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艳艳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离婚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不仅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有负面影响。与生长在父母俱全的家庭的孩子不同,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受到的关爱就较少,在个性品质上难免出现问题,表现在生活中出现不自信等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文章就对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行分析,谈谈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培养方式,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所谓的单亲家庭就是指孩子生长在一个并非与父母同住的生活环境下,他们只能依靠其中的一方,在情感诉求上很难得到满足。现如今,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单亲家庭的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单亲家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突出教师的作用,赋予他们新的任务。
一、单亲家庭学生个性品质上的缺陷
1.自卑感严重
据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感,他们常年不能和双亲共同生活在一起,缺乏一方的关爱,在个性上就较为容易走向极端,基本上表现为过分张扬或过于沉默,性格上相对孤立,对生活提不起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当其他学生在一旁玩耍的时候,他们常常感到自卑而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害怕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对待自己的学习也不够自信。
2.自律性差
由于单亲家庭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关心,导致他们大多思想觉悟非常差,无法找到积极的途径释放自己的伤痛,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自律性差,无法很好地约束自己。
3.缺乏信任感
信任感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的信任程度。单亲家庭学生在心理上受到了创伤,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他们失去了应有的童年生活,对父母的信任度、依赖感都有所下降。这样一来,他们往往对外界也持怀疑态度,对他人缺乏信任,刚愎自用,行为怪异。
二、对单亲家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1.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单亲家庭出生的学生,在心理上通常表现出自卑、不自信,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他们自身认识的影响,也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虽然目前我国的离婚率不断上升,但是社会舆论的压力仍旧很大。对此,教师要在班级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让其他孩子嘲笑单亲家庭的学生。教师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多与他们进行沟通,解决单亲家庭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并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孤僻心理。
2.多与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沟通,建立家校共同教育机制
家庭是教育的源头,单亲家庭并不代表可以不关注学生的成长。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坚持家庭与学校在教学上的紧密结合,构建彼此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跟踪与记录,通过社会、网络工具等方式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一旦有问题行为出现,家长可以与学校一起对孩子进行帮扶教育。另外,教师要提醒家长在关心、爱护孩子的同时,应该注意培养他们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努力在单亲家庭学生与其家长间架起理解互通的桥梁。
3.奉献爱心,激励学生,培养自信,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难免存在偏差,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是无用处的,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弃儿,对生活缺乏热情。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采取激励机制,转变学生不正确的观点,在满足学生物质需要的同时,弥补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用爱抚慰他们的心灵,在学习上鼓励引导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需要,并通过健康有益的活动逐步消除其自卑、怀疑、自我意识薄弱等人格特征,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总而言之,单亲家庭目前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给家庭中的孩子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为了将这种伤害降到最低程度,防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教师必须做好培育工作,树立孩子对单亲的正确认识,通过多种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坚持奉献爱心,逐步培育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恢复对他人的信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邢胜巧,田红心,蔡晶华.单亲家庭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引导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0).
[2]王凤栋,张慧琴.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性、行为特征与教育[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
[3]笙长军.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对策[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防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