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馆记

2016-11-01 21:32本刊
画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本刊

现场

演绎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馆记

本刊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馆展之“演绎”展新闻发布会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始于1902年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是我国最早创设的高等艺术教育机构。李瑞清、徐悲鸿、傅抱石、陈之佛等艺术大师先后在此任教,为学院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并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仙林校区)成立于2001年,秉承美院优秀的文化传统,于2015年11月20日成功举办了美术馆改造后的第一次大展——“演绎”展,“演绎”不仅是指艺术家个体突破自我限制的创新,也是美术馆开放拓展与实践探索的创新。改造后的美术馆辐射整个仙林大学城,填补了仙林地区没有专业美术馆和博物馆的缺憾,对公众开放,坚持学术为基础,打造关注、展示、传播时代艺术的平台,标志美术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本次展览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艺术家张正民担任总策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担任学术主持,展览主题“演绎”,即指艺术家个体创作的演绎和艺术发展的演绎。 张正民指出,“演绎”这一主题包含了三层意义:一、美术史是由个体艺术家独特的作品面貌构成的;二、个体的价值犹如“试验田”、“自留地”性质,是创造的重要来源,是区别于他人的一种独特;三、代表了区域文化特点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再彰显。

展览邀请了11位当代艺术家,有:常青、邓箭今、管怀宾、江衡、刘赦、孙良、宋永红、王华祥、吴湘云、杨劲松、张正民。他们从“八五”新潮中一路走来,见证了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拉开了一场“演绎”的盛宴。

艺术家刘赦以“截景式”的构图替代传统山水全景游观式的空间结构,无论结构、笔踪、渲染、光影,皆或隐或显地呈现出高度的自发性,仿佛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使它们和谐生辉地汇集为充满笔墨生意、自然天趣和时代感的新水墨体格。新的图式、语言与笔墨并未滑向形式主义,它们依然是形而上的世界——这正是多年来艺术家本人孜孜以求的目的:以个人的笔墨新体,来重构与先贤、大道、自然对话的精神空间。

常青是个极具天赋的艺术家,他的创作不拘泥于形式,风格多变,正如他所言:“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更加纯粹的画家。希望自己是一个不为流派的风格、文化差异和文化传统所累的画家。果真如此,那将是上天予我无比特殊的眷顾和恩赐。”他的作品,古典的可低吟浅唱,当代的可高歌猛进,游于艺而畅于神,用生命的体验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刻画着大到伟人大师、小到平民百姓的芸芸众生之相,他们或焦虑、或憨笑、或沉默……画面的人物充满了情趣和意味,常青在似信手涂鸦、漫不经心之中触碰人生命的本质,对艺术不断地创新和突破,这是一个艺术家心、性、情的全部表达。

左·《无题》苏州园林怡园 刘赦 纸本水墨 100cm×70cm 2015年

右·《月下的情人》 邓箭今 布面油画 50cm×60cm 2015年

“将错就错”是王华祥最著名的用语,他认为艺术不是没有对错,问题是:艺术上的对错如何去判断?艺术的发展是动态的,甚至有往复;艺术的标准也是变化的,甚至是弥散的。“将错就错”是要挑战过去认为的“对”,不断在创作中试错,哪怕是错上加错,并试图建立起一套新的艺术标准。王华祥的作品富于个性,艺术语言鲜明,或许总有“错”,不招人喜欢,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从最初《贵州人》获得全国美展的金奖,到在素描领域倡导“触摸式教学法”,并提出“将错就错”的教育理念,挑战正统学院体制的权威,再到如今的《等待花开》系列,王华祥都在身体力行地演绎着自己的艺术,正如“王的词典”所言:“每个人都有箱子,就如同每个人都有秘密。我的肉体就是我灵魂的箱子,而我借用的箱子里装着的,正是我对艺术和人生的不为人知的想法。”

宋永红从曾经的油画创作到近些年的水彩和木刻,把自己的艺术作为“试验田”,不断地实践探索、突破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和语言。他的木刻用繁复细密的线条营造出奇特的场景,构造出厚重的形体感,展现出人物的主观情绪和矛盾的内心,有一种直指人灵魂的力量。

张正民的水墨系列《寻人启事》的画面中重复出现一个身着军装、书包、解放鞋,面目模糊的少年形象,那是对童年纯真记忆的一种追寻,是自我彷徨与困惑的一种找寻,是对失落的美好的一种寻找,如他所说:“人的自我一旦丢失了比什么都可怕”;“而那只时而掠过画面的飞鸟正是代表了精神的理念在生存状况中的、刹那间地掠过。它是一个精神载体,它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你生存语境中的见证人。”

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中,管怀宾是个绕不过的代表人物。他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感知方式,解构并融入到自身的语言系统和作品构架之中;将中国古典造园美学融入其空间装置形态,并且他有着与实践相并行的深厚的理论思考,他的文字散见于多种媒体。他的作品总是洋溢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另类气质,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浓郁的人文情怀与意境旨向,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广泛的延伸与拓展。

另外,管怀宾的艺术是自由的。他不需要固定的媒介形式,除了装置艺术,他的创作还涉及绘画、影像、摄影等领域,不拘泥于固式的思考,他只忠于对观念性与精神性的执著追求。他的艺术也是自我的,是表述自我和认知世界的平台;既非简单形而下的技术所为,也非完全放任自我的宣泄,而成为观照自我、叩问世界的一种方式。他的作品是一场穿行,一段过程的体验与精神性的远行。

左·《盲人按摩》 常青 69cm×137.5cm 2014年

右·《一个青年》 宋永红 木刻 59.5cm×45cm 2012年

参展艺术家“演绎”思想从原点向外延伸,形成一条线、一个面或是一个空间,无禁区、无限制,从一定程度上驱逐了时间和空间,突破了线和面,以不规则的点和弯曲的空间构成世界。“原点”是一种假设的前提,它可能是艺术或观念的某种最原始的命题,一如伟大的哲学家笛卡尔思想体系中演绎的出发点——“我思故我在”;“原点”也是事物或观念之链的中间一环,艺术进入历史正表现在它诞生于某一链环之上,艺术家选择从不同的链环出发,艺术面貌会千差万别。此次参展作品有油画、水墨、综合艺术,根植于中西不同艺术传统中,艺术家们以自己的心性为原点,在21世纪的当下与历史发生了碰撞和勾联,演绎出新的艺术事件,一种思想观念的物化。

艺术的演绎不是生物意义上的进化观,但艺术魅力的源泉之一恰恰在于变易,而且这种变易成为了艺术的永恒法则,变易的不可逆性在艺术层面上却成了秩序之源。柏拉图说“古代埃及的艺术一万年不变”,是一种信念,艺术的不可逆的变易和演绎,同样是一种信念,而且是从混乱中建立艺术秩序的机制。

注:

展览名称:演绎

展览时间:2015年11月20日-12月20日

展览地点: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上·《我希望天早点亮》 王华祥 布面油画 120cm×60cm 2014年

下·《疲软的审美》 管怀宾 充气膜、风机、定时器 2012年

猜你喜欢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作品精选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Will versus shall: two magic modal verbs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