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秋香 郑东辉
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现状的实证分析*——基于CNKI2003-2015的数据
●郑秋香郑东辉
对CNKI数据库中班主任专业化相关文献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该领域文章数量少、作者群散,需要凝聚力量,重点突破;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足,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拓宽研究领域;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系统性不强,需要整合实践探索与跟踪评估,构建完整的班主任专业发展体系。
班主任专业化;现状;实证分析
自21世纪初提出“班主任专业化”这一命题以来,学界围绕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标准、路径等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但系统地整理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成果,探索研究趋势的研究很少。笔者整理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简称“CNKI”)所收录的班主任专业化相关论文,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对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由于CNKI信息量大和覆盖面广,笔者尝试以“主题”和“”为检索项,检索到许多与本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献,所以改为将“篇名”作为检索项收集与班主任专业化密切相关的论文。以什么样的检索词作为篇名进行检索决定论文的范围与质量,为此,笔者前期先阅读班主任专业化文献,发现学者们对班主任专业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发展、专业成长、专业标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等方面,然后经过分析和筛选,依次将“班主任”并含“专业化”、“班主任”并含“专业发展”、“班主任”并含“专业成长”、“班主任”并含“专业标准”、“班主任”并含“专业能力”、“班主任”并含“专业素养”等六项分别作为检索入口词进行精确检索。因为第一篇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论文发表于2003年,所以限定论文发表时间,从2003年1月1日开始至2015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文献823篇。由于检索到的文献包含会议通知、讲稿、访谈资料、新闻报道、一稿多发以及与研究主题并无显著性相关的论文,通过逐一筛选和去重后,最终得到文献746篇。
在具体操作中,笔者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文献的发表时间、著者分布以及高频等方面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了解近些年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基本现状。通过质性分析,从内涵、标准、实施路径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探究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文献数量与研究阶段划分
科学文献的数量是衡量科学知识的重要尺度之一,某一时期发文增加的速度和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1]笔者将746篇文献的发文时间和数量进行了统计,发现从2003到2015年,论文数量总体上呈逐步上升趋势,2011年有一个小的波动,出现下滑,具体见表1。
表1 文献的发文年代与数量分布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这些数据的变化情况,笔者将上述表格编制成文献数量变化曲线图,见图1。根据图示,班主任专业化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3至2006年为起步期,论文数量从4篇增至19篇,总体上呈缓和上升趋势,这表明从2003年“班主任专业化”命题提出后,由关注度极低到关注度逐渐上升,班主任专业化问题也逐渐被学者重视。2007至2010年为持续发展期,论文的发表数量迅速增加,2010年一跃达到93篇近似前一阶段发文总量的2倍,这说明该研究领域逐渐被教育学者所认可和接受,研究队伍也日益壮大。这一阶段班主任专业化研究为什么如此迅速,与以下两个原因有关:一是政策支持。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首次指出:“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2]。这在国家政策层面为该领域的研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是研讨活动兴起。2005年至2008年间,江苏、天津、浙江、云南、河南等地纷纷召开了各类与班主任专业发展相关的研讨活动,引起众多学者和公众的关注与讨论,也催生许多地区纷纷开始班主任专业化的实践探索。2011至2015年为转型提升期,在2011年和2012年论文数量出现了首次下降,但之后几年的论文发表数量又有所回升,更加关注研究质量和拓宽研究视角。
图1 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文献数量变化曲线
(二)文献的作者分布
对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作者及发文数量进行集中探讨,找出那些发文量多,影响力大的核心作者,对进一步了解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运用正规计数法(normal countapproach)“即每位独立作者和合著者分别统计”[3],对746篇文献的作者进行统计,共得到作者数为720位,具体的文章数量分布见表2。
表2 不同发文量的作者分布
根据普赖斯定律(Price’s Law)关于核心作者的计算:最高产作家中最低产的那位作家所发表的论文数,等于最高产作家发表论文数的算数平方根的0.749倍(即,其中nmax为最高产作家发表论文的数量,m为最低产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数),[6]我们统计746篇文献的最高产作者共发文25篇,那么nmax=25,m≈3.7。因此,我们将发文量累计达到在3篇以上的作者定为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核心作者。表2可知,发表3篇以上论文的作者仅有11人,约占总作者数的1.53%,发表3篇(含3篇)及以下论文的作者约占作者总人数的98.47%。根据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7]本研究的非核心作者(也就是发表3篇及以下论文的作者)数量过大,形成了一个“长尾”,这表明该领域许多作者的研究是突发性的,并没有进行持续性的深入探讨。由此可知,目前的众多学者对班主任专业化的研究都是突发性的研究,87.1%的研究都是缺乏连续性的,甚至是浅尝辄止的。同时也说明,班主任专业化研究仍需要更多学者进行持续性的探索。当然,随着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处于尾部的作者也将会在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文献的统计
一个研究领域在一定时间段内大量的集合,揭示了该领域研究状况的总体特征及其发展脉络,有助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8]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
词频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教育研究者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预测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笔者对2003年至2015年间的746篇论文的所有
进行了统计,并将总频次最高的10个词制成了统计图(见图2)。
图2班主任专业化研究高频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分别是“班主任专业化”、“班主任”、“班主任队伍”、“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班集体建设”、“班级工作”、“班主任培训”、“班主任教育”和“班级教育”。其中前三个
的使用频次均高于100次,这表明班主任专业化与班主任个体和班主任队伍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而这种高度相关已经在班主任专业化研究中得到了相对深入的研究。
据此,不难发现,以上10个的高频应用共同构建了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基本图景,但班主任专业化研究在这些热点领域到底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呢?似乎无法根据图表数据进行准确地判断。故而,我们将对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现状进行了质性描述。
对746篇文献的质性分析,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研究状况两个方面展开,其中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内涵、标准和路径等三个方面,实践研究主要包括研究方法、实践内容及其结果等方面。
(一)班主任专业化理论研究的状况分析
1.关于专业内涵的研究
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具体见表3。由表可知,几种代表性观点虽各有侧重,但也包括几点共识:(1)班主任专业化是一个从个体自觉到群体成熟的持续发展过程;(2)班主任专业化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的;(3)班主任专业化的前提是个体的专业自觉。
表3 关于班主任专业化内涵的界定
2.关于专业标准的研究
班主任专业化标准是衡量班主任队伍由个体自觉走向群体成熟的标尺。文献梳理后发现,关于班主任专业化标准的划分主要包括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人格是班主任专业化的依据,应以专业的信念、知识、能力、人格和自我进取意识作为班主任专业化衡量标准。[14]第二种观点借鉴教师专业结构,将班主任的专业结构划分为专业的理解、知识、核心能力部分和品格四个部分。然后根据工作的理念和原则,角色与职责,学生权益保障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社会生活知识,人文与科学知识,统筹协调、设计组织和激励评价等进行了具体的划分。[15]
这两种观点的歧义主要是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第一种观点以人格本位为主导,认为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是对学生的精神关怀。第二种观点则更侧重于技术主导,以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参照,视班主任专业化为一种特殊的教师专业化。然而,无论是人格本位还是技术主导,都强调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规律性,都是班主任专业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准则。
3.关于实施路径的研究
这主要是解决如何实现专业化的问题。文献梳理发现,学界对班主任专业化实施路径的研究可分为两种路径:路径一,通过完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内在机制实现班主任专业化,例如,冯建军[16],黄正平[17]等提出构建职前职后相统一,实践反思与教科研相结合的班主任专业成长体系;路径二,建立纵向的班主任发展平台,例如,陆正芳[18]提出建立从校级到区级的六层阶梯式班主任培养机制,实际上是想通过外在力量推动实现班主任专业化。这两种路径无疑为实现班主任专业化提供了参考,不过班主任专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有许多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些,单一的路径并不能完全实现班主任专业化。班主任专业化既需要内在成长机制支撑,也需要外部力量推动。
(二)班主任专业化的实践现状分析
探讨班主任专业化实践现状,有助于把握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班主任群体在专业化探索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十分注重对班主任专业化实践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有研究者运用调查法,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实践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如王桃英[19]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分析了班主任专业化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发展的策略问题,提出通过建设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建立专业化的理念,加强制度建设,激发班主任的专业情意,进而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还有的研究者从新课程改革背景入手,对新形势下班主任任专业发展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剖析。如李涛[20]对基础教育改革下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独特内容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了分析,提出“育人建班”、转变“说教者”为“学习者”、将教育智慧作为专业化发展的理想境界等策略;有的研究者运用个案研究对某一班主任个体或群体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研,如张云鹰[21]对深圳宝安区西乡小学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实践调研,提出实施师德建设、课题研究以及人文关怀的“三重奏”。这些研究对解决班主任专业成长机制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之,研究者们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对班主任专业化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规划或实践操作层面,对班主任专业化实践状况、成效、有何不足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对CNKI2003-2015年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文献的量化分析和质性描述,不难发现学者们在该领域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
(一)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文章数量少、作者群散,需要凝聚力量,重点突破
从文献数量看,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文献的发表数量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每一阶段文献数量波动相对较小,且总量较少,文献数量有待进一步增加。从文献的作者分布看,班主任专业化研究还远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绝大部分作者的研究属于突发性的,缺乏研究深度与连续性,亟需凝聚更多核心作者进行持续的深度研究,重点关注班主任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以及路径选择与实践等问题,形成系列研究。
(二)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足,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拓宽研究领域
从文献的来看,虽然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探索,但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并没有太大突破,各高频
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从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现状的质性描述中,笔者发现,引起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深度和广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已有研究更多地从单一层面进行探讨,少有研究将理论规划与实证探究充分结合。
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实践性颇强,坐而论道,无法解决班主任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方面,需要理论研究者加强与基层学校的合作,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通过不断探索新的切入点,为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注入新的血液。将专家专业引领和一线班主任教师的实践探索相结合,最终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格局。另一方面,需要打破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狭隘的视域限制,不仅参照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轨迹,同时还要善于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解决班主任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道路。
(三)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系统性不强,需要整合实践探索与跟踪评估,构建完整的班主任专业发展体系
从研究内容的质性分析来看,班主任专业化的研究主题较为广泛,已有研究分别从内涵、标准、成长路径、评价机制和实施路径等多方面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但这些方面的研究尚未达成某些共识,也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另外,研究方法较为多样,既有文本分析,也有实证调查,既有个案研究,也有大样本的调查研究,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跟踪评估,并不能真正了解到这些实践探索到底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因此,需要将实践探索与跟踪评估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班主任专业发展体系,进而实现班主任专业化。
[1][3][7]肖蔚.1990-2010年我国区域图书馆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J].情报科学,2001,(6).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EB/ 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304/201001/xxgk_81917.html,2006-06-04.
[4]金伟.《编辑学报》1995-200年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J].编辑学报,2006,(1).
[5][6]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80.
[8]胡洪彬.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2002—2012年CNKI期刊数据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4(1).
[9]黄正平.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8,(2).
[10]班华.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J].人民教育.2004,(Z3).
[11]冯建军.班主任专业化初论[J].教师之友,2012,(8).
[12][19]王桃英.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08,(8).
[13]王海燕.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策略思考[J].人民教育,2012,(2).
[14][16]冯建军.人格本位的班主任专业化[J].教育科学研究,2015,(6).
[15]李琳,陈芳,王媛,朱丹茜.走向专业理解——班主任专业标准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
[17]黄正平.专业引领:班主任专业化的有效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08,(12).
[18]陆正芳.建立阶梯式的班主任专业培养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2009,(18).
[20]李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
[21]张云鹰.班主任专业成长“三重奏”[J].中国教育学刊,2010,(8).
(责任编辑:张斌)
郑秋香/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郑东辉/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
*本文系“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