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6-11-09 09:03陈浩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8期
关键词:椎动脉天麻白术

林 勇,陈浩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300)



针刺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林勇,陈浩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30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A、双侧VA的Vs、Vm及EDV、TAMX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针刺疗法;半夏白术天麻汤;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指由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血流障碍,进而导致脑供血不全的以眩晕、颈部疼痛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1]。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颈肩痛、头痛、眩晕、失眠、耳鸣等。据报道,CSA占颈椎病的20%~30%,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CSA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生活。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牵引、理疗、药物干预等保守疗法治疗CSA,虽具有一定疗效,但远期效果欠佳。因此,探究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CSA的方法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的热点问题。我院采用针刺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CSA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CSA诊断标准,并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证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年龄19~72岁;既往有猝倒史,并伴有颈性眩晕;对研究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急性感染、结核及恶性肿瘤者;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脱位、骨折者;伴有严重心、肝肾、肺功能异常及精神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9~70(42.5±12.8)岁;病程(2.3±0.5)年(5个月~6年)。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0~72(43.6±13.5)岁;病程(2.0±0.9)年(3个月~5年)。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治疗,嘱患者取卧位或坐位,牵引重量从3 kg开始缓慢递增,男性以不超过12 kg为宜,女性则不超过10 kg,采用间歇牵引方式,间歇时间与牵引时间控制在2∶3,每次30 min,2次/d,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针刺:取穴百会、风池穴、颈部C3—7夹脊穴,嘱患者取背靠式坐位,常规消毒穴位后以0.25 mm×25 mm一次性无菌毫针顺督脉方向向前缓慢进针,得气后行提插结合捻转法,以针感沿手臂上传为佳;针刺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1寸,行平补平泻法,要求针感上传至头后部;颈夹脊穴直刺0.8寸,以局部酸胀为宜。连接66805-I型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次,1次/d。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方:半夏、白术、天麻各15 g,陈皮、生姜、茯苓各10 g,炙甘草5 g,大枣2枚,1剂/d,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3.1眩晕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和《中医病证诊断疗程标准》对临床症状(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进行评分,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为0,1,2,3分,得分越高表明临床症状越严重。

1.3.2血流动力学检测嘱患者取卧位,颈后垫枕,采用OLYPS21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颈椎C2—6段血流参数,经颞窗、枕窗分别探测左、右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详细记录收缩期峰流速(Vs)和平均峰流速(Vm),同时观察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TAMX),计算脉动指数(PI)和循环阻力指数(RI)。

1.3.3mJOA评分采用改良JOA(mJOA)评价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该评分表包括上、下肢运动功能、感觉障碍及膀胱功能4项,分值为0~17分,通过mJOA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改善率=(术后mJOA评分-术前mJOA评分)/(17-术前mJOA评分)×100%。改善率为75%及以上为优,改善率74%~50%为良,49%~25%为可,不足5%为差[5]。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眩晕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及恶心呕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BA、双侧VA的Vs、Vm及EDV、TAMX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2组mJOA评分比较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CSA属于一种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后头痛、眩晕、颈部酸痛、视物模糊及恶心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机械压迫、颈椎失衡、颈痛诱发、交感神经受刺激及血管活性因子致病等因素有关[6]。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CSA发病率逐年升高。据报道,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为3.8%~17.6%,50岁以上头晕、头痛者占半数以上与颈椎病有关[7]。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CSA,其中西医治疗以理疗、制动及抗血小板聚集剂、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干预为主,中医治疗则主要为牵引、推拿、针刺、小针刀及中药口服等,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单一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8]。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mJOA评分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中医理论认为,CSA属于“头痛”“眩晕”“项强”范畴,发病部位主要在颈椎、头项[9]。其根本在于髓海不足,属本虚标实之证[10]。虚证多因气血亏虚,实证多因肝风内动,痰浊上扰,外加风邪侵袭,经络不通,气血痹阻而不能上注于脑所致。气血亏虚、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是CSA发病的根本原因[11]。针刺治疗有助于调节血气、疏通经络,缓解颈部交感神经兴奋,改善血液黏、聚、凝状态,调节血流。本研究选取百会、风池穴、夹脊穴行针刺治疗,其中百会穴穴性属阳,兼有阳中寓阴之性,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是治疗眩晕的要穴。针刺该穴可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进而有效调节机体阴阳平衡;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是阳维脉与手足少阳交会穴,其中阳维脉维系诸阳经脉,胆经属木,其气外发,针刺风池穴可平肝熄风,使气血贯通于脑而促进脑部血液循环;颈夹脊穴处于督脉和足太阳经经气重迭覆盖之所,针刺颈夹脊穴有助于调节椎动脉血液循环,发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作用[12-13]。针刺诸穴可明显改善颈部血液循环,调节颈椎内外环境,缓解肌肉痉挛。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脾胃论》,由半夏、白术、天麻、陈皮、生姜、茯苓、甘草、大枣组成,是治疗眩晕、痰厥头痛之效方。方中半夏、白术、天麻共为君药,其中半夏性辛、温,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吐及消肿止痛功效;天麻性甘、平,可祛风通络、平息肝火;白术性温,具有燥湿利水、健脾益气作用。陈皮、茯苓为臣药,茯苓性平,可发挥健脾利湿、祛湿消痰功效;陈皮合用半夏可降逆和胃、消痰降浊。生姜、大枣、甘草为佐使药,生姜、大枣可益脾和胃,甘草则调和诸药[14]。上述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火、燥湿化痰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部血流量,防止血栓形成[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眩晕症状明显改善、mJOA评分优良率升高,VA和BA、Vs、Vm,EDV、TAMX高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CSA疗效显著,可改善眩晕症状和脊髓功能,同时促进椎动脉血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艾宙,刘光德,熊小翠,等.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7):601-604

[2]刘建桥,庄淑美,吕海波,等.针刺为主治疗颈椎病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30(1):14-1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5]Grosso MJ,Hwang R,Mroz T,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degree of focal kyphosis correction and neurolog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cervical deformity correction surgery[J].J Neurosurg Spine,2013,18(6):537-544

[6]翟宏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7):668-670

[7]易光强,黄毅祥,卢敏,等.针灸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10):793-797

[8]徐海东,贺登峰,张华军.电热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8):3089-3091

[9]王云菲,吴俊梅.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65-69

[10] 范炳华,吴良浩,吴玲光,等.“髓海不足”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3):64-66

[11] 陈扬声.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热敏灸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4,20(5):100-101

[12] 苏稼夫,周文强,黄聪阳.以TCD观察针刺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2):115-118

[13] 陈惠君.针刺配合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5):49-51

[14] 严战涛,陈轶腾,姚玉伟,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5,47(5):157-158

[15] 李幼玲.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98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3):90-91

10.3969/j.issn.1008-8849.2016.28.025

R681.55

B

1008-8849(2016)28-3150-03

2016-01-22

猜你喜欢
椎动脉天麻白术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