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雁 余瑛
纵观2016年的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在命题形式上继续沿承了以往的命题顺序和结构模式,即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名句默写、小说阅读、传记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等。全卷依然分第Ⅰ、Ⅱ两卷,六道大题,18道小题,总分150分,题型和分值分配和2015年保持一致,呈现出平稳的态势,可谓“年年相似”。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考查核心素养和传统文化,考点覆盖面和试卷结构合理,能力层级比例配置恰当,试卷难度控制基本合理。相较于2015年的试卷,在成语使用、语言连贯及作文等方面出现了新变化,体现了高考试题“岁岁不同”的一贯风格。
一、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朱凤瀚论文《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命题材料由五个自然段构成:第一段总领全文,这四个段落的第一句均为观点句。便于考生快速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原文虽然涉及了一些考生较为陌生的史料,但行文简明精炼,条理清晰,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适合高中生的阅读和理解。相比2015年高考试题,今年的命题更加强化“整体阅读”意识,要求考生在真正读懂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择的依然是小说文本,文本内容关注了现在社会热门的土地承包权转让问题、拆迁问题、农业种植被忽略问题,贴近现实社会,生活气息浓郁。依然围绕标题、内容、结构、人物、情节、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设置考题。相比2015年高考试题,今年的命题更侧重文本深层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为人物传记,传主为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试题依次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等能力。前两道主观题,与去年相比,概括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的要求降低了,今年基本上能从原文寻找得到答案,去年则不然。最后一道主观题阐述“剥离”和“寻找”两个环节间的关系,题目非常新颖,需要考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与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分析和概述。
二、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宋史·曾公亮传》,刻画了曾公亮勤心为民、治国有方的能臣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官员的操守,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关注与挖掘。当然,阅读材料除了肯定曾公亮勤心为民、治国有方的一面,也对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不能纠正弊病、保持禄位加固宠幸的做法给予了否定。这体现了对历史人物一分为二的评价观点。题型与2015年保持一致,依次考查了文言断句、文化常识理解、文本内容概括和分析、文言翻译等能力。
古诗鉴赏阅读材料为著名诗人李白的《金陵望汉江》,此诗应该作于安史之乱前盛唐。全诗想象丰富,用典自然,文辞大气,气势磅礴,最后诗中用“任公子东海钓巨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喻言江汉宁静,地无巨寇,则王者之征伐可除也”的理想。李白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一生,可惜最终没能实现。命题者从写景的特点、用意,用典的意图两个角度设题,侧重考查对诗歌的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名篇名句默写延续2015年在语境中考查的方式,涉及背诵默写篇目为两文一诗,两句出自高中课文,一句出自初中课本。
古诗文的考查体现了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如全国卷I的第5题C选项中的“有司”一词出现语文教科书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第57页“召有司案图”一句。课本注释对“有司”的解释为“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那么,全国卷I的第5题C选项“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为什么解说不正确呢?应该是“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属于犯了扩大范围的错误。“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不是单指“朝廷中的”。词语的解读应该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也是指主管的相关官吏,不能泛指朝廷各级官吏。另外,古诗鉴赏选了李白的作品,其中第9小题“诗中运用了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为“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第一点答案结合诗后的注释不难答出,第二点答案就显得较难了。怎么办?联系李白的身世,联系选修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将进酒》,不难看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有才志难展!
三、 语言文字运用
相对2015年高考试题有几处变化:一是13小题成语使用题命题形式有变化,由2015年的近义成语辨析变为辨析6个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6个成语均为常见或次常见的;二是15小题由2015年的选句变为选关联词。当然,这些变化都符合教育部考试大纲要求。17小题再次以框架图转换为文字的形式出现,与2015年的试题不同,但与2014年的试题相同,不过,图形较为繁复些。
四、 写作
1. 材料新颖而直观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一改近年来文字材料的形式,以漫画的形式出现在考生的面前。从立意到命题模式都让人耳目一新。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常见的纯文本形式,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但是,审题的难度应该是降低了。一是因为图画比文字更直观、鲜明、形象、生动;二是因为漫画反映的现象非常贴近学生的经历或经验;三是因为漫画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可以说,题目紧贴了学生生活实际,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注重了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2.读懂图意是前提
面对漫画作文题,按照题目中“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的要求,首先要正确而且力求深刻地理解漫画的寓意。如何解读漫画的寓意呢?我们认为应该注意图文结合、关注细节、注意联系、整体分析等。比如,唇印和掌印暗示对孩子的奖惩评价,四张纸上的数字是考卷所得分数。解读漫画时,既要横向联系,又要纵向对比。解读漫画的过程就是把视觉图画转化为抽象、简明的语言,将其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双重矛盾准确、完整、富有逻辑地概括出来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怎么解读漫画的寓意,都必须在教育圈子里谈问题,说看法,抛开教育这个范畴是不行的。
3. 深入分析是关键
漫画的主要特点就是针砭时弊,具有讽刺批判的意味,如果考生为追求新意而肯定唯分数论的话那就不妥了。能否全面地分析问题,透过现象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实质,就显出学生的思维品质的高低,体现在作文中就是立意的高下。此漫画分析的焦点是全面的对比,更深刻的挑战是前后两组对比的结合。考生要对双重矛盾进行具体分析:考了61分的比考了98分的低那么多,却得到了亲吻,而考了98分的,却得到一记耳光。题目的挑战性在于立论的全面性。把这两组矛盾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把论题深入分析下去:亲切的亲吻和野蛮的耳光,表现上是背道而驰的,但其内在的标准是一致的,那就是唯分数论,把分数当成绝对标准。但这并不是考题寓意的终点。更深的思考应该是,对分数的重视,隐含着对人的轻视,甚至对人的侮辱。分析到这里,并没有穷尽考题隐含的思维空间,这里还隐含着另一个层次:对61分的表扬,应该是对其进步的肯定;而对98分的耳光,应该是对其退步的惩罚。这不但是对孩子无理的鞭挞,还是对学养进步机械、愚蠢的偏见。学业的进展,不可能是直线前进的,应该是曲折甚至是螺旋式上升的。
从四个画面看,孩子的成绩直接决定了家长的态度,反映了当前存在“唯分数论”、教育目标功利短视、教育评价单一、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育重智轻德等教育现状。文章可以从批判上述教育现象的角度立意。写记叙文可以以漫画为主题,写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写议论文必须结合漫画内容,要么复述漫画内容,要么分析画中现象的原因或危害,不能撇开漫画内容单纯评价。
总之,2016年的高考语文课标I卷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个体成长,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突出能力立意,体现了科学、准确、公平的原则;突出学科特点,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及审美探究能力;注重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稳中有变,在选材和命题思路等方面有突破:让语文试卷走向平易化,常规化,时代化,生活化。
注:文中部分观点参考了孙绍振教授《从立意和模式看高考全国作文命题》一文的看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 江西省崇仁一中)
责任编辑 陈海燕
E-mail:3729383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