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洪,胡蒙楠
(合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基于语料库的戏剧言语英译策略研究
——以《十五贯》的两种英译本为例
韩江洪,胡蒙楠
(合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中国优秀戏剧作品成功译出的关键在于戏剧对白即戏剧中言语成分的翻译。以《十五贯》的2种英译本为例,用语料库的方法从语音、词汇、句子、篇章4个层面,辅音群、词汇难度、句长分布、代词以及话轮转换5个维度对英译戏剧言语进行研究,发现要保证英译戏剧言语的上口性、易懂性、简洁性和可表演性,应减少使用辅音群,避免难度较大词汇,尽量使用短句,多用一、二人称,同时重视对话轮转换的管理。
戏剧言语英译;语料库;《十五贯》
戏剧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戏剧包括话剧、戏曲、歌舞剧,狭义的戏剧指话剧[1],本文使用其广义定义。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它的语言既具有文学语言的共性,又具有戏剧艺术的特性,戏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戏剧翻译的复杂性[2]。因此,长期以来,戏剧翻译相对于其他文学文体得到的关注较少,戏剧英译策略研究也并不多见,而且主要集中于归化异化策略的研究(见于邓谧[3];岳婷婷[4];文军等[5];张铃[6])。然而,对于指导戏剧英译实践,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显得宽泛笼统,且主要针对文化成分的处理,因此,寻求一套相对全面系统、操作性较强的翻译策略很有必要。另外,现有的国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所采取的定量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局限于词频、形符/类符比、词汇密度和平均句长等简单的数据分析[7]。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学研究需要采集更多维度的数据源,并对其加以科学分析。本文以苏昆剧《十五贯》及其英译本为案例,借助语料库研究方法,以辅音群、词汇难度、句长分布、代词以及话轮转换为切入点对英译戏剧言语进行考察,探究戏剧言语英译实践中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尝试得出一套具体的戏剧言语英译策略。
翻译策略是一定翻译标准下的策略,在探讨翻译策略之前,应该先明确翻译标准。
20世纪80年代,Bassnett[8]围绕“可演出性”进行探讨,起初倡导“可演出性”,后来又否定了这一概念[9]。2009年,Bassnett在与潘智丹、杨俊峰的通信中再次强调了关于“可演出性”的观点:“我所谓的‘可演出性’是一些译者提出在自己的翻译中有意识加入的抽象概念。我并不排斥书面文本中的可表演性特征,但我的确在说,我认为‘可演出性’这个术语太模棱两可,太含糊。”[10]20世纪80年代末期,Newmark[11]认为戏剧翻译主要以演出为目的,为了使译文能成功搬上舞台,译者在翻译时必须突出戏剧性,要强调动作而不是描述和解释。2000年,芬兰学者Aaltonen[10]在其专著中系统总结了翻译史上对于“可说性”“可表演性”或“可演出性”的理论研究。书中提到,Levy[12]把“易理解性”和“可说性”作为评价戏剧翻译的标准;Pavis[12]把“可说性”解释为“容易发音”;Anderman[13]认为,由于演出的即时性,译者必须调整语言使观众易于理解。21世纪,Snell-Hornby[10]提出自己的可演出性标准,认为可演出性体现在情节或戏剧动作的内在节奏,包括紧张与放松,悬念与平静的交替,同时,观看演出是一种个人经历,但观众不只是旁观者,可能对演出形成某种反应。杨宪益和戴乃迭[14]认为戏剧语言的翻译必须简明通俗,汪榕培[14]对于戏剧英译提出“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
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于戏剧翻译标准的研究或较零散,或有重合,整体呈现出一种比较混乱的局面。Bassnett对“可演出性”先扬后弃,最终并未给出她对这一概念的具体界定;Newmark将“可表演性”理解为“戏剧性”;Levy提出“易理解性”和“可说性”,Pavis将“可说性”解释为“容易发音”;Snell-Hornby对“可演出性”的描述也略显模糊;杨宪益和戴乃迭对于戏剧翻译“通俗”的要求与Levy的“易理解性”意义相似;汪榕培“传神”的翻译标准与“可演出性”异曲同工。上述理论家对戏剧翻译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大多把研究集中于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笔者对其进行分析整理,从演员、观众以及舞台效果的角度出发,归纳出上口性、易懂性、简洁性、可表演性4条戏剧翻译标准,并对其内涵进行界定(表1)。
表1 戏剧翻译标准
(一 )语料选取
本文选取苏昆剧《十五贯》[15]①,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本[16]②和Scott(Adolphe Clarence Scott)译本[17]③*①见于《中国戏曲经典第5卷》,2005年。②见于《中国文学》英文版1956年第4期。③见于TraditionalChinesePlays:v.2,1973年。通过阅读,②③译本与①原本故事情节基本一致,语料可以做到平行。因此,本文认为两译者翻译时采用的中文文本与《中国戏曲经典第5卷》中收录的《十五贯》为同一文本。中的台词部分作为研究语料,旨在排除剧本中非言语成分对戏剧言语英译研究的影响。本文所采用的台词语料库概况(表2)。
表2 台词语料库概况
杨宪益和戴乃迭是一对中英合璧的翻译家夫妻,他们联袂将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译成英文,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作用。杨宪益于2009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最高荣誉“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Scott是中日戏剧研究的先驱,也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亚洲戏剧”项目创始人。《纽约早报》和《南方剧院》就其本人及其译作《十五贯》发表高度评价①*①A.C.Scott has long been the greatest authority on Chinese theater. His small volume 'Traditional Chinese Plays' is invaluable. Probably no other man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world could translate and annotate them as Professor Scott.——New York Morning Telegraph (Scott,1973:161)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scholars on the classical theatre of Asia, A.C.Scott, has again produced a valuable book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re… this book is certainly a helpful guide to anyone who is seriously interested in doing research or produci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play in English.——Southern Theatre (Scott,1973:161)。因此,本文选取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Scott译本作为案例,从他们的翻译中总结翻译策略,为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二)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文从语音、词汇、句子、篇章4个层面入手选取研究切入点。
(1)语音层面:辅音群。语音研究通常包括元音、辅音、语调、重音和节奏5个方面,其中只有元音和辅音可以借助文本进行考察。相对于辅音,元音响亮清脆,发声时气流不受阻碍,比较容易,而辅音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几个辅音相连更是大大增加了语音表达的难度,对演员发声形成挑战。因此,在语音方面,本文选取辅音群为切入点考察英译戏剧言语的上口性。
《语言学概论》指出,在一个音节中结合起来,且处在同一紧张增强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作辅音群[18]。因此,一个单词首部和尾部连续出现的两个及以上辅音或两个元音间连续出现的3个及以上辅音可判断为一个辅音群。具体实施过程中,先把每个单词转换为其对应的音素序列。在此转换过程中,将可构成一个辅音音素的字母组合记为一个辅音音素;将字母Xx记为两个辅音音素;将词尾的字母Yy记为元音因素。对每个单词进行字母——音素转换后,按照前述辅音群判定规则进行判断,若该词含有辅音群,即在其后用数字标出其辅音群数量,否则不作标注。上述功能用自制程序实现,之后用Antconc软件检索文中的数字标注符,即可完成对辅音群的定量统计。
(2) 词汇层面:词汇难度。词汇考察包括词汇难度和词性,从观众角度出发,影响观众理解戏剧的因素是词汇难度。因此,在词汇层面,本文选取词汇难度为切入点考察英译戏剧言语的易懂性。
AntWordProfiler软件包含3个不同难度等级的词库GSL-1、GSL-2、AWL,依此可得出两译本文本词汇在不同难度级别的分布,完成对词汇难度的定量统计。
(3 )句子层面:句长分布。句子考察包括句长和句式,但句式无法进行定量研究。另外,句长考察又可分为平均句长和句长分布2个方面,而平均句长只取一个平均数,不能反映每个句子给演员气息带来的压力与考验,相比之下,句长分布则较为科学合理。因此,在句子层面,本文选取句长分布为切入点考察英译戏剧言语的简洁性。
戏剧台词需要演员张口表达,因此,句长考察应以换气停顿为宜。进行句长统计时,本文把“,”“。”“;”“?”“!”和“…”均视为形成断句的标点符号。在台词语料库中,利用自制程序完成对句长分布的统计。此程序遍历目标文本,从一个字母开始到空格结束记为一个单词,缓存变量从0开始,每遍历一个单词,其值加1,遇到上述形成断句的标点符号时,将缓存变量的数值写入一个新文件,然后清零此缓存变量,继续遍历,直至文末结束。生成的新文件即为此文本的句长序列。
(4) 篇章层面:人称、物主、反身代词;话轮转换。把代词放在篇章层面是因为对于代词的讨论并不是讨论代词本身,而是将几组含代词的对话作为整体进行讨论,分析不同人称的代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戏剧对白中达到的效果。话轮转换是戏剧文体学会话分析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控制会话交流中会话参与者的话语分配、话语流动以及保持人物台词持续互动的重要机制[19]。可表演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白的自然流畅,人物之间的巧妙应答和有来有去的反驳,表现在语言上便是人物话轮的有效管理。因此,在篇章层面,本文选取代词和话轮转换为切入点考察英译戏剧言语的可表演性。
对于人称、物主及反身代词的统计,本文运用Antconc软件对这些代词分别进行检索,制成表格归纳分析;对于话轮转换的考察,难以做定量研究,因此,本文对其进行例证分析。
按照上述设计进行操作,对所得数据归纳整理,进行如下分析(表3)。
表3 2种译本含辅音群单词统计
(一)语音层面
由表3可以看出,2种译本中不含辅音群单词数在总词数中所占比例均达90%以上,只有极少数单词包含辅音群。针对2种译本中辅音群出现极少这一现象,在此举例讨论辅音群对戏剧台词语音表达的影响。
(二)词汇层面
GSL-1、GSL-2、AWL是3个难度依次递增的常用词库,两译本在这3个难度等级上的分布均为依次递减,表明两译本在词汇选择方面都倾向于使用更简单的词汇(表4)。此外,2种译本中3/4以上的词汇都包含于最简单的词库GSL-1中。针对这一现象,在此举例讨论词汇难度对观众理解戏剧的影响。
表4 2种译本词汇难度等级分布
剧中第1幕,娄阿鼠溜进尤葫芦家,发现他枕头下面有许多铜钱,便准备偷走。尤葫芦突然醒来大叫:“哪一个?不好了,有贼!”在这句话的翻译中,杨戴夫妇将“不好了”译为“Help”,Scott将其译为“Confound it”。后来,人们发现尤葫芦被害,一位邻居猜测“定是那,十五贯惹下灾害”,对于“灾害”一词的翻译,杨戴夫妇选择“trouble”,Scott则选取“calamity”一词。显而易见,相对于“help”和“trouble”,“confound it”和“calamity”的难度较大,特别是“confound”,它在此处所表达的“轻微诅咒,该死”之意并非其常用意义。读者在阅读中遇到较难的词汇,可以借助词典进行查阅,帮助理解,但对于观众,舞台上的戏剧表演是时刻进行的,若有不理解的地方,只能暂时搁置或根据演员的表演进行猜测,当观众不理解的地方多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不能很好地欣赏戏剧演出,戏剧也就得不到大众的反响,那么,这场戏剧无疑是失败的。
因此,舞台表演的即时性决定了戏剧台词的易懂性。所以,在对戏剧言语进行英译时,译者应学习杨戴夫妇和Scott,尽量选取简单常用词汇,避免难度较大词汇,提升英译戏剧言语的易懂性。
(三) 句子层面
由于句长序列数据庞大,且不必要对每个句长单位单独分析,因此本文将句长按句中所含单词数划分为1~10,11~20,21~30,>30 4个等级,统计如下。
杨戴夫妇译本中88.7%的句子不超过10个单词,无超过30个单词的句子;Scott译本中85.9%的句子长度在1~10之间,超过30个单词的句子也仅占0.05%。因此,2种译本在句子长度方面都大量使用短句,尽量避免长句。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句子长度对演员气息的影响,在此选取以下两例做具体分析。
表5 2种译本句长分布
第2幕中,众邻人指责苏戍娟心肠狠毒,熊友兰道:“怪不得她这样匆忙,原来如此!”杨戴夫妇把这句话译为:“No wonder she was in such a hurry!”Scott将其译为:“No wonder she was in such a hurry if that’s how it was.”2种译本的差异在于对“原来如此”的取舍。细读这句话,“怪不得”其实已经暗含“原来如此”之意,杨戴夫妇选择省译,符合他们“戏剧语言必须简明通俗”的翻译准则,使句子短小精悍。另外,第3幕中,县衙大堂上过于执审理此案,问众邻人:“熊友兰所带之钱,也是十五贯吗?”,杨戴夫妇的译文为“So Hsiung Yu-lan was carrying exactly fifteen strings of cash?”Scott的译文为“so the money that Hsiung Yu-lan was carrying amounted to exactly fifteen strings of cash?”相比之下,Scott在此处的处理略显拖沓,杨戴夫妇的译文较为简洁。分别朗读两者在这两处的译文,发现Scott的译文读起来有些许费力,若是把2种译本搬上舞台,Scott译本中这两处台词对于演员的气息将会是一个挑战,同时也会影响表演者在声调语调上的发挥从而影响整个戏剧演出效果。因此,在对戏剧言语进行英译时,译者应考虑到演员的气息,尽量使用短句,保证英译戏剧言语的简洁性。
(四) 篇章层面
对于篇章层面,本文从代词(包括人称、物主、反身代词)、话轮转换2个角度进行考察(表6-7)。
表6 杨戴夫妇译本人称、物主、反身代词统计
表7 Scott译本人称、物主、反身代词统计
续表7 Scott译本人称、物主、反身代词统计
1.人称、物主、反身代词
对表6-7中数据进行整合,得到表8。
表8 两译本人称、物主、反身代词统计
观察表8可知,2种译本中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代词占比高于2/3,而第三人称占比均不足1/3,表明译者在选取代词时向一、二人称有所倾斜。一、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会给舞台演出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源语文本
况钟:你们二人口口声声叫喊冤枉,本府未获凭证,也难轻信。既是冤枉,你们又有何词申辩?
杨戴夫妇译本
KUANG:You both insist you are innocent; but without any evidence how can I believe you? You say you have been wronged——prove it!
Scott译本
K’UANG CHUNG: You two people still continue to insist you are innocent, but it is difficult to believe that without evidence. If you have been wronged, prove it!
戏剧对白中的一、二人称反映会话双方话语内容聚焦于他们本身,第三人称的话语内容则注重对他人或客观事物的描述。杨戴夫妇将“也难轻信”译为“how can I believe you”,使用两个一、二人称,Scott选择第三人称,将其译为“it is difficult to believe”;对于“既是冤枉”,杨戴夫妇使用2个第二人称,将其译为“you say you have been wronged”,Scott的译文“if you have been wronged”只包含1个第二人称。整体看来,短短两句话中,Scott译文有3个一、二人称而杨夫妇译文所含一、二人称却有6个之多,句句不离“你”“我”,实现了戏剧对白的动态效果。戏剧舞台上,聚焦于会话双方的话语内容你来我往,这种互动易于形成戏剧冲突,而面对面的演员若是一直把话语内容聚焦于不相干的第三方,其互动性和戏剧性将会大打折扣,失去戏剧本身的表演性。因此,在对戏剧言语进行英译时,译者应多使用一、二人称,增强英译戏剧言语的可表演性。
2.话轮转换
话轮转换系统构建的关键在于对话轮过渡关联位置(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即TRP)和话轮关键词的处理。
(1) 话轮过渡关联位置。话轮过渡关联位置指新旧话轮交替的位置,对于话轮过渡关联位置的不同处理会给戏剧台词带来不同的效果。
源语文本
况钟:你干的好事啊!
娄阿鼠:小人不曾干什么坏事!
娄阿鼠:小人冤枉!
况钟:还说冤枉!拿与他看!这可是你的?
杨戴夫妇译本
KUANG: A fine thing you have done!
RAT:I’ve done nothing wrong.
RAT:I am innocent, Your Honor.
KUANG:Innocent, indeed! Show him these. Are these dice yours?
Scott译本
K’UANG CHUNG:You’ve done a fine thing!
LOU THE RAT:I’ve done nothing wrong!
LOU THE RAT:I am being wronged!
K’UANG CHUNG: You still say that. Give him these to look at! Are these yours?
此例中,杨戴夫妇把两个话轮过渡关联位置处理为“have done”和“innocent”,通过接过对方话茬,对其进行重复,实现话轮的自由转换,戏剧对白针锋相对,一气呵成。Scott对这一点的考虑相对有所欠缺,他的译文在台词的衔接上不够流畅,难以达到酣畅淋漓的现场效果。因此,戏剧台词英译实践中,译者应在话轮过渡关联位置的处理上多下功夫。
(2) 话轮关键词。话轮中的关键词是最考验译者语言功底的地方,话轮关键词的处理对戏剧演出的成功至关重要。
源语文本
况钟:嗯,你若是自测,本身就不落空了。
况钟:喏!空字头,加一鼠字,岂不是个窜字?
况钟:逃窜的窜字。
杨戴夫妇译本
KUANG:Well, if this is your own fortune you’re asking, you needn't stay up a tree.
KUANG:If you add the character “tree” to “rat,” don’t you get “retreat”?
KUANG: “Retreat” means to run away.
Scott译本
K’UANG CHUNG: Well, if you want to know your own fortune, there’s nothing there.
K’UANG CHUNG: Well, if you take the top half of the character for “nothing” and add the character for “rat,” don’t you get the character for “furtive”?
K’UANG CHUNG: It means “run away and hide.”
这段台词是汉字文字游戏(窜的繁体写法为竄),将其译为英语,难度必然不小。这里的话轮关键词为“空”(依上下文来看,此处的“空”不落空“意为不会陷入困境”),杨戴夫妇将其译为“tree”,既表达出“困境”之意,又将汉字造字之妙成功地移植到译文中(“穴+鼠=竄”两边笔画相同;“tree+rat=retreat”两边字母相同),完美地再现了原剧的语言魅力,给观众带来奇特的艺术享受,同时,新构成的“retreat”一词也表达出“躲避”之意。由此可见,“tree”一词可谓神来之笔,独具匠心,体现了杨戴夫妇对话轮关键词非凡的操控能力。Scott对原文进行直译,不但无法传达造字之妙,其译文也令人费解,因此,他对“furtive”一词进行注释,说明此处是中国汉字造字。但戏剧台词是用于舞台演出的,舞台不可能像书本那样在演员说话时给出注释,观众也体会不到其中的妙处。因此,戏剧台词英译实践中,译者对于话轮关键词,特别是含语言文化特色的话轮关键词的处理必须多加考量。
综上所述,话轮过渡关联位置和话轮关键词都与戏剧的可表演性息息相关。因此,在对戏剧言语进行英译时,译者在多使用一、二人称的同时,还应该特别注意对话轮过渡关联位置和话轮关键词的处理,保证英译戏剧言语的可表演性。
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出于对演员、观众以及舞台效果的考虑,戏剧言语英译实践中,译者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语音层面,减少辅音群特别是复杂辅音群的使用;词汇层面,避免难度较大词汇,选取简单常用词汇;句子层面,尽量使用短句;篇章层面,多使用一、二人称,同时要特别注意对于话轮过渡关联位置和话轮关键词的处理。如此,便可为英译戏剧言语的上口性、易懂性、简洁性和可表演性提供可能,为戏剧舞台演出的成功创造条件。
[1]潘智丹,张雪.论戏剧翻译理论的研究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26(4):61-64.
[2]孟伟根.论戏剧翻译研究中的主要问题[J].外语教学,2009,30(3):95-99.
[3]邓谧.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国古典戏剧翻译的文化缺省与重构[D].长沙:中南大学,2007.
[4]岳婷婷.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戏剧的翻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5]文军,李培甲.国内《牡丹亭》英译研究:评述与建议[J].英语研究,2011,9(3):48-53.
[6]张铃.古典戏剧英译中的“中国英语”——以汤显祖的《紫箫记》英译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4,35(4):100-104.
[7]胡开宝.国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12,14(4):380-395.
[8]BASSNETT S. Translation studies[M].3rd edition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9]BASSNETT S. Ways through the labyrinth: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translating theatre texts [C]//HERMANS T.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London: Croom Helm, 1985:87-102.
[10] 潘智丹,杨俊峰.国外戏剧翻译研究的发展及流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2):288-297.
[11]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2] AALTONEN S. Time-sharing on stage: drama translation in theater and society [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2000.
[13] ANDERMAN G. Drama translation [C]//MBAKER.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71-74.
[14] 曹广涛.戏曲英译百年回顾与展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7):142-145.
[15] 陈静.十五贯[M]//谭志湘.中国戏曲经典:第5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529-590.
[16] YANG HSIENYI, GLADYS YANG. Fifteen strings of cash[J]. Chinese literature . Pek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56,6(4):132-180.
[17] ADOLPHE CLARENCE SCOTT. Traditional Chinese plays: v. 2 [M].Wisconsi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1973: 61-153.
[18]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9] 任晓霏,毛瓒,冯庆华.戏剧对白翻译中的话轮转换——戏剧翻译研究的一项文体学案例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2(1):77-83.
[20] 张吉生.英语中辅音群的音位序列限制规则[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19(2):22-27.
[责任编辑王晓雪]
A Corpus-Based Study on Dramatic Dialogue Translation Strategy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FifteenStringsofCash
HAN Jianghong,HU Mengn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Anhui, China)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ansmission of excellent Chinese dramas l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dramatic dialogues. Taking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FifteenStringsofCashas an example, we conduct a corpus-based study on the level of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sentence and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sonant cluster, lexical difficulty, sentence length distribution, pronoun and turn-taking.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order to ensure orality, understandability, brevity and performability of the translated dramatic dialogues, it’s suggested to use fewer words involving consonant clusters or with great difficulty, instead, more short sentences with first and second person view, and enoug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management of turn-taking
dramatic dialogue translation; corpus;FifteenStringsofCash
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6.03.012
2016-04-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YY038)。
韩江洪(1967—),男,安徽霍邱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E-mail:jhhjoy@126.com
H315.9
A
1673-9779(2016)03-0332-08
韩江洪,胡蒙楠.基于语料库的戏剧言语英译策略研究——以《十五贯》的两种英译本为例[J].2016,17(3):33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