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华
摘 要:互联网和教育的深度拥抱,不单带来了教育技术的革新,更引起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目前区域高等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实际,提出了新形势下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的思路及措施,创新区域高等继续教育教育模式,以期推进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高等继续教育 改革与创新
基金项目:(2013年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区域高等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3J23)研究成果之一)。
引 言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交流、资源的共享、知识的传递已打破时空与地理的限制。这对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时下“互联网+教育”的巨大冲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形式,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是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让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适应教育形式的新变化,积极发展区域高等继续教育,创新区域高等继续教育教育模式,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推进高等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
下文结合“互联网+教育”,详细论述了我国区域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及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影响
1.“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及后,迅速成为万众瞩目、炙手可热的一个组合词。[1]一时间,“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各种“+”甚嚣尘上。特别是“互联网+教育”,更成为时下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时下存在一个流传较广的有关“互联网+教育”的谬误,认为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该说法片面理解了“互联网+教育”,大大收缩了“互联网+教育”的外延与内涵。湖北省李碧武学者认为,“互联网+ 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互联网+教育”,从本质上看,是对传统教育的底层重构,从应用形态上来看,有“互联网+教育管理”“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等多层含义,绝非在线教育所能完全包容的。
2.“互联网+教育”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是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以书本为载体的知识传播方式、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得高等继续教育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通过移动互联网将这些优质教育资源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能随时随地获取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任何有学习需求的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通过网络进行多样化的学习交流。“互联网+教育”在大幅提高知识获取效率的同时,也重塑了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系统,并为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地位发生了很大改观,尤其是“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云课堂”“手机课堂”[2]等在线学习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网络教育环境下教育形式变得多媒体化、互动化,学生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样使教学相长更为突出。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依赖于书本的学习转向利用资源的学习,由依赖教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使学生能进行个性化学习;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得到改变,上课不再是传授式的“一言堂”教学,而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平等合作关系。
当前区域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同质化,有待推陈出新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区域高等继续教育教育理念较为落后,跟不上新时代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改革的步伐。现行的高等继续教育同质化的教育模式较普遍地存在着,沿用普通高校的传统教学方法,统一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学习内容,[3]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面授的教学形式,教学模式单一,交互性不强,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上课效率低下,这种教育模式极大地限制了高等继续教育教学的发展,影响继续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已不符合继续教育政策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形势。
2.高等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及课程内容调整滞后,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高等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也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观,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重点的学科体系,很多高校存在挪用、套用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的现象,很少有继续教育学院针对高等继续教育的特点,根据企业的要求和社会市场的需求制定教学大纲和开发课程,致使高等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时代气息,课程结构不合理,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4]
3.学习资源建设落后,更新不及时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在线学习方兴未艾,移动学习又风声水起,受传统教学计划安排,教学管理体制的束缚,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建设相对落后。以我省为例,省内有继续教育网络平台的学校7所,经批准的网络学校3所,可用于远程网络教学的课程资源库有300门多课程,属于有偿使用,资源网上的课件较多,但大多数为基础教育类,其他内容较少,而且这些课程资源,一般只对校内开放,各高校的教育资源不能充分交流,造成资源浪费,这也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5]
4.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目前我国现行的高等继续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仍以传统教学为主,课堂上也大多局限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在如今“互联网+教育”浪潮的冲击下,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在教学质量还是在教学手段上都与时代发展脱钩,应用性、创新性不强,教学针对性差,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有效激发,在今后的高等继续教育发展中,教学模式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各种形式的网络课程。[6]
“互联网+教育”引领下,创新区域高等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模式
面对互联网的巨大冲击,我国区域高等继续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针对当前区域高等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实际进行一系列的反思,提出了创新区域高等继续教育教育模式的新思路。
1.创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
观念创新是根本,观念更新才能带来教学方法、机制、手段、教材等一系列的革新,当今互联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的革新,更引起了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教育产业迎来重大机遇。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必须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基本国情,结合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实际,在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尽快开启移动互联网教育技术新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随时随地教与学,从而实现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新的历史性跨越。
2.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双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
在互联网学习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在角色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得以改变,成为“主导”,而作为“协作者”的角色更为突出,成为“主体”。教学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化为“知识引导”,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成为主动地学习,而教师从知识的绝对权威和信息的唯一来源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当前的作用只是指导学生建立学习的框架。这时需要教师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7]
“双主”教学模式就是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怎样使在教师主导下的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简言之,教师成为“主导”,学生成为“主体”,即“双主”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教师既要继续当好课堂上传授型的教师,又要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导师。其次,教师要成为“双主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最后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学者,即学习研究者。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广,有利于学生认知潜力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知能力,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3.创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发掘特色学科
高等继续教育要充分考虑人才市场的需求,按照“重需求、重能力、重实践”的理念,根据区域专业背景和经济特点,灵活设置专业,并根据市场需要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我们要吸引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开展市场调研,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企业发展需要及变化趋势,合理设置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课程设置上可实施专业综合课,专业技能选修课并举的课程体系,在保证专业系统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对学习者技能、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高等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需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和市场需求合理编排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科前沿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富有时代感,紧跟国际最新发展步伐,应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现代科技信息、语言技能训练,追求知识的新颖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开发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教材, 使课程内容处于一种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这里结合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同UMC(台湾联华电子公司)项目,调整学院外语课程设置专业课和必修课比例,除开设听、说、读、写、译等外语专业课程外,增设与电子专业有关的选修课如计算机基础、电子基础、专业英语、商务英语等。扩大学生职业外语知识面,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8]此外,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尽快组织专家学者指导并参与编写适合学生特点,内容与时代同步的高等继续教育教材,内容的个性化与课程的标准化是继续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4.创新教学形式,运用灵活多样、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高等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高校的教育,成人学生占绝大多数,全日制面授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讲是不现实的,也是困难重重的,因此基于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可以缓解这一矛盾。
首先,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上网学习,优势互补,解决了继续教育工学矛盾及成人无法回避的学习与家庭矛盾问题。其次,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成本较低,教学管理方便,可满足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人群知识更新的需求,适合如今生活节奏快的成人群体,大大提高了高等继续教育的受益面和社会效益。高等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已对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升级,建成了功能更为完善的数字化教学中心,很多教师借助该平台开发了自己所属专业的网络课程并已投入使用,只是专门针对高等继续教育的课程还比较少,没有形成规模。
另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渠道也呈现多元化发展,如电视、电脑、IPad、网络、广告、智能手机等不断涌现,所以高等继续教育的教学形式应紧跟时代步伐,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工具,通过互联网、人机互动、网络图书馆、电子邮件、QQ、微信平台等多种途径,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9]
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对课堂教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10] “互联网+教育”将颠覆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以互联网进课堂、生活实践进课堂、创新教育进课堂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课堂”模式也将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智能手机在教育、教学中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智能手机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碎片式的学习也越来越普及,借助手机可即时查看教学内容、查询资料、进行问题讨论、互相交流、完成作业与考试等。我们在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发展好课外在线学习模式,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将成为未来学习发展的趋势。
5.建设高等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库和网络学习平台,推动开放共享
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发展高等继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现今物联网技术、云技术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移动学习成为学习型社会重要的学习形式之一,我们也应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关注到移动学习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探索新的适应于移动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建设高等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就是一种重要形式。
高等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具体包括:基于课程或专业的教学素材库,基于知识点的试题库,按专业组建的来自工作实际的案例库及网络学习资料。我校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继续补充和完善继续教育学习资源,甚至在全社会进行资源整合、流通,扩大高等继续教育资源利用率,盘活社会各界资源,完善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加速各种优质资源的集成共享,建立高等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而推进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变革。
结 语
“互联网+教育”的浪潮席卷而来,是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顺应时势,认清本源,积极作为,应是大时代中我们每位教育人的必然选择。我们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推进高等继续教育改革,当然,这些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单方面的因素就能决定的,需要全社会的力量与资源共同的努力,需要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改进,从而不断完善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教育模式,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全民教育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碧武:《“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7期。
[2] 郑礼平、玉石、张华:《互联网与终身学习深度融合背景下的继续教育改革》,《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年3月第28卷第2期。
[3] 史强、张毅坤:《学习型社会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角色、任务及运行机制》,《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
[4] 李光:《成人高等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策略思考》,《继续教育》2012年第33期。
[5] 肖文俊、杨卫杰、谢辉:《高等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为例》,《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4卷第3期。
[6] 张猛、张毅坤:《新形势下高等继续教育改革转型途径的分析与探讨》,《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
[7] 李晖、张世彤:《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25卷第12期。
[8] 裴等华:《国际视野下高等继续教育外语课程设置探索》,《西部教育》2014年第21期。
[9] 江东梅:《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4月第31卷第7期。
[10] 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第4期。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教学部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