专业生活需要专业共同体给予支持条件,并从中获得归属感。然而,当前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设却面临诸多难题。中陶会副秘书长朱建人研究员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很难真正形成,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教师发展生态不好,机会不均等;应试教育依然横行,教师简单劳动看似无需提高专业素质;事务主义文化让教师被很多非教育、非专业工作占据很大精力;教师自我认同感较差等。针对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刘胡权认为,共同体是情感的共同体,是专业的共同体,是文化的共同体,具有引领教师参与并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针对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功能,中国教育报副总编张圣华认为,专业共同体要有助于强化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累积教师内心的力量,不让一位教师掉队;专业共同体要有强大的行政支持,给予教师时间和空间支持,但是专业共同体又要“去行政化”,使教师能够过专业生活。

四、教师要打造自身的精神家园和“自留地”

打造自身的精神家园和“自留地”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朱旭东就我们能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和“自留地”做点什么将这次论坛的探讨引导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他从众多特级教师的发展和成长的案例中看到,教师对抗恐惧、胁迫等公共因素,依靠的是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自己的“自留地”耕耘的乐趣和快乐。他的主要观点是教师应该开掘一块“实验田”,为自己创建一个“自留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他认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包括:教师的实验精神(科学精神)、教师的博爱精神、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的反思精神、教师的研究精神、教师的学术精神。教师精神家园的建设需要走进大师的精神世界,北师大教师教育还专门有相关的项目——“教师领袖”培育的行动研究。该项目认为:“优质均衡教育仰赖每位教师质量的提升”“成功办学需要教师发挥其引领作用”“成功变革仰赖对教师进行赋权增能,让每位教师发挥其领导力”。

五、学校的定位影响对教师的管理策略,学校更要有教师立场

学校(文化)管理论坛有一线校长、教育媒体人八位嘉宾分别谈了对校园(文化)管理对教师成长的看法和做法。如惠安一中校长蔡国雄认为学校要给教师权力,因此主张管理规范、扁平化放权、班子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等做法。安徽行知学校校长于日锦认为教师要自主、自由的思想和自立天地,因此要给教师松绑解套。重庆育才中学副校长孙朝云介绍了育才中学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开展生活教育实验的经验和做法。

教师权益(物质条件与精神需求)论坛就教师的权益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中陶会副会长、贵州省文史馆馆长顾久教授说,每个校长的生活境遇、内心标准不同,因此每所学校会有不同的管理理念、文化氛围。四川阆中教育局局长汤勇做主题报告,主张相对于教育部门,学校更要有教师立场。他认为要用思想引领前行方向,让教师具有使命感;要坚持以人为本,让教师具有尊严感;要落实关爱行动,让教师具有获得感;要建设人文校园滋养心灵,让教师拥有幸福感;要优美校园环境让老师们把“心”留住;要多管齐下助力专业成长,让教师具有成长感;要多元激励,让教师拥有成就感。

六、向各方力量发强声,提升教师成长,共同服务教育质量

中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孟凡杰做论坛总结。他认为此次论坛关注了教师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旨在服务教师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年会论坛是要向各方力量发强声:一是向教育制度和教育行政部门发声,呼吁教育制度的变革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服务教师;二是向社会和家长发声,呼吁家长要学会做人,才能培养孩子成人;三是向教育局长发声,呼吁教育局长要学习,研究教育规律,研究人;向校长发声,呼吁校长不要当做官,要实干,研究学生、教育,校长要有正确的人才观、政绩观、质量观;四是向教师自身发声,呼吁教师跳出迷茫,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要向陶行知学习,有理想,要拿出提高分数的精力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五是向陶研会发声,呼吁陶研会、陶子要始终学习陶行知的思想、精神和伟大人格。他在总结强调当前教育机会公平已经得到很大程度解决了,当前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应该放在公平前面。

(责任编辑:赖一郎)

猜你喜欢
精神家园共同体专业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和谐文化是澳门诗人的精神家园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