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任辉 过福堂
编者按:南丰县创立活动教研制度已经13年了。10余年来,活动教研制度在南丰县教研室以及有关领导的主持和推动下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从主题活动到课题活动,从关注教学模式改革到激发教学个性的形成,从实行终结性评价到实施过程性管理,从聚焦课标到聚焦课堂。可以说,活动教研在南丰县已经愈加成熟、愈加坚实了。特别是近年来,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环境中,活动教研更是如沐春风,它同时也为南丰县的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一条创新之路。即以“1+1”集团化发展为契机,实行手拉手式活动教研,推动了“边、小”学校的教育均衡发展。13年来,本刊对南丰县的活动教研工作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此篇是对活动教研新发展的又一次瞩目。
教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研工作如何开展,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品质。尤其是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呼声趋高,而经济发展又相对滞后的今天,借助教研工作的功效尽快提升师资力量,提升“边、小”学校的软实力,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之路。南丰县教研室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他们认为,教研工作,尤其是基层教研工作必须依托一项项具体的活动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对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裨益。离开了系统化的活动,教研工作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一场自下而上的教研
2003年,南丰县教研室开始着手创立活动教研制度,力图通过制度建设,保证活动教研的长效发展。南丰教研室主任过福堂正是活动教研制度的首创者。
活动教研首先要遵循重心下移的原则。所谓重心下移,是指要将教研活动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之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来,而不是预设和推演出来的,活动教研首先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校本教研。过福堂告诉记者,在观摩学校的课堂教学时,常常会被问及“我们不知道校本教研选什么题,你给我们提点建议吧?”每遇如此情况,过福堂总是笑而不答,先由他们自由讨论。有的教师参加过外地某专题研修的培训,就将他参训的某个教研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这时过福堂常常会问:“这个课题是本校老师们所困惑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吗?”的确,有效的校本教研问题就应该是来自教师自身特定教学情境中的疑难和困惑。它不应当是别人指定的、书上拿来的,也不仅仅是老师讨论的结果,而应当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它研究的还应当是“怎么做”的问题,而非“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比如: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校本教研,需要研究的子问题不是“怎样的问题是有效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提问”“我们做到了没有”“没有做到,问题出在哪里”;有效的校本教研的课题还应当是细小的、真实的、典型的,是一线教师自己能尝试解决的自己的问题。问题太大,一线教师难以把控,问题太过普遍,就没有针对性。实施校本教研需要有一个从发现问题到提炼问题的较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习相关理论,通过科学的手段了解问题的症结,并对原因做出合理的推测,最后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认识,并提炼出一个切口较小,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教师的课堂实践,可以是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也可以来自于听课后的所思所想。比如,南丰二中的教师发现一些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审题不清楚、表述不全面、立意不深刻、答题不规范、书写不整洁等问题,便开始寻找原因,最终发现要解决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贯穿于实际的教学中去解决,即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训练,着重概括能力的培养,着力构思立意的辅导,等等;当他们发现一些年轻教师的板书比较随意之类的问题时,就由备课组专门针对板书进行一次专题教研。南丰县桔都小学针对教师听课时指向不够明确的问题,提出了以“课堂观察”为指向的研究课题,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又进一步将研究课题提升为“如何提高教师的现场学习力”。这样一种由浅入深、由小而大的问题提出方式,正是活动教研自下而上的活动原则的生动体现。
一场系统全面的教研
教学竞赛、观摩、研讨,“三位一体”是活动教研长期坚持的活动方式。近几年来,随着课题研究的兴起,南丰县又将“课题研究”融入到教研活动中,形成了教学竞赛、观摩、研讨、课题“四位一体”的活动教研制度。谈到为何采取这样的活动方式,过福堂这样告诉记者:“惯常的教研活动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整体活动意识不强,活动零打碎敲,方式不配套,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力,而‘四位一体的教研活动,打破了单一教研活动的界限,将几个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整个教研活动更具系统性。”“系统性”是过福堂在教研工作中一再强调的一个词语,它也是活动教研的基本定义之一。过福堂认为,活动教研是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校本教研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研活动系统的各个部分而设计的完整的组合方式及其程序。他援引贝塔菲尔的系统论原理来强调系统化的重要性:“系统并不等于组成的各个部分机械地简单地叠加,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一个系统分解出来的任何一部分,同在整体中发挥功能的部分是截然不同的,各部分离开整体其功能是不存在的。”因此,过福堂和他的同事们坚持,不管哪个学校、哪个学科、哪个主题的教研活动,都始终贯穿一个系统的活动体系。在形式上,将几个活动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在内容上,鼓励教师创新,容纳他们一点一滴的教研成果;在外延上,拓展教研空间,将地方教材的开发等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研范畴。
南丰县的活动教研还是一场全员参与的教研。南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的何良根老师回忆从前的教研工作时这样说道:“以前的教研活动都是上级布置任务,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的活动,大多数教师是没有权利也没有机会参与的。”而南丰县实施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乃至后来发展形成的“四位一体”教研活动,都强调活动参与的全员性。通常是落实在校级活动层面,例如,组织全体教师轮流参赛,安排全体教师观摩和评课,面向全体教师传达联片或者县级活动信息。在联片活动或是县级活动中,虽然只要求承办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但其他学校可派教师代表参加。这样灵活的机制,节省了许多精力,保证了活动的长期性。自从南丰县开展活动教研以来,所有的教师都把自己当作教研的主人,教师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南丰县教研室教研员王政田这样总结“三位一体”的活动教研成果:“‘三位一体的活动教研培养了一大批新课程教研骨干,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实施组建了一支先头部队。他们就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他们在组织教学竞赛、担当竞赛评委、开展赛后研讨等一系列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真正成为学校教研工作的领头人。”endprint
一场尊崇个性的教研
自国家推行课改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的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然而,这些模式的提出和广泛推行,导致教师教学个性日渐消失,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已成为当前严峻的现实。南丰县也提出过学上海闸北成功教育、山东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和向阳学校管理创新等经验的意见。但南丰教研始终把教改的重点放在唤醒教学个性上,提出不走“重复建设”之路,不搞别人教学模式的翻版,要在别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自身需求的个性化的发展。这便是活动教研尊崇的另一个原则——个性化教学原则。南丰县教研工作因循自下而上的问题导入途径。这样形成的问题往往是带有浓浓个性化特征的,体现着各个学校、各位教师鲜明的个性。在对这样一些问题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教研员只对教学规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做指导,而不刻意从具体的操作步骤、操作模式上去约束教师,为教师的个性发挥和创造力的施展,留出广阔的空间。
南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引入成功教育活动之后,一直致力于成功教育的本土化研究。他们以“赏识、激励、自信、成功”为主题,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契入点,着眼于本校成班率一时难以降低的实际,着重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课题活动,形成了鲜明的本校特色。近几年来,南丰附小又针对本校教研中“重听轻评、只求和气、蜻蜓点水、面面俱到”的弊端,开创出一种新的教研形式。这种教研形式借鉴央视“星光大道”等娱乐节目衍生而来,“附小”人称之为“名师模范秀·晒课”活动。活动总体沿着“找名师偶像、学名师理念、仿名师说课、造名师课堂、悟名师足迹”这五个要素展开。具体活动流程如下:学校教研处选定上课教师—执教人员确定课题—各备课组推选参加评课竞赛的人员及评委—执教人员在校园网上公布课件和教案—各备课组熟悉教材做好参评准备—教师观摩人员展示课—评课老师撰写评课稿、制作课件—抽签决定参赛顺序—现场评课竞赛—活动总结。南丰附小这种“评课大家谈”的活动形式,既保证了参与的覆盖面——大家都能参与,又鼓励教师追寻名师风范——有了品质上的保证,还联系了附小的教学现实——表达了各自对现实课堂教学的思考,可谓一举多得。
纵观南丰全县,个性化教研的案例不一而足。除南丰附小以外,南丰县二中多年以“微教研”为切入口,实施“教学疑难会诊”。他们善于把一个又一个实际教学中有意义的细小问题,经过设计转化为一个又一个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课题,来解决一个又一个教学中的问题,达到同步推进教研工作、稳步提高教学教研质量的目的。南丰县桔都小学则以“聚焦课堂”为主题,深入开展个性化的活动教研。这种主题性引领的教研,避免了零打碎敲和任意性,促使教师在教学前后有针对性的反思,促进了课堂教学可行性导向文化的形成。南丰县实验小学提出了“磨课、赛课、辨课三位一体的教研”,有效促进了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关注课堂生成,打造高效课堂”,这是南丰县子固小学活动教研内涵发展的一个新成果,它充分重视“生成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学注重过程而非结果,要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途径,使知识或认识“水到渠成”“自然生成”“像一朵鲜花,在你的精心培育下,蓄势、抽蕾、开花,娇艳地绽放”。
一场促进均衡的教研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一些边远山区规模较小的学校,或硬件不行,或师资力量不强,在组织和参与教研活动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南丰县的活动教研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全员参与的教研,当然不能忽视“边、小”学校。如何让他们也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活动教研采用“多层次互动”的策略,有纵向互动和横向交流两个层面。纵向实行“面—点—面”的工作流程,以面促点,以点带面。“面”是指按学校地域划分的片区,“点”是各个单一的学校。例如:南丰县莱溪乡全乡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中排名第一的学校为教研领片学校,相应成立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教研组,其成员由乡中心组成员组成,设立一名片长,片长由该校教导主任兼任,实行片长负责制。横向交流就是指学校与学校间的校际交流。通过定期开展送课下乡、送研下乡活动,形成以强扶弱、强强互动的教研格局。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化工作,这与南丰县实行多年的活动教研制度的总体思路不谋而合,活动教研犹如喜迎甘露,很快便与全县的教育均衡化发展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奇效。
南丰县市山中学是一所县郊中学。早年,在南丰县也算是一所响当当的学校,创造过农村初中教育的辉煌。但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源大量流向县城,市山中学的办学规模不断萎缩,教学质量也随之下滑,成了一所农村教育薄弱学校。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催发市山中学的新生?南丰县教育局经过深入调研再三论证,决定实施“1+1”集团化办学,由本县名校南丰二中对口帮扶市山中学,实现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给市山中学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最直接表现在办学条件的改善上。在市山中学所在镇党委、政府,县教育局以及南丰二中的帮扶下,市山中学焕然一新,成为了一所教学条件优秀、教学设施完善的先进农村中学。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单单表现为硬件的更新完善,以师资力量为代表的学校软实力的提升才是均衡发展的更高要求。
集团化办学为活动教研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活动教研的深入展开也对集团办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教育的均衡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南丰二中与市山中学实现对口帮扶之后,两校便开始实行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按相同的教学计划,同步开展日常教学、教研、师资培训活动,同步开展学生检测和评价,同步开展其他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在教研活动方面,以南丰二中为龙头,市山中学每周定时间、定科目派教师到南丰二中参加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与二中教师共同研讨、共同交流教学成果。据粗略统计,市山中学到南丰二中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仅一个学期就有600多人。同时,南丰二中还定期“送课下乡”选派骨干教师到市山中学上示范课,课后又组织市山中学教师进行评课,大家相互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行集团化办学一年多以来,市山中学的办学规模显著扩大了,由原来的5个班,200余名学生,变成了10个班,434名学生。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教师工作的态度转变,坐班积极了,教风端正了,教研主动了,整个校园迸发出勃勃生机。
像市山中学这样受惠于集团化办学,得益于活动教研的“边、小”学校还有很多,南丰县梓和小学也是其中之一。梓和小学与南丰县子固小学结对已有4年。这些年来,让梓和小学李根仔校长感触最深的就是活动教研的开展。李校长告诉记者:“以往农村小学教师对教研工作的态度是爱理不理,甚至全然不顾,现在与子固小学结成对子以后,教师既感到了压力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压力和利益的双重驱动下,教师对活动教研的热情愈加高涨了,而学校也在教师态度的转变下,悄然改变了。”他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样一种教研方式的推动下,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南丰县开展活动教研工作以来,改变了多项传统教研方式的片面做法。“自下而上”提出教研课题,实施教研活动,打破了被动执行的片面做法,实行过程参与制;联片拉手教研,形成校际交流、片片互动的格局,打破了牵引教研的片面做法,实行教研活动互动制;培养学校层面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打破了专家引领的片面做法,实行学科明星打造制;以激励式教研竞赛为抓手,让更多人在竞赛中收益,打破了精英竞赛的片面做法,实行滚动式评价制。一项项突破,体现了南丰教研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也体现了活动教研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它还将继续迸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为教研工作带来新的不一样的精彩。
责任编辑 王 慧
E-mail:729628267@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