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国内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6-11-08 08:42侯颖王文
当代教育科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情绪课堂管理

●侯颖王文

近三十年国内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侯颖王文

教师课堂情绪管理作为教师教学管理研究及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1986-2016年间国内有关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研究发展历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层次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献中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理论研究、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现状研究、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关系研究以及教师课堂情绪管理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回顾,并展望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为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教师;课堂情绪管理;回顾;展望

一、引言

有研究显示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情绪管理策略不仅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教师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同一般的关联。[1]2013年,龚少英等人以华中师范大学214名实习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实习教师课堂情绪管理与教师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实习期间,教师的积极课堂情绪体验能够对其自我效能感起促进作用,而消极课堂情绪体验则具有阻碍作用。[2]本文通过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论文进行数据分析,旨在描述与勾勒近年来我国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研究动向。

二、研究方法

将标题涉及“教师”和“情绪”字样并公开发表的文章拟定为本文研究对象,其中不限文章写作类型、字数和所研究方法。在中国期刊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搜索到1986年10月至2016年1月之间我国教师课堂情绪类的文章207篇,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主题词汇为“情绪管理”、“情绪调节”以及“情绪控制”。逐一将文章发表的年份、作者所在领域、所使用研究方法、研究涉及主题、发表刊物级别、文章类型、作者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所在单位、地区)并对调查类文章中涉及到的测量工具进行分析。采用元分析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以基础性统计工具SPSS为研究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发表年代

第一篇有关教师课堂情绪的文章发表于1986年10月,此后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教师课堂情绪”类论文呈平稳上升趋势,并在进入21世纪以后,呈现较为明显增加,说明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研究已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见图1)

以论文发表年份为划分依据,将目前我国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理论探索期(1986-1998)

1986年,河南商丘师范学院彭建军在国内率先关注教师课堂情绪相关内容,文章主要阐释了青年教师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课堂情绪,着重论述教师的课堂情绪管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3]以此,我国开始了对教师课堂情绪的研究。由于处于探索初期,而理论类研究又是教师课堂情绪类研究的前提,所以在研究初期我国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教师课堂情绪控制的内涵、意义等进行初步的辨析。

2.萌芽发展期(1999-2006)

自1999年起,我国有关教师课堂情绪类文章在量上得到了显著增长,学术界开始重视对教师课堂情绪的研究。与此同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步入第二阶段——现状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此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策略、方法等问题,探讨究竟如何控制、管理教师的课堂情绪,并分析可能影响情绪管理的因素等问题。总的来说,人们对教师课堂情绪的研究逐渐重视,理论研究趋于成熟,为进一步探究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方法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的关系研究打下基础,但理论研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深化拓展期(2007至今)

在此阶段,学者在教师课堂情绪策略等方面的实证类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重大的研究成果,并且着力关注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关系研究。人们在关注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策略、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它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随着学者对教师课堂情绪研究的重视,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对有效改善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现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例佐证。

(二)论文作者

在现有207篇教师课堂情绪管理文献中,首先区分作者所属单位清晰的清晰程度,以明确表明作者身份的文献(145篇,占70.04%)为依据,将作者分为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大学教师(硕士、博士)、其它三类,论文的作者多为大学教师或硕士。(见表1)

表1 教师课堂情绪类文章作者分析

(三)论文研究主题分析

综合分析我国近30年来教师课堂情绪类文献发现,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现状研究、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策略研究及关系研究等。

1.关于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理论研究

理论探索是研究的先导,是指导调查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在充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学者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理论研究不多。在理论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为:周宝华学者从理论上提出有关幼儿园教师的情绪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以下三条优化教师情绪管理的策略:(1)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规律,理智面对儿童的行为过失;(2)寻找合理的发现途径,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关心幼儿教师的心理诉求,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4]可见,理论研究是实证研究的先导,只有在充分掌握理论依据的前提下,才能对所研究的领域有所理解与把握。然而没有实证分析的理论研究犹如空中楼阁,导致其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指导成效甚微。

2.关于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现状研究

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现状研究可以说是我国教师课堂情绪研究的一个重点,截止到2016年1月,发现已有不少学者对该部分领域研究颇有见地。目前较大规模的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是2011年由邱莉等人所主持的《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研究中邱莉通过自编《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问卷》对上海、北京两所城市的625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教师的课堂情绪调节能力总体水平不高。[5]实证研究可以为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但像邱莉那样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实属少数,无论是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范围都是目前我国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代表作。此类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今我国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现状,还能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我国目前此类研究较为薄弱,对指导教师实际工作教学的效果相当有限,因此,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强此方面的力度。

3.关于影响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关系研究

进入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的深化拓展期后,学者越来越关注影响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因素以及教师课堂情绪管理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目前有关影响教师课堂情绪管理因素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张寿松(2009)以111名特级教师和160名普通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人际关系和情绪状况为研究内容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特级教师的人际关系好于普通教师,在一些具体项目上二者存在显著差异;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情绪调节能力良好,且教师的教学技能、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策略都会产生一定影响。[6]而进一步探讨教师课堂情绪管理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胡艳华(2013)等人探究初中教师教学情绪劳动策略的现状特点和组合模式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它同时使用多种问卷,对200名初中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初中教师的情绪劳动在性别和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程度在是否班主任、所教科目和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7]不得不说,此研究开启我国系统研究教师课堂情绪关系研究的先河,促使我国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研究层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四)研究对象分析

通过对文献中所涉及到的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可将其划分为四类,即高校教师、普遍教师、中小学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统计发现:文献所涉及研究对象或是面向读者范围多为不特定普遍教师,共91篇。除此以外调查对象则主要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占总调查对象的44.9%。例如:夏福斌、路平、刘惠林等人以高效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情绪劳动的角度分析高校教师开发与管理的新趋势。[8]张燕、刘云艳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9]吴宇驹、刘毅、凌文辁、路红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教师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10](见图2)

图2 教师教育情绪文章研究对象分析

(五)论文发表刊物

将已发表在中国知网上的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类文章以期刊级别为划分标准进行分类,划分标准如下:核心及以上刊物、省级期刊、大学学报、硕博论文以及其它(报纸、会议)五类。如此划分主要是为了方便分析教师课堂情绪管理文献的发表刊物情况,分析到目前为止教师课堂管理研究的研究层次情况。据统计分析得知:目前有关教师课堂情绪研究的论文发表层次并不理想(如图3所示),其中50%以上期刊属于普刊,而读者集中为一线教师群体。对现有教师课堂情绪管理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教师课堂情绪的研究并不理想,研究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研究方法

以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为划分依据,将教师课堂情绪类文献分为理论探讨、调查研究以及案例分析三种类型,以此为依据分析教师课堂情绪研究论文类型(如图所示)。就目前已发表文献而言,理论类研究占据绝大部分(79.9%),而真正揭示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并能排除一些额外变量影响的纵向研究、实验研究微乎其微。由于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现阶段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的质量相对于教师职业倦怠、专业成长等较为热门的研究话题来说,总体质量并不高。在理论探讨类论文中,观点和内容大同小异、重复研究较多,大多是人云亦云,真知灼见的理论文章较少。一些文章内容一孔之见,观点甚至有失偏颇。(见图4)

图3 教师课堂情绪类文章发表刊物分析

图4 教师课堂情绪类文章类型分析

(七)调查工具

在调查研究类文章中,调查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多是组合使用,而且多以国外权威量表为测量工具,在为数不多的28篇调查研究类文章中,有19篇文章是结合两个或是两个以上量表进行测量,其中有7篇是引用国外权威量表,占25%;而其余所使用的调查工具大部分也是在国外已有权威量表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本土化教师课堂情绪管理调查量表的研究则有待拓展。(见表2)

表2 教师课堂情绪类文章测量工具分析

(八)合著情况分析

由图1可知,1986-2016年的30年间有关教师课堂情绪类的文章共207篇,其中合著有54篇,合著率由1986年的0%增加到2016年的75%。总体来看,30年间的合著率呈现出平稳递增趋势,这表明关注教师课堂情绪研究的学者从研究组合格局上有了进一步的改善,集百家之长,从不同领域出发加强科研合作,研究成果的生命力得到加强。而按年度进行统计显示,进入21世纪后合著率保持稳定,合著文章呈现较为明显增长,但2003年合著率有所下降,2005-2012年合著类文章又有显著的增长,最高值达到8篇,合著率达到34.8%,而从2013年至今合著率又有所下滑,这说明有关教师课堂情绪研究领域的合著状态并不稳定,并未呈现直线上升。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在合著中以两人合著居多(79.3%),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目前我国有关教师课堂情绪的研究领域合作规模有限,整个研究队伍较为缺乏多领域合作精神。其他相关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合著率明显超过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类研究,而且无论是合作领域还是合作质量都显现出较高水准。由此可以说明,虽然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合作研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但相对于其他教师教育类的文章来说,其合著率不尽人意、合作程度不强。作为一门综合类交叉学科的教师教育,需要更多相关领域的支持与帮助才能得以深入研究与发展。

(九)第一作者区域分布分析

由表3可知,1986-2016年在中国期刊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第一作者所在区域排名在前二十位的文献占79.2%,且大多来自高等院校,而第一作者频数排名前十的所在区域发表的文章数就超过50%。从宏观上来看,教师课堂情绪类研究的成果产出地相对集中,整体来讲全国各个地区研究力量发展尚不均衡,其中沿海地区高等院校则是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类研究的主要基地。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它省份也意识到应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师范类院校还包括一些综合性大学,这对推动我国教师课堂情绪类研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我们也发现,在当前我国的教师课堂情绪类研究中,研究队伍成员主要来自于高等院校(占71.9%),严重缺乏幼中小学教育一线的教师。事实上,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更易受到教师的课堂情绪影响,所以作为此类研究最直接的实践者,长期置身于教师课堂情绪管理当中,身为其中一份子的他们更具有切身体会,对此更有发言权。然而,在我国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研究中,其力量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不得不说这是阻碍我国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

表3 教师课堂情绪类文章作者区域分布

四、讨论与建议

(一)目前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1.研究类型和方法单一

由于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正处于研究的理论研究阶段,所以一般性理论研究、现状研究居多,而真正揭示教师课堂情绪管理因果关系的研究较少。对目前已发表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大多倾向于使用文献法、比较法等定性研究。而量化研究,例如调查法、测量法的使用则相对欠缺。涉及质的研究,例如田野研究、个案研究、追踪研究等尚处于空白。虽然定性研究可以从理论探讨上描述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一些现状及问题,但无法揭示造成教师课堂情绪管理出现差异的原因,也无法为推论提供佐证。由于现阶段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研究者倾向于从理论上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进行研究,而疏于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纵向研究及优化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应用研究。

2.研究工具匮乏

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在教师课堂情绪管理调查分析类文献中,缺少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测量的权威量表。具体来说,有近70%的研究使用的是国外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师课堂情绪管理量表》。虽然使用同一种量表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横向比较,但引用或是改编国外相关量表,其研究结果的信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而且量表只能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总体情况的考查并不能揭示影响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具体内容。例如:教师在使用某种情绪策略时是如何判断的等等。此外,由于存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一些题项的描述并不适合国内教师使用,因此导致一些研究结论并不贴合实际。

3.研究水平较低

由于目前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多方面受限,导致这方面研究水平普遍较低,研究内容存在较多重复,观点看法雷同较多,而且研究成果所发表的层次也不理想。研究结果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应用受阻。

(二)研究展望

针对目前我国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的层次、阶段及其所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1.研究手段多样化

人的情绪变化受较多因素影响,而且还深受所属文化背景的感染,当前大部分的调查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又较为单一,由此导致这些调查研究的结论存在片面性,往往不能反应真实情况。针对此类问题,应尽快制定出以我国教师所处的文化背景为基础的教师课堂情绪管理调查问卷。除此以外还可添加个案研究、同事他评等研究内容,将其与教师自评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同时可借鉴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出发运用生活背景的实景描述方法与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对影响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社会环境原因进行全面剖析,这样一来便可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现状、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尽快将理论上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培养教师优化其课堂情绪管理的实验当中,这不仅可以及时优化我国现阶段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有效改善目前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精神面貌,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2.尽快完善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测评标准

由于受到教师自身职业特点的影响,目前研究当中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方式及其所使用策略所作出的评判,只是从理论上进行的划分,评判标准模糊不清、操作性不高。为解决此问题,应尽快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师职业评判标准来对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现状进行测评。在制定标准时应将教师职业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状态、社会适应判断、生活评价等综合考量,才能对我国教师课堂情绪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研究。

3.纵横研究相结合,拓展研究视野

目前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范围仍相对狭窄,要想将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需要未来的研究能够逐渐系统化。首先应逐渐扩大研究规模,进行横断研究;其次有的放矢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案研究,例如对不同地区、不同特点教师的课堂情绪管理进行特殊取样研究,比如运用日志法,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实时记录来分析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发展历程。在结合不同科目教师课堂情绪成长历程的基础上,将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研究进行纵横结合。如此才可能描绘出一幅反映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动态变化全景图,从而为不同成长阶段教师因情绪管理而产生的困惑提供可参考的实例信息,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顺利度过转折期。

[1]刘文令,陈容,罗小漫,刘燕,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策略与职业幸福感: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152-157.

[2]龚少英,张扩滕,张盼盼,李佳蔚.实习教师课堂情绪与教师效能感的关系——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04):66-70.

[3]彭建军.青年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J].学校体育,1986,(05):15+14.

[4]周宝华.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有效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6):56.

[5]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06):35-39.

[6]张寿松.对特级教师的人际关系与情绪调节的研究——基于浙江省111名特级教师和160名普通教师的调查分析 [J].中小学管理,2009,(03):40-43.

[7]胡艳华,曹雪梅.小学教师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2):56-59+135.

[8]夏福斌,路平,刘惠林.高校教师开发与管理的新趋势——从情绪劳动的角度[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8):56-57.

[9]张燕,刘云艳.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8,(01):28-31.

[10]吴宇驹,刘毅,凌文辁,路红.基于情绪调节模型的教师情绪劳动的中介效应探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03):304-312.

(责任编辑:刘君玲)

侯颖/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教师心理

王文/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情绪课堂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