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薇,张喜平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活血利湿解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观察
武薇,张喜平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目的探讨活血利湿解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辨证内服活血利湿解毒汤,并辅以温针灸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有效指数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有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P均<0.05),且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KPS评分和QOL评分均提高(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和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活血利湿解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活血利湿解毒汤;温针灸;乳腺癌;上肢水肿
乳腺癌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且其发病率呈现不断升高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家庭的和谐稳定。目前,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上肢水肿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发病率为6%~62%,且发病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呈不断增加趋势[1-2]。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手术过程中腋窝淋巴清扫导致患者上肢淋巴回流受阻,致使患者出现上肢水肿[3],患者轻则出现肿胀、疼痛以及感染,严重者甚至发生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临床关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治疗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一般的治疗方法虽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疗效难以持久[4]。祖国传统医学将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归属为“水肿”“溢饮”范畴,认为正气亏虚、邪气积聚是为乳腺癌的主要病机,而外科手术治疗往往损伤脉络和正气,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正气亏虚,致使脾虚运化失司,水湿溢于肌肤而产生上肢水肿。本研究立足中医辨证治疗思想,结合临床治疗经验,采用活血利湿解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 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均经病理学检验确诊为乳腺癌,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乳腺癌综合诊疗学》[5]中的有关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国家药监局2002年制定的《中医症候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患者脘腹痞闷,食少纳呆,大便溏浑,苔白腻为主要主症;以倦怠乏力,舌体胖大并伴有齿痕,脉象细弱为主要次症。均在知情自愿前提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均接受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均伴有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手术史,术后患侧上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伴有不同程度关节障碍,患侧局部皮肤较健侧质韧,KPS评分均大于60分,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均能配合完成治疗。排除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排除乳腺癌复发或转移患者,妊娠哺乳患者,伴有心、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对治疗药物过敏或过敏性肢体患者,上肢残疾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水肿者,不能按医嘱服药完成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3例,年龄32~65(47.3±6.2)岁;轻度水肿28例,中度水肿12例,重度水肿3例。对照组43例,年龄33~66(48.6±6.4)岁;轻度水肿26例,中度水肿13例,重度水肿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均给予抬高患肢、按摩肢体等常规治疗干预,并给予呋塞米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国药准字H23021678,规格:20 mg)口服,每日1片,每日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辨证内服我院自拟的活血利湿解毒汤,并辅以温针灸治疗方案,组方:黄芪、薏苡仁各20 g,茯苓皮、炒白术、泽泻、党参各15 g,当归、泽兰、防己各12 g,莪术、地龙、柴胡、桑枝各6 g,甘草5 g。失眠者加服柏子仁;口苦者加服藿香;腰酸者加服菟丝子、黄精。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温针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以外关、曲池、足三里、水分、肩髎为针灸穴位,进针得气后留针,施以艾条悬灸,隔日针灸1次,每次半小时。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①根据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臂围变化,采用有效指数[6]评估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上肢肿胀程度,有效指数=(治疗前患侧上肢臂围-治疗后患侧上肢臂围/(治疗前患侧上肢臂围-治疗前健侧上肢臂围)。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由专人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③采用Kamofsky(KPS)对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进行评分;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7]对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的相关中医症状积分标准评估疗效。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治疗前降低70%以上为显著改善;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治疗前降低30%~70%为部分改善;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无明显变化为无改善。
2.1临床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上肢肿胀情况治疗后,2组有效指数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P均<0.05);治疗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有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VAS疼痛评分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P均<0.05);治疗不同时间点,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后上肢肿胀情况比较
2.4功能状态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后,2组KPS评分和QOL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和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手术治疗和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患者术后或化疗后极易发生患侧上肢水肿[9],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淋巴回流受阻是导致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主要原因,由于手术创伤破坏局部微细淋巴组织[5],术后腋窝创面的积血、积液,局部发生感染以及纤维化,导致组织间液以及组织间隙的蛋白质无法通过淋巴组织转运入血液循环,而高浓度的蛋白质能够进一步吸水,致使组织间隙水分过多,引发组织水肿[10]。
表3 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4 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与QOL评分比较,分)
现代医学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以对症治疗为主,其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疗效不一[11],而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能够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用药,标本共治,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中医辨证认为,本病多因脾健运失司,水湿运化受阻,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运行乏力,水湿外溢,滞留于肌肤发为肿胀,又或湿热外邪侵于肌肤,流注于肢体而发为本病。
本研究所用活血利湿解毒组方中以黄芪和防己为君药,祛瘀而不伤正,利水而消肿,发挥补气扶正、利水消肿之功;薏苡仁利水渗湿;泽泻具有健脾益气、淡渗利水之功;泽兰利水消肿、活血祛瘀;莪术活血化瘀行滞;地龙通经活络;当归补血活血;党参补气养血;柴胡疏肝理气化滞;桑枝温通经络利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能够提高免疫力,促进胃肠道排空;茯苓中的多糖以及萜类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的作用;薏苡仁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以及抗炎、抗肿瘤作用;桑枝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2]。诸药配伍使用,切中病机,标本兼治,共奏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之功。
近年来,针灸在临床治疗水肿类疾病中的应用得到推广认可[13]。针灸刺激能够再通闭塞的经络,提高横纹肌的收缩能力,从而促进淋巴管内的淋巴液通过瓣膜作用向心移动,缓解患者上肢组织水肿[14]。本研究所用温针灸治疗方法,对于气滞血瘀的水肿患者而言,可作为温性刺激,充分发挥行气活血、温通经脉的作用;选择手厥阴心包经的曲池穴、外关穴为治疗穴位,通过梳理刺激患肢闭塞的经络,发挥其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有效指数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有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且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KPS评分和QOL评分均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和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活血利湿解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快速缓解患者上肢肿胀、疼痛,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Golshan M,Smith B.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to arm lymphedema in the patient with breast cancer[J]. J Support Oncol,2006,4(8):381-386
[2]Disipio T,Rye S,Newman B,et al. Incidence of unilateral arm lymphoedema1 after breast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Lancet Oncol,2013,14(6):500-515
[3]邓皖利,吴涛,何娜娜,等.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气压治疗仪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3):4282-4283
[4]金宇,张仲海,杨赶梅,等. 扶正消瘤颗粒剂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8):2247-2248
[5]李佩文,邹丽琰. 乳腺癌综合诊疗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60-261
[6]金军,张董晓.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临床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5,23(8):1529
[7]孙燕. 内科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6-997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5
[9]常兴华,李仕国,王志军. 乳腺癌手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诊治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2009,17(3):568-570
[10] Catlens A,Vaillant L,Machet MC,et al. Localized atypical pemphigoid on lymphedema following radiotherapy[J]. Acta Derm Venereol,1993,73(6):461-464
[11] Sakorafas GH,Peros G,Cataliotti L,et al. Lymphoedema following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breast cancer[J]. Surg Oncol,2006,15(3):153-165
[12] 章丹丹,凌霜,张洪平,等. 桑枝总黄酮体外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2787-2790
[13] 王志光,邢晓娟. 梅花针叩刺治疗乳腺癌手术后上肢水肿34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13,32(5):416
[14] 黄海涛,魏志平,胡哲. 针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59
10.3969/j.issn.1008-8849.2016.29.021
R737.9
B
1008-8849(2016)29-3251-03
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