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玲
初中手工操作式“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由中考个案引发的思考
■张宗玲
数学新课本中突出了“数学实验”活动,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笔者在新的一轮教学改革中探索手工操作式“数学实验”,通过两个班的对比实验,对“数学实验”有所心得。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三中学数学教师
●教会学生一种思维的方法,要比教会他一个公式重要得多。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多一份责任,要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
●能把对道德的敬畏与崇尚,把对知识的兴趣与追求,推入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教师才是幸福的。
●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
●用符号和数字,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瘦削的身材承载着责任与担当,早生的华发蕴藏着辛勤与汗水,明亮的眼眸闪烁着智慧与坚定——这就是张老师给人的印象。
张宗玲老师在津南教育战线上已经工作了27个春秋,每天用到工作上的时间长达12—14个小时,她最大的快乐是培养出自己崇拜的学生,为此,她以研究带动教学,27年如一日,收获了教学、科研满园芬芳。她刻苦钻研,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启发式、智慧型的教学风格,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她带领本组教师积极探索“233”导学教学模式,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成为青年教师的助推者、领路人……
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在被尊重和德才兼修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她的爱源于母爱,却胜于母爱。她还要照顾患有严重的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但只要是站在讲台上,她总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在教育路上,她“汗洒春秋满校园”,只望年年春满园,笑看桃李满庭芳。(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马艳)
为探讨初中数学手工操作式“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数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笔者用两个班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班对每一节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活动,分成实验小组进行操作实验,对比班采用讲授式。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基本一致,实验后,实验班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这说明,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效果比使用讲授式教学的效果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及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用以上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解决问题,使实验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数学实验”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等素养的培养。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实质性地参与。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的“让儿童在主观和客观交互中获取经验,必须通过儿童的亲身活动”,这也是此次新课程开设“数学实验”的目的所在。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的学习历程,重心在知识的获得,学习方法的获得,情感态度的获得。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与操作,探索数学概念,经历数学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促进自我认识的发展。
“数学实验”符合学生的好奇、探索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自己做决定等心理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身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的、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九年级数学课本增加了概率的内容,笔者曾就“概率的意义”做过一节研究课,本节课设置了让学生抛掷硬币的活动,分成十个小组,通过抛掷,使学生获取第一手材料——数据,然后通过学生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绘制图形并观察图形,让学生逐渐明白频率越来越接近某一常数,当实验的次数无限增多时,这一常数更加凸现出来,此时再告诉学生这一常数就是我们要找到的概率。该部分的活动重点是把实验和操作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活动遵循的基本流程: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动手实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把数学学习对象当作一个解决问题的对象,通过自己的(独立的或合作的)探索活动,作出发现和猜想,构建自己的数学认识,领悟概率本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终身的发展。
手工操作式“数学实验”可以改变过去单调、枯燥的数学课堂,但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应有明确的目标,不要盲目地进行实验。它的核心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鼓励学生注重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要只重形式、不重实质,也不要只重直观和形象而忽视理解和抽象。如果教师对数学活动把握不准,容易导致整节课学生都在剪剪、拼拼、贴贴,丢掉了数学思想、数学的理念。
“数学实验”应该是让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如果“数学实验”始终停留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未能在学生头脑中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思维得不到升华,“数学实验”就起不到培养数学思维的作用。
手工操作实验在数学教学中容易被忽视,它的作用是内潜的,学生得到的学习方法是终身受益的。因此,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再创造”、“再发现”的教育思想,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实验”,让学生反复观察、归纳、发现、尝试,使学生自始至终在“做数学”,让学生领略知识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与记忆。
我推荐的书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美]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著,梁帅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教育论语》,刘再复、刘剑梅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张月昆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