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英彬
跟其他文字相比,汉字的根本特性是其具有表意性,汉字形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汉字文化,指的是汉字的文化内涵,一个汉字就是一幅文化信息缩微图。“字里乾坤”,很恰当地表达了汉字这一特性。从文化角度实施识字教学,是由汉字的文化特性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决定的。
一、 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价值
1. 立足汉字特点和规律,让“识字”整体理解。鲁迅先生在《自文字至文章》中所言:“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三功乃全。”也就是说,识字要建立起“形声、形义、声形、声义”四种心理联结。朱作仁教授进一步指出:汉字的音、义、形三个因素构成方块图形。儿童掌握它,不仅要分别认记汉字音、义、形三个因素本身,特别是字形本身的结构关系;同时还要建立音、义、形三者之间的统一联系。“识字”,表面上“识”的是“字”,实质上“识”的是汉字所记录的汉语,识字的关键是“能言”。据此,识字教学要建立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之间整体联系,以建构学生与汉字书面语之间的联系,掌握汉字在语言中的实际运用,力求会读、学写、会讲、会用。
2. 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让“识字”开发智力。汉字是音形义统一体,识字时,需要音码、义码同时在左右脑发生作用,属于复脑文字。汉字学习有利于促进智力发展,因为感知汉字,可以发展视知觉,听字音能发展儿童的听觉,识记汉字能促进儿童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识字需要对音、形、义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异同,这就需要思维活动。识字是心理认知过程,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对科学有效地认识汉字会大有帮助。有实验表明,儿童对字形的知觉具有整体性,双脑识字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提高记忆效果。小学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联想丰富,思维中理性成分也在增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正视学生这些思维特点,充分运用这些思维方式。例如,字理识字在讲解字理时,运用接近性联想、对比性联想,让学生合理想象汉字的形成,提高自觉识字的兴趣。
3. 重视汉字文化隐性熏陶,让“识字”陶冶情操。识字,不仅是读书写作、培养认知的重要渠道,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汉字以义为本,即在笔画组合而成的“形”后,有着丰富的“事”,这也是汉字“美”之所在,有着单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美学价值。通过汉字也打通了历史的时空,从汉字文化的角度认识汉字,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陶冶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由衷热爱。识字是接受汉字文化的过程,也是运用汉字文化的过程。中华先祖是非常重视以“文”化“天下”的。“文”不单单是指文章、典籍,还包括文字自身。如:“友”字,像两个人交手相握,彼此友好;“信”字,是以“人言为信”。通过汉字的学习,学习者也同时树立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识字教学其实在让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接受着汉字所蕴含的古老民族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和体验,接受着对社会的规范,也接受着汉字所蕴含的审美标准。
二、 用汉字文化提升识字教学的策略
1. 关注字理,重视识字教学的内涵。字理识字应该是汉字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字理识字是以汉字音形义特点为核心,字理包括形理、音理、义
同,还要对称,这样的枪,解放军叔叔才能用得好。在教师提示下,学生写出美观正确的“k”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也会在图像的启发下,写出放得稳的椅子“h”,等宽门的“m”和长辫子姑娘“ɡ”。
一年级学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对儿童来说,再没有比童话故事更吸引人的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源于教师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营造出童话般的情境,让学生读好、写好拼音,为汉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