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第十九中学 吴垚
“三主·四评”式班会课程化模式育人实践案例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吴垚
所谓的“三主·四评”,是笔者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进中,所创设并尝试体验的一种班会课程化的育人模式。“三主”是就班会的整体理念而言,指:以节日为主延脉络,以评议为主流方式,以学生为主参核心;“四评”是就班会的设计过程而言,指:导语引评——事例述评——观点研评——总结联评。下面,我仅以“树立宽容意识,学会在善待他人中提升修养”为例,简述笔者在“三主·四评”式班会课程化模式实践方面的尝试体验。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了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处理不好矛盾。中学生年轻气盛,经常因一点小矛盾而出口成脏,大打出手,给同学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1.让学生明白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2.让学生学会“理解至上”,理解“善待他人”,能够更好地相处,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3.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的艺术,在避免与他人的矛盾冲突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心理调节能力。
1.发动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宽容”的文章;2.网上收集几则发生在中学生中真实的事例;3.安排每一大组要做的事情;4.练习歌曲《唯有宽容》,准备合唱。
1.导语引评(主持人的对话,引入主题)
甲:同学们,生活中难免会有困难、苦闷,甚至是被人冤枉、伤害的时候,这时我们需要朋友第一时间送出关怀,更需要一颗宽容的心。
乙: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胸怀。”
甲:是的,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的快乐之本,多一些宽容我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
甲:宽容是仁爱的光芒,是对别人的释怀,更是对自己的善待。
乙:宽容是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事的包容和接纳。
甲:宽容决不是姑息、放纵,更不是懦弱、无能。
乙:宽容是通悟了社会人生之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和高贵的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而这一年的9月,周启明在单位体检时,查出甲状腺上有个很大的结节。他俩在同一家公司,体检结果出来时,钱海燕刚休完产假去上班。
甲:我们班级、学校一直是个和谐的集体,同学之间能够友好相处,宽容相待。俗话说,牙齿还有咬着嘴唇的时候,同学们天天生活、学习在一起,难免会有小磨擦,产生一些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树立宽容意识,学会在善待他人中提升修养”这个问题。
2.事例述评(幻灯片投影展示案例)
案例一:学生A、B均为独生子女,在原来就读的小学均被老师誉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二人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一所初级中学,编在同一个班学习。一天下课,A从座位走出教室,一不小心将B入学时刚买的新文具盒碰翻在地,笔盒里的文具撒了一地,A一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一边弯腰去捡文具。这时B不由分说,跑到A的座位上,将其所有的书和文具全部丢在地上,这时,A一气之下将已经捡起的文具丢在地上。接下来两人便扭打在一起,对同学的劝阻置之不理,直到老师到来,才停止“战斗”。
案例二:某天下午,某市某中学高一·四班学生小秦因为一点儿小事与同班女同学小妍发生口角,小妍随即找到了同校高二·四班的小飞为自己出气,小飞与小秦见面后发生了厮打,小飞在吃亏的情况下,于次日又纠集了本校的小青、小龙等10余名学生在校园内再次对小秦进行追打,在此过程中,小秦掏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折叠式水果刀刺向了追赶的人,并先后将小青、小龙扎伤,其中,小龙因被刺中要害部位而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小秦随即被接警后赶到的公安人员带走。
乙:上述两个案例真是触目惊心呀,案例中的同学就是走到了宽容的对立面,和宽容背道而驰,那么我想要问问同学们,当我们生活中出现这些问题时,你会怎么处理?(大家说看法,谈想法。)
丙: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难免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这时总会找朋友、同学、亲人、老师倾述。一个人生活中能否有知心朋友倾述衷肠,这就有赖于他是否善于交往,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建立这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尊重他人。
…………
甲: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同样的事情,由于某个同学采取了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几句文明用语,把原有的矛盾化解。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觉得你周围的人像天使,那么你会觉得你是生活在天堂;如果你觉得你周围的人像魔鬼,你会觉得你是生活在地狱!那么在生活中的我们,怎样学会“树立宽容意识,学会在善待他人中提升自己的修养”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知无不言,畅所欲言地把你心中这方面的好的措施,好的办法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3.观点研评。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畅谈漫议的基础上,形成小组共性观点。发言时,各小组要在结合名人宽容案例的同时,融合自己观点漫谈。
(1)小组研评,在畅谈散议的基础上,形成组内统一的观点。
(2)各小组选取代表,做典型发言。(具体事例略。)
乙:同学们,听完了这些名人生活中的宽容之事,听完了各小组就“宽容”内涵所做的精彩的观点阐述,我只想真诚地说一句:当我们与他人有了矛盾时,要学会宽容一些,忍让一些,大度一些,用你宽阔的胸怀去包容委屈,用你善意的态度去感化别人,时间久了,你就会觉得周围的人对你充满善意,你爱别人,别人自然也会爱你。最后,请班主任做本次班会的总结。
4.总结联评
师:同学们,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今天,老师很高兴看到大家认真地准备这次班会。昨天,我们认识着宽容;今天,我们感受着宽容;明天,我们享受着宽容。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那么,生活中的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会让我们学会宽容,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挚的友情呢?我认为,实现的前提就是要求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努力做好四件事:首先,学会道歉。道歉不仅能化解矛盾,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错在自己,要敢于承认,勇于道歉,取得对方的谅解,这样做不是“没面子”,而是在挣回面子。如果错在对方,也没有必要非要硬等对方来道歉,应该宽容对方的过错。试想想,化解了矛盾之后,谁对谁错又算得了什么呢?
其次,学会心理换位。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对方为什么那样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结果是能够体谅对方的心情,这时你就会主动求得和解,或者请老师、同学出面调解。
再次,学会退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千万不要不依不饶,或许退一步之后争吵便会停止。不要认为让步就是怯懦,是无能的表现,相反,就在你忍让的那一刻,周围的人会对你的行为发出无声的赞叹:你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最后,要学会心平气和地沟通。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冷静是处理矛盾的最佳方式。冷静会使人变得理智,渡过矛盾的危机,从矛盾之中解脱出来,然后静下心来与对方沟通。这样,对方也不好意思再争吵下去,说不定你们还会在沟通中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呢!
同学们,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为我们化解矛盾做了很好的示范。如果我们能像蔺相如和廉颇那样,就不会有化解不了的矛盾。愿大家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让学习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本节班会课做到了以下几点。1.能按照“三主·四评”育人课堂模式开展,明确课前、课中、课后要求。2.准备充分,主题突出,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教育意义。3.在环节、内容设计上,能够与学生思想实际有机结合,针对性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研讨、发言、展示的激情,尤其是发表自己对“宽容”的看法时,内容充实,精彩激烈。4.主持人点拨、引导到位,并灵活应对课堂育人环节中生成性问题。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如:1.环节设计时,在细节上,应该考虑周全一些,以免出现对参与者临场生成性任务的计划空缺,导致设计环节在衔接上出现空挡。2.学生在分组活动时,教师要保证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注意及时点拨与评价。3.在育人环节的设计上,可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编辑/李莉
E-m ail:lili799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