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绩效水平分析

2016-11-02 18:24夏春光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对策建议

摘 要: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采取货币财政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扭转颓势与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但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蔓延,并通过多层次链条影响全球进出口。当前进出口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已经难以达成促进全球贸易措施的前提下,对进出品流程中物流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且这方面的研究颇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绩效水平如何?中国对沿线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物流绩效水平应当采取何种举措?本文通过世界银行数据库LPI数据来对比分析沿线国家物流绩效水平,并就如何有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绩效(LPI);对策建议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绩效总体状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中国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条贯穿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新型经济发展区域。区域内经济优势优势互补与贸易潜力巨大。但在当前新的全球贸易环境下,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比较大,所实施的贸易政策诉求同样存在差异。具体到国家物流绩效水平上,不同的国家因加入的国际性组织存在差异,物流政策诉求各异。因此,要妥善实施“一带一路”物流协调规划战略,有必要对丝绸之路经济沿线各国的物流水平及其差异做对比分析(见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粗略地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物流绩效水平方面存大较大的差异。首先,从区域发展角度而言,中亚五国在2010年-2016年的LPI平均分值分别为2.616、2.445、2.426与2.316,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LPI分值出现了下降趋势。相比而言,环中亚六国的平均值则在2010年2.878的基础上一直增加到3.015,呈现出稳健上升的趋势。欧洲八国的平均分值明显高于中亚五国跟环中亚六国,从2010年的3.6175攀升至2016年的3.7375,六年内增长了将近3.32%。中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段,其LPI数值在2010年3.49增加至2016年的3.66,表明六年内中国的物流水平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增幅为4.87%,高于欧洲八国平均值的增长幅度。从国家发展角度而言,德国与荷兰的LPI均高于4.0,处于物流绩效高度发达的水平;中国、法国、意大利三国的LPI指数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且增幅较为稳定;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沙特阿拉伯五国的LPI指数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六年内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吉尔吉斯斯坦为17.58%,沙特阿拉伯下降幅度仅为1.86%;其他国家在六年内出现了有升有降的趋势,总体变化趋势不大。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绩效分析结论

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LPI指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1.当前沿线不同国家LPI分值差异程度非常大,中亚与环中亚国家的LPI分值较欧洲及东亚国家低。物流基础设施质量不高是这些中亚、环中亚国家物流绩效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同时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物流绩效水平也较高,但其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2.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际物流发展呈现出“U”型结构的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的加深。世界银行提出的物流绩效指标具体包含:清关效率、物流基础设施质量、国际运输便利性、物流服务质量、追踪货物能力、货物运输及时性。有关研究证实,物流基础设施质量、物流追踪与查询能力在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物流绩效改善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亚国家在清关效率、物流基础设施质量、运输便利性、物流服务质量方面与主要欧洲国家存大较大的差距。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逐渐付诸实际行动之时,有必要根据沿线国家物流绩效水平的差异实施相应的举措来推动经济带的平衡健康有序进行。

1.加强中国与中亚、环中亚国家间物流产业的深度协调合作,扩展同区域组织物流业便利化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应当将物流通关合作做为双边、多边、区域贸易谈判的议题,在更宽、更广领域内寻求国家间物流产业的合作。要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过程中加强物流便利化举措的谈判,依托对外开放新举措,加快落实沿线国家物流产业的合作进程。

2.加快实施中国物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与其他产业横向联合“走出去”战略。要充分利用资金优势、供应链优势、基础设施质量优势、信息网络优势携手高端制造业、基础建设、高新产业走出一条协作发展之路。通过与其他行业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

3.突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物流网络搭建方面的积极作用,中亚、环中亚地区正是由于物流基础设施质量与物流服务质量水平落后使得LPI总分值落后。因此中亚及其周边国家应当借助“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中国力量将国家的物流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利于自身参与国际贸易进程中。

参考文献:

[1]夏春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海南金融,2016(05):08~13.

[2]胡晓红.论贸易便利化制度差异性及我国的对策--以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为视角[J].南京大学学报,2015(06):42~49.

[3]黄伟新,龚新蜀.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绩效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10):56~66.

[4]杨长春,王文娟,宋琳.中国物流业“走出去”现状及未来路径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6(06):52~57.

作者简介:夏春光(1993- ),男,回族,山东省德州市人,在校学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国际贸易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策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