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婷
【摘要】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强、勇于探索创新的优点,同时也有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而产生的心里障碍多、就业压力大等特点。辅导员作为特殊的高校教师队伍,既要能了解和正确分析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心理特点和环境对他们的各方面影响,又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理论素养,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清工作思路,开展创新性工作,搞好高校辅导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创新 大学生心理特征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特殊的教师队伍,承担着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的重要任务。辅导员的工作既包括了对班集体的管理和建设,也包括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要解决学生的各类奖勤补助贷工作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等。因此,高校辅导员是沟通学校和学生学习及生活问题的桥梁,对大学生成人、成才和走向社会有重要的助力作用。在新时期,开放的社会和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都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既能了解和正确分析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心理特点,又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理论素养,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工作思路,开展创新性的工作,搞好高校辅导员工作。
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环境影响
新形势下,信息化的加速和网络化的普及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影响,造成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式上呈现出比以往更为明显的特点,具体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很强
一方面, 当代大学生作为所谓的“90后”,在其个人成长历程中,竞争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不仅有学前教育的竞争,还有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上的各种激烈的竞争,同时还有才艺能力培养、各种竞赛的磨练等,使得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他们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的千差万别,使他们形成了差异性明显的个性,也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人际交往、价值取向上产生个体差异。他们个人对自己都有着一定的目标设定和理想路径,张扬个性使他们有敢想敢干的冲劲,敢于把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优点和特色表现出来,呈现自我意识很强的特点。[1]
但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往往得到父母过多的溺爱,缺乏独立面对困难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其次,90后的大学生自幼生长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形成了他们较强的优越感,使得他们往往个性鲜明、思想活跃,但其心智发育还没有真正成熟,有的学生有时因为学习、生活中遇到些许困难或稍不如意就会心理受挫。此外,大学生活是同龄人之间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种竞争和竞赛,也会让一些学生感到紧张和压抑,产生一种茫然、无助和应激的心理疾患。
2.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西方的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西方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冲击到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现时代的情况是开放的环境带给我们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造成了非主流信息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加上理想主义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一致和矛盾,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极为复杂多样。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虚拟化的诱惑使当代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价值观错位,甚至在不健康的思想的诱使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塑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应对这种不良信息的冲击,引导好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高校管理学生问题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3.适应新事物能力强,勇于探索创新。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足以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成长、学习的莘莘学子,突然来到大学这个和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的求新意识及求知欲望就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迸发出来,使得他们勇于探索创新,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奠定了把他们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各类人才的良好条件。在新的国际环境下,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各类人才的平台和阵地,不仅要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进行培养和教育,更要从辅导员工作的角度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大学生适应新事物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变成探索创新的源泉,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和软实力,促进我们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4.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困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加速和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复杂化,当代大学生在了解社会、理解人生方面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等构成了严重的冲击,使得一些学生产生对人生理想和信念和前途命运产生困惑,甚至贪图享乐、无上进心、纪律松懈、集体意识淡漠,缺乏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等。
5.大一新生心里障碍多
由于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差异很大,因此就造成一些大学新生进入高校初期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如求学动力的暂时消失以及追求目标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困惑;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有较大落差而产生的困惑;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而产生的人际交往困惑;不同地域风俗、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而造成的困惑。
6.高校扩招给辅导员工作提出新要求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扩招一方面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原来按照国家人才培养标准并不能进入大学深造的学生也可以走进象牙塔,这势必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所以,针对不同素质和不同学习基础的大学生,如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改变过去精英教育时代的“一刀切”的思想教育模式,将成为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特点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要求
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不断修炼品格,排除各种世俗观念的诱惑,建立起“德高为范”的师德意识,热爱辅导员工作,努力奉献,埋头苦干,甘于忍受枯燥的生活,以一种高度的事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待本职工作,以勤奋辛劳的姿态影响学生,用榜样的力量代替三令五申的宣教,其次,辅导员要有很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观。一个好辅导员首先必须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考虑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阶段,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实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强政治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以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学生工作的思想体系来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达到正确引导、帮助教育学生的目的。再次,辅导员还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听听专业课,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这样就能在学生工作中扩大交流面。与学生的共同语言多了,就能深刻认识学生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处理到位,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2]最后,辅导员还要树立不断创新的工作意识。创新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强自立、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同样也是辅导员工作中必须确立的一个思想意识。高校辅导员要牢牢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探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用新的理论、新的模式、新的内容、新的体制和方法来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1.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三自”活动
“三自”活动是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在自我教育方面,辅导员要分清师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所以,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树立自主、自由、自强、自信的主体意识,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学生活动中受到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就是要达到认识自我、自觉评价自己的目的,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于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在自我管理方面,辅导员要管理好学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的配合。要想搞好班级管理,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身的自尊心,教育学生要熟悉学校的管理规定和各种行为规范,让学生知其所行,知其所止。
在自我服务方面,班集体实际上是社会组织的雏形,是未来走向社会的一个桥梁和预演。班级生活中存在的社会联系和最基础的人际关系、交往活动,无意中就承担着学生进行社会角色学习的任务。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让他们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特别是通过学生会开展一些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学会处理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的技巧。同时,辅导员还要把对学生的生活技能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和人品修养。
2.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现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心理反应是十分敏感的。作为掌握更多知识的社会群体,大学生面临着许多他们特有的生活和心理问题,如对新的大学学习环境的适应、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由于理想和现实的落差,造成很多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注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情感,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以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尽量避免或消除由于各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同时,要多和有心理压力的学生谈心交流,使他们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来努力面对和适应社会环境,预防各种身心疾病的产生。辅导员除了要事必躬亲外,还要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如给班集体配备心理信息员,通过心理信息员来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导学生,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得到健全人格的修炼,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3.分阶段、长期性地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注重该项工作的实际效果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只有做好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把握机会,创造奇迹。因此,辅导员要帮助学生积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具体要求学生就是在进校之初,首先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大二、大三阶段,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确定最终的职业目标;在大四阶段,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广开就业门路和渠道,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大一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期和启蒙期。学生进校以后辅导员一方面需要做好新生的全面安抚工作,及时开展入学教育,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的应试教育到大学的自主教育的角色转变。通过对学生开展所学专业的特点、师资力量、学科发展情况、学风教风情况、专业考研和本专业就业情况等的宣传,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大致理解,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开始引导学生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思维来思考自己的现在和将来,从而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大二、大三阶段,学生们基本或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但他们仍然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很深的理解,处于想当然或是一无所知的状态。这就要求辅导员借助学校安排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及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增强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采用各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如去相关企业和单位实地考察、兼职等。此外,还可以请已工作的校友开座谈会,讲解职业情况,让学生了解未来的职业生活。在督促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习外语和计算机技术,以此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
大四阶段,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就业时的各种服务工作。针对毕业生就业时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的咨询解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他们提供就业技巧、就业方法等的建议和咨询,能够让学生知己知彼,明确自己和企业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广开就业渠道、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学生就业,如主动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借助Q Q 群、人人网等平台发布;充分利用校友关系和行业中建立的老关系,热情接待用人单位的来访,积极拓展学院专场招聘市场;组织和指导毕业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就业洽谈活动和招聘会等,帮助学生适应即将到来的职场人生。[3]
4.积极运用和创新工作载体,利用网络工具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当代大学生有很强的求新意识,对网络这个信息时代的重要载体和交流平台驾轻就熟。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已成为学习知识、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开展社交娱乐的一个重要平台,它已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辅导员可以开通和学生交流的QQ、微信等网络交流的平台,积极回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开展谈心、交流讨论活动,以此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心理活动,并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交流信息,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开展学生工作中处于主动应对的地位,及时发现和纠正认识偏差和错误观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引导他们做人、干事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
5.耐心细致地做好贫困生群体的救助工作
作为高校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后首先需要及时收集、整理贫困生档案库。通过对全体新生及时、认真地摸底调查,建立贫困学生档案资料库,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生活和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逐年更新、增减贫困学生档案资料库,对贫困生群体信息做到心中有数。除此之外,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平时通过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身体、精神状况,及时消除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困惑和迷茫,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和情感误区,尤其是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自卑心理,要及时发现并加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树立对待金钱、人生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念,发掘自己的潜力,努力奋斗,以知识和能力作为精神食粮来充实自己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最后,针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因为贫困学生的资助金额及名额有限,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若是没有考虑周全,就会影响同学间的团结、降低辅导员和班委的威信,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要采取班级推荐、广泛征求意见、班级内横向纵向比较、院系审核、公示等方式产生,确保评选结果公正、公平和公开,追求达到既保证了全体贫困生的利益又重点照顾特困学生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苏云升:《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高校的学生管理》,《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2]董树理:《高校辅导员工作新途径探索》,《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3卷第5期。
[3]孟玲、李存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创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新西部》2007年第14期。
[4]江瑞芳:《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5]李美琴:《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现状特征与教育对策》,《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