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辉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满足了泛在学习需求。在配位化合物实验教学中,通过设计和制作微课并将其应用于翻转课堂,促进了教学改革;通过教法应用、资源整合、交互考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配位化合物实验;翻转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社会节奏加快,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教育资源也逐渐开放、共享和多元化。微课以其资源形态的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的特点[1],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配位化合物实验是高职无机化学实验[2]中的一个常做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微课的“短小精悍”的特点,把教材内容进行碎片化、情景化、重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1 微课的界定
郑小军认为: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为便于分享、交流和重用,微课资源包除微视频之外,还应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及其源文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3]。根据以上定义,结合配位化合物实验教学的特点,运用微课教学时,需要具备的三个要素是:教法应用、资源整合、交互考评。以下将从这三方面,对配位化合物实验的微课教学,进行具体设计和应用。
2 配位化合物实验微课教学中的教法应用
在配位化合物实验的实际教学中,将微课教学应用于翻转课堂,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是十分恰当的。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通常在课内进行;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通常在课外进行。 “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微课资源,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而“吸收内化”则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因此,要将微课教学应用于翻转课堂,对微课进行合理的设计,很有必要。例如:针对配位化合物实验中,要用到的氯化汞等有毒物质,在微课中要特别强调;在微课中应设置几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作为课堂上“吸收内化”的互动的焦点;微课中真实的实验操作视频和实验动画的结合的设计,则有利于课外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3 配位化合物实验微课教学中的资源整合
在配位化合物实验微课教学中,还应设计开发包含有:实验视频、实验动画、交互课件,练习测试等学习资源包,并通过提炼和整合,使之具有碎片化和小粒度的特点,便于网络教学和传播。例如:根据配合物实验的教学内容,将其分为氯化铜和碘化钾、硫酸铜和氨水、三价铁盐和KSCN、氯化铁和KSCN、铜氨配合物加硫酸、配位平衡和氧化还原6个部分,制作成6个时长约2分钟的小微课。每个小微课设计成:实验原理部分,可结合PPT和黑板板书讲解;实验操作部分,通过操作视频和实验动画对照的形式;测试提问部分,可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检验,亦可作为课堂上“吸收内化”的互动讨论题;此外,根据需要,还可制作配合物前言和小结的微视频,从整体上进行介绍和归纳。这样,通过以上方法,把尽可能多的资源整合到微课视频中,使每个微课视频所占的时间不长,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展现形式;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学生打开微课视频,就很容易进入微课视频所设定的情境当中,且不易产生视觉疲劳,非常适合于网络学习和传播。
4 配位化合物实验微课教学中的交互考评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配位化合物实验的交互考评在课堂内进行。为了使课堂内的交流互动有较好的效果,可在微课设计制作中设置几个典型问题如:①为什么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往往看不到蓝色的碱式碳酸铜沉淀的生成?②为什么同为三价铁盐的氯化铁、硫酸铁铵、铁氰化钾溶液,加入KSCN溶液,产生的现象不完全相同?③为什么同样是氯化铁、氟化钠、碘化钾溶液的反应,仅仅是加入氟化钠和碘化钾的顺序不同,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实验现象?通过交互讨论,使学生明白:问题①中滴入氨水过多过快,反应现象直接由浅蓝色的溶液变为深蓝色的溶液,蓝色的碱式碳酸铜沉淀的生成的时间很短暂,刚生成就溶解了,所以不易被察觉;因此实验操作中,一定按要求控制好滴入试剂的速度。问题②中,铁的三种化合物分别属于普通盐、复盐、配合物,铁的普通盐和复盐都含有Fe3+,都能够与KSCN溶液产生血红色的配合物;而铁氰化钾是配合物,在溶液中铁元素主要以配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几乎没有Fe3+ 存在,所以不能与KSCN溶液产生血红色的配合物。问题③中,如果氯化铁溶液中,先加入碘化钾,再加入氟化钠,氯化铁中含有的Fe3+ ,能够将碘化钾中的I- 氧化成单质碘,碘与氟化钠不反应,所以用四氯化碳能萃取到单质碘,溶液呈紫红色;如果氯化铁溶液中,先加入氟化钠,再加入碘化钾,氯化铁先与氟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配合物,这样溶液中几乎不含Fe3+ ,所以不能够将碘化钾中的I- 氧化成单质碘,用四氯化碳也不能萃取到单质碘,溶液呈无色;因此实验操作中,不能忽略加入试剂的顺序等等。师生共同讨论完后,再布置学生分组实验,将讨论的结果和学生自己的设想,在实验中加以验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结合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出学生的成绩。这样在整堂课的教学中,通过微课视频中设定的情境和任务,通过学生交互讨论和动手实践,学生成了主体,学生对实验的印象会更为深刻,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5 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以其碎片化、小粒度的特点满足了泛在学习需求。在配位化合物实验教学中,通过设计和制作微课并将其应用于翻转课堂,促进了教学改革,并且能使学生提前熟悉实验现象和操作,提高了实验实训的安全性,也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巩固。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林俊杰.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责任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