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青年一代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看美国新生代的政治态度及影响因素

2016-11-03 08:29王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6期

王媛

【摘要】本文根据对美国青年人的社会调查,探究美国新生代年轻人对外界世界的认知状况以及其政治态度,进而深刻分析影响其政治认知的因素。针对具体的影响因素,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增进中美年轻人的相互了解,从而更好地加强中美之间的政治互信,提升两国关系的信任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美国新生代 政治态度 中美互信

调查结果描述

笔者利用暑期在加州伯克利大学进行交流的闲暇时间对伯克利校园中的美 国民众做了随机问卷调查(问卷见附件一、附件二),得出结果分析如下:本次问卷调查共调查 50 人次,其中有效问卷数为 48 份,共分为去过中国和 没有去过中国两种问卷类型,其中去过中国的受访者数量为 16 份,占总问卷量的三分之一;未曾去过中国的问卷数为 32 份,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1.基本情况。对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调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种族(少数族裔/白人)、性别(男/女)、教育背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年龄、家庭年收入(选 填)。现对结果总结如下:在 UCB 的Memorial Glade 定点采访的过程中,基本上可以得出少数族裔远 比美国本土白人的数量要多。本次调查中少数族裔占总数的 58%,白人占总数的 42%。这个比例基本上和伯克利在校学生少数族裔和白人的比例持平。本次调查的受访者性别比例基本上保持平衡,女性占总体的 58%,男性占总体的 42%。因为调研地点定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校园范围内,所以受访者基本上都为伯克利大学的在校师生,年龄密集分布在20 岁-30 岁的范围内。

2.调研具体问题分析。针对未曾到访过中国的受访者的调查在对未曾到访过中国的受访者进行调查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a?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ese people?What do you think that how you would be treated by Chinese people ? Are you satisfied with China generally?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ese government?调查方式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和开放性问题的方式。在量表部分,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会在中国受到比较好的对待。大多数人选择了美国媒体一周报道中国 1 次的选项,同时其对中国的了解度为 1.93,对应量表为相对不了解。在开放性问题部分 , 关 于 对 中 国 的 整 体 印 象 , 集 中 于 “populated”,“pollution”,”big country”等词语,词性多为中性偏负面。对 中国政府的印象,密集分布在“strict”,“censorship”等偏向于“限制”意思的 词语。

针对来过中国的受访者的调查

对于这部分受访者,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主要突出其中的前后对比。其中设定一个“中国国家形象感知”的概念,通过让受访者对中国民众、旅行感受、基 础设施、景点质量、服务、自然景色、社会建设、科教水平、经济发展、政府形 象等方面进行打分,最后综合成为“中国国家形象感知”的得分。而通过前中后 的对比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影响因素。从调查结果看出,通过对比发现,受访者来中国之前对中国的打分普遍高于到访中国之后的。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受访者对于中国的了解十分有限,很多的答案都是 “sorry but I really nothing about China…”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自身对文明等级 性的划分。美国人的”例外主义”3众所周知,他们认为自己天生具有独特性,是 上帝的选民。所以美国普通民众(排除专门研究的学者)对于其他民族的文明没有去探究的好奇心。其次,两国综合国力的差距。对强者的仰慕应该是人性的天然。从这个角度说,两国国力对比也是导致美国青年对中国知之甚少的原因。不能忽视的还有媒体的作用。同时研究发现,青年人对于非传统的志愿活动(广义上归为政治参与)的参加十分积极,希求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对日常的公共事务表现出不关心和冷漠的态度。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论述。

首先,美国两党政治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让更多年轻人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党派 政治失去了信心。美国政党近年来出现了政党极化和政党趋同的矛盾现象。同时上文提到对政治的参与积极度是由“政治效能感”所决定的,美国青年 对于认为自己的声音无法被别人听到,或者自己对于现实政治的影响是十分微弱 的,有学者提出在具体议题上民众完全不能左右政府的决策。所以从这个意义 上讲,年轻人不会愿意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无意义的、自己不能施予影响的事情上。

其次,年轻人自身对于改变世界的热情和现实政治的低效无能之间的对比。 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偏向理想主义的,企图为世界带来不一样的改变。但是美国政治由于其自身的制度设定,在很多问题上都体现出低效无能的特点,这与年轻人的理想大相径庭。

最后,从更为现实一点的个人发展层面来思考,因为一些福利或者稳定度的问题,进入政府或者党务部门工作也许是千万中国毕业生的理想工作。但是在美国,公务员这个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岗位来说并不具有那么大的优势。

加强中美青年互信,提升中美两国关系

应当进一步提升中美人文交流的质量。不光要在数量上增加两国青年的互访,同时更要提升其交流的质量,切实加强两国青年的交流,更好地传达来自中国的声音。其次,中国继续练好内功,发展“新亮点”。最后,中国政府应加强宣传,改变自身的刻板形象。中国政府需要更多地展现自己的正面形象,用美国青年的视角传播自己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缉思、李侃如:《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

[2]刘文秀、李庆四:《国际政治经济专业英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竹内实,程麻译:《日中关系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