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训灼
摘 要:解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着重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对以往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寻找影响学生解题能力发展的因素,并在教学中作出调整。本文将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如何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B-0056-01
解题是数学教学的最终阶段,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措施。其次,教导学生使用多种思路进行解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最后,解题能力还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有清晰的解题思维。
一、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是由初中生的成绩反映的,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笔者看来,影响初中生解题能力的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学生缺乏清晰的解题思维,无法明确题目的含义。对教师来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学生面临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中,学生之所以面临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学方式和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二是基础能力不够扎实,这是制约学生解题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中,学生们往往掌握了解题的思路,但是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解题态度不好等原因,导致解题过程不够规范,进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这反映了当前教学中的两大问题,教师应该作出调整。一是针对学生思路不够清晰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作出调整,从学生的思路误区中发现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二次函数》时,许多学生无法正确区分二次和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无法明确地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教学措施。从一次函数的相关特点向二次函数过渡,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是面对学生基础知识的问题,教师则应该尽可能地端正学生的态度,同时为他们建立良好的基础知识训练体系,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多种解题思维
从以往学生遇到的问题来看,解题思维是制约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多种解题思维。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数学学习应该讲究灵活,切忌“一棵树上吊死”。在多数情况下,许多学生由于自我认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有效地得出理想的解题思维。这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多种解题思维,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多种解题思维时,教师应该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足够扎实,能够对学生造成足够的影响。换言之,多种解题思维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的。
对学生来说,多种解题思维意味着对题目的多角度认识,这对解题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教师着手实施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该建立一种主流的解题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应该是简单且条理清晰,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这是考虑到多数学生的情况。其次,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一些教学策略,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解题思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思维毕竟有限,因此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寻找新的解题思维。
三、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在数学学习中,基础知识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大多数题目中,计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计算。对教师来说,应该准确地认识到基础知识对解题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中设置相关的环节,巩固学生的基础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学生的能力特点,为他们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因为基础锻炼而影响教学节奏。除了教学的因素,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其他问题。例如,学生的态度问题。在基础训练中,多数学生的解题效果不够理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态度不够端正,无法发挥全部实力。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因素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影响。端正态度是教师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最后,教师还应该制定科学规范的训练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合理地安排训练措施,应该和教学计划相适应,不能顾此失彼。
解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紧密相连。从学生的情况来看,教师应该制定策略,保证教学效率。在解决学生解题问题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多种解题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问题,同时端正学生的态度,为他们制定科学规范的训练计划。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学习出现问题时,应该尽量向教师反映。
参考文献:
[1]陈倩.初中数学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
[2]杜彩霞.浅谈初中数学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 [J].基础教育,2008,(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