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国内展讯
“上海项目|Shanghai Project”,是一项大型跨学科创新文化艺术活动,将于2016 年9 月在上海揭幕。作为“上海项目|Shanghai Project”的首个项目,“你好,上海!”国际论坛应运而生。该论坛于2015年12月12日至13日在浦东图书馆举行。论坛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到电影艺术中的新旧上海,从博物馆/文化机构到城市建筑变迁,从新移民的社会文化身份到各种新兴社会议题,从艺术设计的生产到都市景观的全新格局,对上海这座城市进行了探讨和发掘,以不同的视角切入,广邀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了精彩对话。
地点:佩斯画廊 北京 时间:2015.12.19-2016.02.27
“北京之声”作为佩斯北京重要的年度项目,延续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现场和现象的高度关注,以宋冬的最新创作系列“剩余价值”呈现艺术家以日常“废弃物”为对象的观念探索。宋冬新作《剩余价值》可以被视为《物尽其用》和《穷人的智慧》系列的延续。在《物尽其用》中,宋冬以当代艺术的手段完成了对日常物品价值的重新确认,这组有着浓重中国家庭气息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和强烈共鸣,验证着宋冬作品中个体情感的普世性。而在延续的系列“穷人的智慧”中,他将个体记忆与大众记忆交织在一起,去呈现从市井生活的窘迫中爆发出的创造力。
地点:上舍空间 北京 时间:2016.01.09-02.05
这次展览展出朱岚在2015年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0余幅。朱岚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画水墨抽象,到现在已有20多年,创作对她来讲是不断地认知自己潜力和感受周遭生活的记录过程。抽象是用不具体的形象记录那种清晰但不可言喻的具体感受,这种无边界性和不确定性,使她发现了里面的真实之光,这种真实让她可以保持一个自由的状态,使之无阻碍地在这里让时间与心交织,这也正是她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地点:OCAT西安馆 时间:2015.11.21-2016.02.28
这次展览展出梁远苇16幅不同尺寸的绘画作品。“椭圆”这一名称意指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展览中,第一幅直至最后一幅作品均以序贯的形式展出且相互关联,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也在这样的循环中得到了愈来愈明晰的诠释。与此同时,“椭圆”也象征着建构于空间中的环形路径,艺术家希望这样一条具体的线路可以引导观众穿行于作品之间。
地点:湖北美术馆 武汉 时间:2015.12.18-2016.03.06
“影像艺术”在中国的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一批艺术家开始对录像媒介进行关注,并形成一定的创作规模。而今天,影像艺术越发理所当然地“炙手可热”,又或者,是被迷失在某种泛滥的、物化的甚至所谓先锋的幻境中难觅出路。由此,湖北美术馆提出了“再影像”的追问,时间与存在仍旧摆在眼前,我们需要做的却并非重复,而是在观念、材质、创作、呈现等直接媒介的转译之外,去寻求某种深层次的、内里的拓展与超越。
地点:麦勒画廊 北京 时间:2015.11.07-2016.02.06
谢南星是极具变革性的实验派画家,他总是在挑战着艺术教育中的那些传统的、看似已确立的成规。他对心理学颇有兴趣,往往以心理学质疑的方式去质询表面背后的东西,从而达成他的艺术实践路径。谢南星对传统肖像画流派进行了反思,他对人物的刻画不同于惯常的描绘人物容貌的方式,而是通过故事、构图或者色彩来塑造人物性格。
地点:泰康空间 北京 时间:2015.12.12-2016.01.23
作为艺术集体“政纯办”推出的最新项目,“政纯会”以泰康空间为基地,以“吃喝玩乐闲”等形式向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会务服务。泰康空间及“政纯办”邀请各组织机构、个人在“政纯会”当中召开自己的“会”,并提供“火锅会”、“冷餐会”等配套餐饮服务,以及乒乓、观影、卡拉OK及足底按摩等娱乐休闲设施。二楼展厅还将集中展示10年来“政纯办”的日常物、创造物,以及10周年纪念品。在10年的集体讨论、行动、生产的过程中,“政纯办”形成并确立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通过“在一起”的结合形式以及“吃喝玩乐”的物质内容,将个体的边界扩展到整个集体实践的表层和社会想象的无限空间。
地点:21世纪民生美术馆(M21) 上海 时间:2015.11.20-2016.02.28
“非形象”并非仅仅讨论呈现层面对形象的反抗,更是对于肩负“情节”的形象的质疑;“非形象”也描述了这样一个事实:通过绘画、行为、录像、摄影和其他实践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在进行着同视觉有着种种间接联系的各种模态的,以视觉图像为终极存在的知识生产。展览呈现了58位华人背景艺术家的70余件绘画、影像及摄影作品,包括蔡锦、曹斐等,时间跨度超过30年,其中既有成功艺术家的早年成名作,也包括艺术家专门为本次大展创作的新作。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时间:2015.12.05-2016.03.18
这次展览呈现三组展览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并尝试了新的展览机制,参选作品也更为关注时下的社会现象及与我们生活的关联和相互渗透,以此展开了无数精彩的故事。三个展览分别为:姚梦溪和张涵露策划的“展览的噩梦(下):双向剧场”、陈陈陈和林书传策划的“亚自由-贤者时间”、张未和袁文珊策划的“时间病:控制时间的都被时间控制”。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时间:2015.12.24-2016.01.10
近年来,尹朝阳摆出了一副要和“山”较劲到底的架势,也确实完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画山方法和理念。到今年为止,已完成了“出山”、“寒山”、“山外山”等一系列与山有关的个展。一方面,他越来越深入地进入到对于一个特定绘画对象的体验之中;另一方面,他又越来越广泛地去到日本、欧洲现场揣摩世界范围的绘画杰作。尹朝阳越来越回归“现场”,这“现场”既包括自然和绘画对象的现场,也包括艺术或者说绘画存在的现场,甚至是他大量阅读的书籍所构成的思想现场。大自然、美术馆、书籍,乃至他大量收藏的古代雕塑,都是尹朝阳的“现场”。唯有回到这里,艺术家才能更深刻地领悟人、艺术和自然的某种内在关联与规律。
地点:香格纳画廊 北京 时间:2015.12.05-2016.01.24
这次个展展出艺术家单独一件贯穿几乎整个创作生涯至今的空间绘画装置作品。这组作品由1300余件开始于1997年的、在不同材质上的绘画,以及一张最新的布上油画组成一个纷繁璀璨的空间。在这个需要抬头仰望的,似乎无限延伸的空间中,所有的一切都化为尘埃,坠落、飘荡。作为欧阳春一贯的创作风格,这次他似乎也无意对这一哲学命题的范畴的问题,在概念上过多地停留,而是选择了更直接抛洒投入和挥汗如雨的切入方式,选择了直面的呈现。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上海 时间:2015.11.28-2016.02.28
这次展览第一部分聚焦白发一雄、田中敦子等一批活跃于二战期间的艺术家,他们致力于在画布与身体间构筑一种新的直接联系。第二部分则将视线投向那些透过直觉和材料本身,去摸索自身与世界关联的认识论证明的艺术家们,包括李禹焕和菅木志雄等“物派”(Mono-ha)艺术家的作品。并依据这一线索,带来刘韡、吕振光、名和晃平等一批亚洲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第三部分,草间弥生、奈良美智、马君辅通过潜意识的图像、不定的形式、童稚及本土化的视角、即兴与看似不拘的涂鸦笔法,打开了一扇从想象通往现实的窗口。
地点: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会议展览中心 时间:2016.01.21-01.24
这次展览由“新加坡当代艺术展”组委会邀请,作为此次当代艺术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家赵露继去年新加坡展览之后作品再次登陆新加坡,更是上舍空间今年的又一重要国际展览项目。展览将呈现赵露代表性的油画材料作品与水墨作品。策展人王春辰曾评价道:“赵露的‘覆膜’方法与绘画就更加显现出它的特性与价值。这是将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变成一种艺术语言与方法的举动,当一个人比较清晰独立的世界观被转换为绘画形式和空间视觉时,就必定会在画面中注入他对绘画重新阐释的新理念。”
地点: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 时间:2016.01.08-01.24
这次展览共展出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备受瞩目的11位艺术家的42件作品,包括绘画、雕刻、摄影、影像、装置艺术等。展览聚焦于日常性与“私”世界的当下视角,通过这些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观众可以了解日本当代艺术的一个阶段。参展艺术家在表现各自固有主题的创造过程中,都展现出对于创作细节的执著追求。并不是说他们的艺术创作都围绕工艺精良的物品制作,而是在艺术表现的行为或者手段上进行的造物实践。
地点:403国际艺术中心·剩余空间 武汉 时间:2015.11.15-2016.01.15
这是一个关于建造的实验项目,主题“不法营造”来自北宋建筑文本《营造法式》。今天,建造的概念早已进入了一个“不法”的时代,但实际和《营造法式》一样,也受制于一套新的显性和隐性的文化——权力机制。不消说,今天我们所遭遇的不仅只是如何以无法应对有法,还包括如何以新的无法或有法的方式应对我们所身处的无法境况。展览邀请崔彦斌、廖国核、王思顺、汪建伟、颜峻、朱田6位艺术家,通过装置、影像、声音/表演、绘画等多种媒介,围绕艺术系统、空间建造、剧场秩序、感知政治等相关问题展开一次深入的实验,尝试提供一个新的探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