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家族“打镏子”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6-11-07 21:38刘清琴
教师·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曲牌土家土家族

刘清琴

摘 要:土家打镏子俗称“打家伙”,是土家族一种独特的民间器乐。打镏子用独特的演奏技术,模仿出山的呼唤,水的流声,鸟的鸣啭,兽的驰骋等各种自然声响,使人如临其境。打镏子创意来自于大自然,乡土气息浓,演奏奇特。土家族人的打镏子反映着土家族人浓浓的生活情趣,他们以自己这种特独的艺术形式显示了土家人乐观向上和热情奔放的大无畏精神。这反映了土家族的人们的聪明才智。打镏子艺术不仅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别样的音乐美,同时也为人类的艺术史添上了其精彩的一笔。将土家族的这种打镏子艺术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将其绘声、绘神、绘意的特点引入音乐课堂,这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的情趣,都大有裨益,同时,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增强了其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之心。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部的四省边区,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这里以优美的自然风景、朴素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民间音乐而闻名。如土家族的“打镏子”“咚咚喹”、摆手歌;苗族的猴儿鼓、苗歌等。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土家人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但由于土家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在土家族聚居的湘鄂川渝黔边区,大多数土家人已不会讲土语,而唯有湘西龙山县境内的土家人,至今仍普遍使用土语并保留着古老的土家生活方式及音乐传统,因此这里的一切显得更加神秘。

本人是地道的湘西土家人,来广州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多年。土家族古老的“打镏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及好评。著名的土家族曲牌《锦鸡出山》作品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以下简称“白云区”)闪亮登场,由神山教师代表队伍组成的“打镏子”队伍,多次活跃在白云区民间艺术舞台,这丰富的民族音乐和朴实的土家风情使白云人不能忘怀。但真正了解“打镏子” 的内涵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人不是很多,为了推广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及促进其在现代艺术教学中的应用,为了传承民间艺术文化,实现文化发展多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论述土家族“打镏子”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艺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打镏子”简介及其艺术演奏形式

由于土家人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过着原始的聚众狩猎、刀耕火种的生活,在生活中土家先辈常用敲击鼎罐、竹梆、大锣、小钹等东西来恐吓驱赶野兽、守护庄稼,这种原始的敲打,便是“打镏子”节奏、节拍的雏形。后来渐渐丰实发展成为当地著名的打击乐,在土家人传统的节日、娶亲、嫁女等活动中,它是必不可少的民间喜乐。当地人称“打镏子”为“打家伙”,“家伙”是农用工具,是铜制器具的总称;“打镏子”又叫“齐钹哈”或“五子家伙哈”,“哈”即“打”的意思。主要乐器有头钹、二钹、马锣、大锣等。

“打镏子”分为三人镏子和四人镏子,其中三人镏子由头钹、二钹、大锣三件青铜乐器组成;四人镏子是在三人镏子的基础上加入马锣。在演奏形式上,头钹用嗑击方法领奏,点子多落在强音拍,有“七、其”音色。在演奏中与二钹一起担任主奏。二者在演奏中音色多变、速度快、节奏紧,配合默契。二钹有“闷钹、高钹、边钹、扣钹”等花样,点子均落在弱音节拍上,有“卜、配、仓”等音色。而大锣于反面敲击,多用于加花、填句,并有单锣、花锣打法,有“呆、丁”音色。而马锣则有“边条、重打、轻打、揉打”之分,有“仓、当”音色,多用于填句和定段扫尾,有“镏子骨架”之称。在演奏形式上,因打镏子各个乐器节奏配合的声部关系,当地土家民间以其艺诀形式对其间关系作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如“头钹二钹对面讲话,大锣故意打岔,只有马锣狗跳猫跳,到处找些空与来插”。

二、将“打镏子”的艺术表现特征与艺术教学相结合

“打镏子”是土家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乐曲牌,体现了土家人们的聪明智慧和审美情趣,象征土家人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民族性格。它以多变的节奏、独特的音响、热烈的情绪而著称,把大自然中的莺歌鸟语、兽叫虫鸣、山泉叮咚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分析的曲牌以四人镏子为主。“打镏子”曲牌的音乐主题表现,一般集中在曲牌结构中的头子部分,利用各种乐器的特定音响,描绘和模拟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景色。以现存的近百个镏子曲牌的表现内容来概括,“打镏子”的艺术特征大致可分为绘声、绘神、绘意三大类。

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中,重视的是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往往被忽略,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在现在的许多中学音乐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更有学生反映讨厌上音乐课,因为音乐课无外乎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由此可见,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我国音乐教育的中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上。在信息时代,尤其是多元文化的兴起,我们必须坚持艺术的正直和高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艺术学科的教师,我们不能拒绝多元文化,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把民间艺术与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相融合,是教师们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打镏子”在音乐教学中有以下三种应用:

1.“打镏子”的艺术表现特征——“绘声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特征一是以模拟和表现自然界动物的叫声和行为声为乐思创作的曲牌,称之为“绘声”,此类曲牌代表有《蛤蟆闹塘》《喜鹊闹梅》《锦鸡出山》《八哥洗澡》等。如在曲出鸡婆下蛋后报信的叫声,其节奏如下‖:咯呆呆 咯呆 当︱派 当︱派卜卜 当卜七卜 当卜七卜 当:‖咯呆呆 咯呆 当卜七卜 当:‖此节奏酷似鸡婆下蛋与鸡群交替打鸣的叫声,在不言不语中,烘托出六畜兴旺的生活场景。

小学生都有好奇心,喜欢动物,模仿能力特强,只要你把“咯呆呆 咯咯呆”示范一次就能吸引大多数的孩子,他们就会跟着模仿还会创新其他的节奏,此时教师不需要讲太多,一些很复杂的节奏学生也能掌握。孩子们不是喜欢这些节奏学习,而是喜欢熟悉的母鸡和小鸡。他们不会忘记母鸡叫鸡崽崽原来也是有音乐的,听后耳目一新,仿佛置身于土家山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处在无拘无束、欢快和谐的美好生活中。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打镏子”的艺术表现特征——“绘神类”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镏子曲牌中,以人和动物或想象动物的一切神态、仪态作为创作动机而创作的曲牌,采用拟人手法把人物的神态表现得非常逼真,故作“绘神”。在上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人与动物的故事》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孩子们先观赏一下作品《野鹿叼花》,乐曲是通过“打镏子”特殊的音响造型产生的音响组合,象征某种远近前后的空间感,表现了人和动物的“神态”,多变的节奏和交替节拍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2/4、3/4拍,如曲中的一句‖七卜卜 七卜卜︱七当 七卜卜 ︱当卜当 七卜当卜 七卜当卜 ‖:当卜七卜 当卜七卜 当卜七卜︱当卜当:‖生动地刻画了喜鹊在树枝上婀娜多姿、弄花作舞的倩影。欣赏完后,可以把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进行改编演奏,学生尤为活跃,创新出很多种表演形式。

又如“打镏子”代表作品《瞎子过沟》中细腻地表现旧社会饱经风霜的贫苦盲人沿街乞讨的凄凉神态,当乐曲演奏到‖:丁可丁可 丁卜卜︱仓卜七卜仓:‖用马锣短促的音色暗示盲人拄着拐杖在青石板路上行走时突然遇到了沟而停滞不前的情景。而在曲终处的一句‖丁可 仓拍 丁可 仓拍 ︱丁可 丁可 丁可 丁可︱丁丁 可丁‖的节奏造型,把盲人跨过沟后欣然而去的神态表现得非常清晰,有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整曲丰富的节奏层次、多变的音响造型,把盲人的艰难步履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催人泪下;其意境之深刻,给人臆想,令人回味。课文与这些代表作品的结合,使学生乐于倾听,并愉快地参与“音乐节奏讲故事”的方式,建构起学生个人体会,大大激励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打镏子”的艺术表现特征——“绘意类”促进孩子德育成长

土家族“打镏子”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描绘,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以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与美好愿望的创作动机,故称“绘意”。主要通过渲染热烈的情绪气氛,烘托热闹的场景为主要内容,多以五人吹打为主要演奏形式,即在四人镏子的基础上加入唢呐吹打合一,其节奏明快、音响明丽,且吸引了汉族戏曲打击曲牌的表现特征。其气氛热烈、手法细腻,表面为写实,其实是写虚(即写意),把大自然的美推向写意化。

五年级下册第三课《多彩的乡音》就是很好的素材,我们在了解我国常用的打击乐器教学中,通过欣赏“打镏子”作品是最完美的选择,首先打、拨乐器比较齐全,作品都贴近生活,都能打动人心,能震撼孩子们的心灵,是我们了解民间艺术的最好途径,也是我们学科教学的很好应用。如曲牌有《吉祥如意》《安庆调》《四门进》《双凤朝阳》等作品。特别是《鲤鱼飙滩》中描绘了一群鲤鱼逆水而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的情景。在前奏中的一句‖:七其卜卜 七其卜卜︱ 当卜七卜 当卜七卜 :‖的钹音其运钹速度快捷、音响清晰,与鲤鱼在急滩上激流勇进的拍水声无异,渲染了“鲤鱼跃龙门”的热闹气氛。该曲牌从另一侧面表现了土家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畏艰辛、劲勇拼搏的民族精神。我们在学唱不同民族音乐的同时也了解民族音乐中的一些乐器及曲牌,土家族“打镏子”音乐的艺术特征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课堂更为生动,是点燃孩子心灵的艺术火炬,让学生深层次地体会真、善、美。

总之,土家族“打镏子”拥有丰实的内涵、别致的风格,是土家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它的艺术特征一直围绕在土家人的艺术思维和审美形态上。自然的生机蓬勃被它描绘得惟妙惟肖,充分展示了土家人的文化底蕴和聪明才智,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的一块纯净的瑰宝,也是土家音乐文化的精髓,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源远流长。将“打镏子”艺术应用到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设计,把绘意、绘声、绘神等特点引入音乐课堂。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自己民族的音乐,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让学生由情感上升为审美,在趣味中建立学习兴趣。民间艺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探索性,也是我们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是以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龙泽瑞.土家族打镏子[M]//保靖县县志办公室.保靖县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

[2]彭秀繁.土家族挤钹牌子[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罗岗村小学)

猜你喜欢
曲牌土家土家族
清代曲牌体红楼戏与经典戏曲之“互文性”研究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土家族情歌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族
土家摔碗酒
【曲牌园地】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土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