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俗摄影的特性及表现

2016-11-07 19:33程建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程建红

摘   要: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象为对象的摄影活动,它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以自身的视觉形象体现民俗的历史学术价值,并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作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民俗摄影;传统文化;摄影表现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116-02

民俗摄影作为一个摄影门类,涵盖和研究的内容极其广泛,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丰富多彩。用照相机及时记录这些民族文化珍贵的形象遗产,为民俗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图片资料,延续数千年的传统民俗文化,是今天的民俗摄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民俗摄影的界定

民俗摄影是有关民俗的记录性摄影,概括地说,就是以民俗事象为题材的摄影门类,通俗地说,就是用相机拍摄老百姓自己的生活。民俗摄影实质上是以摄影人的目光,去摄取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人群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生活趣味,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民俗事象。

民俗摄影具有极强的学科边缘性,它既是民俗学、社会学的组成部分,又与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相联系,其自身也涉及摄影艺术的许多门类。对民俗的无知,势必导致“民俗摄影”对拍摄对象把握与判断的失据,进而对民俗事象表达失言,或者把泛民间生活文化都当作民俗;或者把已经没有传承并且不能发挥民俗社会功能的某种残留物当作民俗;或者把“民俗摄影”的焦点只锁定在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要进行民俗摄影活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民俗。民俗也就是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某个地域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包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其相关的生活内容(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等。如过年、庙会、婚礼、花馍、刺绣、山歌、小曲等。民俗只是那些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心理影响的方式向不同地域扩展并代代传承。“民俗”的重要涵义——有传承、成传统。同时,因为民俗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所以看一种民俗它是否存在、是否具有生命力就要看它是否还能发挥社会功能,如农村中将近消失裹脚就不是民俗,而是的腐朽的、没生命力的没落文化。

世间的民俗是如此丰富多彩,客观地讲,有些民俗并不适合用摄影的方式加以记录,比如语言民俗和某些精神民俗。

二、民俗摄影的特性

民俗摄影与其它摄影形式虽有不少共性,但又有许多个性即特殊性,决定了它有自身的内在规律。

(一)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象为对象的摄影活动,它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以自身的视觉形象体现民俗的历史学术价值,并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作出积极的贡献。

民俗摄影对民俗活动进行拍摄,为民俗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图片资料。民俗摄影既是民俗学、社会学的组成部分,又与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相联系,有极强的学科边沿性。民俗摄影作为一个摄影门类,涵盖和研究的内容极其广泛,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丰富多彩。

1.民俗摄影是对民族历史的记录和保护

人们有许多方式描述历史,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文本方式和影像方式,但在这两者中,影像是被普遍使用的,照片所包含的历史生活内容之直观丰富是文本描述难以替代的。民俗摄影的核心就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把握,关注的是民俗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正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因此,民俗摄影的历史信息含量大。许多百年照片已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它们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超越了照片本身,具备了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是一种最直观的记史方式。它克服了文字给人们带来的想象漏洞,可以使读者与历史面对面地交流。例如,开创了我国民俗摄影之先河的《庄学本少数民族摄影选》一书,包括妇女头饰、装饰、服饰、居住、舞蹈、饮食、婚俗、葬俗、游艺和竞技等照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民俗摄影是对传统文化的诠释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俗事物包罗万象。民俗事象大量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范围极其广泛。因此,人物服饰、民居建筑、生活方式、人生礼仪、传统体育、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都是民俗摄影表现的对象。这些社会形态保存了民间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仰、风俗、习惯等一整套文化现象。如民俗摄影在展示形形色色庙会的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再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所形成的“年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节日中,以“过年”最重要。“过年”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不同地方过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为民俗摄影提供了创作素材,也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品位,并通过民俗摄影图片传达给观众。许多民族的传统事物,如各民族的服饰、朝圣、舞蹈、风土人情、传统手工劳动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再现。

国内优秀的摄影家通过民俗摄影很好地进行了诠释。例如摄影家侯登科,用数年精力,追踪拍摄来自于陕甘宁三省,流徙于关中东部,临潼至潼关诸县,渭河两岸及河川塬上的麦客。他用照相机记录下麦客的黄金时代以及麦客由盛而衰的流变过程,以镜头叙述麦客的生产、生活、流徙的的细节,每幅照片里充斥着满满的人文关怀,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农耕时代有关麦客民俗的丰厚遗产。

(二)民俗摄影是有关民俗的记录性摄影而非表现性摄影。

从民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的角度来看,除了文献学方法,田野作业就是最重要的方法,而摄影无疑是它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在田野作业中,为了提高资料的可信度,还要在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的基础上,深入民众共同生活,从生活方式的参与,进而到民族意识、文化心理的参与,确保通过民俗摄影采集民俗影像资料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这里,你拍摄的只是照片,是类似司法上用的“证据”,而且你的照片绝对讲究民俗外部特征(整体的、局部的)的影像质量,而非“艺术性”,它不是摄影创作,当然也不是什么艺术摄影。

三、民俗摄影的表现形式

民俗摄影属于纪实摄影范畴,强调对任何民俗活动的前期准备,进行阶段、高潮及结尾,有始有终地整体的纪实过程。所以,民俗摄影的摄影表现形式,应是完整的民俗事象专题组照与系列组照。

专题组照与系列组照,作为民俗摄影独特的风格与创作形体,不仅能给史学、民俗研究提供详实完整的图片依据,而且还应是民俗摄影的内容,表达形式与创作风格的统一。成组的专题系列图片往往能突破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和史料文献价值。

专题的表现是全方面的,是某一民俗事象的全方位的展示:从社会环境到独特地域,从整体到细节,从历史到传承,从群众到个人。通过多幅、成组的画面,结合一定的文字,集中地表现某一民俗的活动场景和内容。系列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系列;可以把不同民俗事象的内容作为系列,也可以把不同民俗事象的内容对比作为系列。系列的民俗图片最有研究价值,最有说服力。所以,完整的专题组照与系列组照形式,是民俗摄影的风格与技艺的完善体现,这也是民俗摄影独具的特性。

民俗摄影可以融艺术创作摄影、新闻纪实摄影、静物摄影、建筑摄影等各类摄影手法于一体,可以通过差异性表现、专题表现和微观表现、纪实表现等形式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事物的记录和表现。

(一)差异性表现

这种表现方法主要适用于拍摄那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居民或少数民族的生活。比如中国各民族的服饰也各有千秋,人称素衣民族的朝鲜族以白为美,彝族则以黑色显示严肃深沉的性格,而维吾尔族喜欢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的服饰展示性格热情开朗活泼的一面。在拍摄这些特色的时候,所采用的色彩与光影的运用手法及选景上的差异肯定是非常大的。

(二)专题表现和微观表现

在民俗摄影中,成系列的民俗图片往往能突出报道内容的史料性和学术价值;民俗摄影的专题表现最有研究价值,也最有说服力。如民间庙会中就可以列出很多专题,例如祭祀神灵、祈福求子、民间娱乐等。庙会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活动,关系到宗教信仰、商业民俗、文艺娱乐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各地的历史地理物质条件、民俗传统和人们的审美标准。

微观表现与专题表现可以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比如人物服饰就是个太大的题目,但如果一个民族的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物服饰拍成专题,就是很好的民俗摄影图片。可见,善于选取题材,以小见大,一个主题做得越深入就越有价值,更能为人们所接受。

(三) 纪实表现

民俗摄影中的纪实手法是对民俗事象最基本的记录方法,它对事象不作过多的技术处理。例如摄影家陈锦把诸如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悬棺、川剧中的“变脸”、川内民居、康巴风光等四川地域性的物态化的文化景观尽情收入自己的镜头之内,描绘了巴蜀文化的风俗画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俗摄影文献的意义更强于艺术的意义,是一种影像的记忆,,这也是一种历史。民俗作为一种民间生活的传承文化,其主体部分形成并植根于过去,属于广义的民族或者民间的传统文化,然而它的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民众当下生活的一部分,并伴随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某一地域民众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民俗摄影活动中首先要做到真实的记录,真实地表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某一地域民众的传统文化内涵,为社会留下一份详实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陶立璠.民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2]侯登科.纸上记录片·麦客[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

[3]泰瑞·贝内特.徐婷婷(译).中国摄影史:中国摄影师(1844-1879)[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