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生
【摘 要】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更是关乎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促使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此,分析创新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进一步提出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教育改革
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然而,根据《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2],中国位列第28位,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仍显不足。时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是思政教育的历史使命。传统思政教育侧重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随着时代发展,思政教育应加强大学生创新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1 重政治方向引导,轻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实践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在这一过程中实践者获得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过程。各个高校重视实践环节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突出专业领域中实践能力的突出地位[3]。中央财经大学提出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4]。可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围绕专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强调思政教育和道德水平养成。当前思政教育在实践能力方面投入不足,缺少了实践环节,导致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缺乏科学化教育。
1.2 制约创新人才培养
传统思政教育的方法侧重正面的、直接的教育方法即灌输与认知的方式。而创新人才培养不是教具体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病,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独特优势,可通过第二课堂,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营造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文化顶层设计上,过多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忽略了创新的、个性的文化培育。
2 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2.1 导向作用
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不是将各项素质简单相加,而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的有机统一。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进行智力开发,但更重要的是创新人才素质养成。创新人才素质包括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勤奋钻研精神及持久的创新兴趣。思政教育正是给创新人才素质养成起到重要作用,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强调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统一,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另外,通过思政教育可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在挫折中能够不断钻研创新。
2.2 有利于学生优良创新品质的形成
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创造能力、探索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优良意志品质,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塑造人的意志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开拓精神、大局意识、奉献精神等,这些优秀的个人意志品质奠定创新活动成功的基础。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是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这正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教育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的意志品质。教育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准则,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软实力。
2.3 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类从事的一切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需要思政教育作为指导,缺少思想的活动,就没有了创造性[5]。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教育就是服务于这个目标,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才智,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科学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思政教育是以马列主义理论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促进了大学生发散思维养成,而发散思维正是创新活动的外在特征,可见,思政教育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构建。
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3.1 强化创新人才基本素质培养
思政教育是以人为本对人的思想进行导向的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综合素质培养必然成为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思政教育的根本要求。思想道德素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同时必须重视创新素质培养,二者相辅相成。
3.2 结合专业教育,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必备能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引导大学生把教学活动作为创新活动的载体,科学地提升创新能力和探索创新方法,特别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以此为切入点,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发挥大学生创新积极性。同时,要在充分掌握个体性基础上给予自由和尊重,帮助他们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其保持创新的积极性。
3.3 结合心理教育,增强创新人才心理素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三观形成和品格养成的关键时期,遇到的压力和挫折可能引起心理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心理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6]。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出现在三观上,包括理想信念缺失、抗挫折能力低和情感掌控力弱等方面。心理教育届时要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创新人才培养顺利开展。
3.4 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起到核心作用,党团员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开展党团活动,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带头作用,培养创新人才所需的优良品质。在党团建设上,研究党团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搞好党团组织建设。
3.5 充分利用校园舆论媒体,营造创新文化
除了个人发挥个体勇气与智慧,高校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创新必不可少的。大学舆论媒体如报纸、广播及网络平台,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宣传阵地,要加以充分利用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在学校报纸专门开设创新专题,鼓励大学生积极投稿。广播定时播报创新成果,特别是与大学生紧密关联的,如全国各类科技竞赛创新作品、发明专利作品等。同时,播报在创新工作中涌现的优秀人才,给大学生们树立学习榜样。通过电子显示屏、新闻专栏等宣传创新工作动态及活动,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各类创新活动中去。在校园网上成立创新论坛,更大范围地让大家参与创新讨论和交流,解决创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坚定进行创新的决心。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创造良好环境。
4 结束语
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挑战。高等学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思政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主要阵地,要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价值导向,突出个性发展,探求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J].求是,2015,2:3-7.
[2]何农. 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出炉[N].光明日报,2015-06-3(12).
[3]张所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43-243.
[4]王云海,王宇航.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2):54-58.
[5]陈国杰.论马克思主义物质生活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2):45-50.
[6]陈迪.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才智,2014(36):11,13.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