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6-11-01 20:51邵长春
天津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课题教学内容

■邵长春

浅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邵长春

邵长春,中学高级教师。1988年参加工作,历任小站实验中学教研组组长、年级组组长、德育主任、德育副校长,2009年至今任天津市津南区小站实验中学校长。曾被评为津南区优秀德育工作者、津南区优秀共产党员、津南区优秀教师,曾多次获得津南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奖。多年来,学校保持了电化教学的办学特色,连年被评为电化教学先进校。学校坚持“让每一名学生收获特长,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保持在津南区前列的水平。学校被评为市级行为规范示范校、市级法制教育先进校、天津市“五、五”普法先进单位、津南区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等称号。学校社团活动蓬勃开展,武术、舞蹈、天文科技、校园足球已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新的亮点。学校现为亚欧校园足球理事会理事单位。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经验多次被《天津教育报》《同学少年》等报刊报道。学校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今年正在进行新校舍建设,一所徽派庭院式风格的现代化学校将在明年投入使用,为天津历史名镇小站再添光彩。

教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能否发现问题,能发现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科研的方向和最终取得成果的价值。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校进行的“信息技术支持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就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寻求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问题,并把培养教师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做为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科研活动的启动、实施、管理以及取得良好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课题作为教科研工作的起点,牵动着整个教学研究的机制,制约着教学研究的进程和方式。在教科研过程中,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形式及研究方法都不尽相同。课题的选择不仅使研究本身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和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青年教师有着不同于老教师的特点,他们知识新,时代感强,信息技术专业水平起点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易于接受。

1.确定课题。

课题选择要经历一个从产生研究动机到选定研究方向,从繁杂的普遍问题中理清具体而主要的问题,从初步的研究构想到确立研究目标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不再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已成为引领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手段。在这种形势下,每位教师都在深刻思考,新的形势在变化,教学改革路在何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把教师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力求使研究的问题明确化,从笼统的问题中剥离出“结点”问题,准确地陈述,化为具体的研究问题,把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上,通过信息技术“向45分钟要教学质量”培养青年教师熟练应用现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了大家的共识,该课题研究的设想也日趋成熟了。

2.界定研究目标。

对很多教师来说,搞教科研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找不准研究的内容。我们秉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是研究的课题”的理念,鼓励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产生内在的研究动机,如“学生课上对课件的兴趣如何”“这节课应该怎样调整教学环节设计”“课件的设计如何更加直观”“如何调动学生交互性主动参与的方法”等。鼓励教师探索问题的目的是将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带着问题从事教学实践,如:多媒体设备各功能如何灵活运用?课件的设计如何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怎样教给学生运用交互式方法?如何合理、有效、创造性地使用电子课件?等等。课题研究首先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鼓励教师从日常教学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里探求技术应用规律。自此,在课题研究的目标上做了清晰的表述。课题研究力求实现三个改变:一是回到起点,加强三维目标的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实施的研究;二是聚焦课堂,从以教师“教”学为主向“教”与“学”并重的方向转变,加强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动态的设计及其实施的研究,加强有关学生学习方略方面的研究;三是拓展研究空间,从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向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思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教学高效性等方面拓展。此外,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培育骨干教师,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3.组建研究队伍。

一线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专业的研究者的研究,其研究工作是把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研究课题。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明确传递这样的信息:教师不仅是实践者,还是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具有促进自我发展的功能,是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成为研究者,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有助于学生走上全面发展的健康之路。所以,我们成立研究队伍,一是考虑学科教学的生力军作用,突显“龙头”学科的典型示范作用。二是吸收具有“问题意识”的研究型教师,善于从教学反思中发现问题,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来提升科研能力。三是挖掘校内教学成果的资源,发挥老教师的引领作用,在课题研究中带徒弟,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使青年教师成为现代技术应用的主力军,形成带动整体团队主动研究的格局。四是营造氛围,让教师尝到科研成果的甜头,养成科研习惯,由“要我研究”转变成“我要研究”,在研究中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走“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之路。

二、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

激发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兴趣,通过公开课的教研组评议高效课堂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使教师找出自身差距,再试用别人建议的方法,让教师自己体会实际课堂效果。通过优秀教师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演示及经验介绍引领“教育技术应用”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还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标志是:追求学生课堂上的成功,而不是追求教师课堂上表演的成功。它追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贯穿高效的思想,即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探究的是“以学论教”课堂实用性的教学思想。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该如何用,不能用得过滥而脱离教学目标,不能因为应用而绕过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要做到恰当应用。

(一)优化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中心,让每堂课都从明确的目标开始。“心理学实验证明,有明确的目标较之无明确的目标,可以节约60%的时间而获得相同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是当堂达标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灵魂。教学目标就是当堂达标这样一个教学行为的起点。一堂课的成功或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一位有思想的教师首先应考虑的就是如何整合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资源和方法,让学生看明白和听明白,如生物课中用科教片讲解基因,地理课中使用地球仪进行动态运行的演示等。

在课题研讨交流活动中,我们对教师平时上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例来剖析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上的“失当”之处,研究“教什么”的问题,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经过辨别、判定、梳理,我们发现制定教学资源存在着六个问题:资源不妥当;资源的直观性不强;资源运用思路不够开阔;教师日常结合教学的资源积累少;缺乏主动整合设计意识,为了用而用;技术含量不高,学生参与交互式的应用方法简单化。

问题找出来了,认识统一了,关键还在于行动。教学资源运用与技术是当堂教学活动中师生预期达到良好效果的方法,是教学活动的方法,也是教学活动的环节。那我们如何在组织教学资源时避免存在的问题呢?课题组成员经过研讨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共识一——教学资源运用与技术融合设计五问:本节课的主要教学难点突破的方法是什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头脑中现成的资源有哪些?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去主动感知?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怎样?本节课生生、师生互动可能生成那些新问题?

共识二——教学技术应用设计五要求:全面——体现多元性,对教学目标的涵盖性;具体——体现操作性,直观性;差异——体现层次性,考虑重难点知识的演示时间占用比;灵活——体现动态生成性,课件的备用;恰当——体现技术应用与资源有机结合。

(二)教学资源运用与技术融合设计五问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难点突破的方法是什么?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头脑中现成的资源有哪些?

3.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去主动感知?

4.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怎样?

5.本节课生生、师生互动可能生成哪些新问题?

(三)教学技术应用设计五要求

1.全面——体现多元性,对教学目标的涵盖性。

2.具体——体现操作性,直观性。

3.差异——体现层次性,考虑重难点知识的演示时间占用比。

4.灵活——体现动态生成性,课件的备用。

5.恰当——体现技术应用与资源有机结合。

(四)教学方法呈现以优化教学内容为基础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要注意开发课程资源,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题研究的指导者要反复提醒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开发利用,为学生的“学”提供技术引领与服务,对教材和课件进行增减、取舍、加工、组合,以增加教学内容的情趣化、生活化,化解教学内容的难度,为教学目标的达成铺设好平台。我们在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1.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优化教学内容目的就是要选择、处理好教材。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什么?怎么选?教什么最好?重点是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来呈现?

2.优化教学内容的程序。

优化教学内容的基本程序是:吃透教材→组织处理教材→聚合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程序。它的内涵是:读懂教材,挖掘内化→增减浓缩,激活素材→圈定文本,精当布局→选用教法,周密施教。

3.优化教学内容的几种方法。

(1)调整重组——符合学生实际。

(2)增删简化——让学生易学。

(3)选材激趣——让学生探究体验。

(4)增添动态——让学生乐学。

(5)链接生活——让学生实践操作。

4.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

(1)新知识点是什么?有哪些?

(2)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的联接点是什么?如何突破?

(3)学生会在哪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上感到兴奋和发生兴趣?

(4)教师以什么样的内容为依据,激发学生的创新点,逾越难关?

(5)文本教材与什么样的课程资源相结合,才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

课题组教师从以上四个方面反复实践,把个人智慧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大胆构想,互相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在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呈现上不拘一格,独具匠心。

5.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就是把教学有关的因素组织在一起,按最优化的原则排列组合,从整体上设计一节课。教学设计巧妙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简与繁、易与难、生动与枯燥,决定一节课的成与败。课题组对参与实验教师的要求:把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整个教学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概括—应用—演示操作的思维过程上去发现问题,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实现从“教知识”到“教发展”的转变,要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探究”。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不可能省略和压缩的,那种直接得出结论、背答案的做法是舍本求末。学生对概念、定理、判断、规律等若不能通过自己的思维来获得,那只是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因此,课题组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课堂教学设计关注的八个问题。

①制定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定位是否准确?

②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

③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是否同步进行,做到“以学论教”了吗?

④课堂教学中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是否帮助了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⑥教学过程中是否通过有效的评价与调控,分层次地鼓励,促进不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⑦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手段与方式是否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⑧教师的引导、启发是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动脑动手操作相结合,精讲与多练的内容、方式是否有实效性?

(2)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教学主题的设计——研究文本。

第二步:教学导入的设计——导课。

第三步:教学实施的设计——上课。

第四步:教学结束的设计——下课。

第五步:教学延伸的设计——教学的后续活动、作业练习。

三、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是课题组成员为实现课题研究目标,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师生有效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这些行为一方面强化对科研队伍的监督与控制,朝着集体的目标规范自己的研究活动,避免失误,减少无效的劳动。另一方面,强调对教师的激励与促进,开展“达标教学模式”的研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无论强调哪一个方面,都是为了创设一种适宜的、有效的科研环境,在师生之间保持一种积极课堂互动,实现课堂教学“双向达标”的意义建构。教师在课题实施中保持一种“控制”与“促进”的动态平衡,为打造宽松、和谐、实效的课堂生态环境而努力。

(一)规范科研制度是教科研运行机制的支撑

人的治理具有灵活的优点和散漫、无原则、无标准、无效率的缺点,规范制度具有行动统一、创高效率的优点,在科研活动中适当采取一些人的灵活性,鼓励闪现个人智慧,并改良一些机械、僵死的思维和行为,让两者优势互补,形成个人与集体的合力,科研的效果就会更精彩。课题实验伊始,我们颁布了《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把校长为课题负责人→主管教学校长为课题研究组长→教务主任负责具体实施→学科组长为主要研究员→骨干教师为研究员”的运行机制。具体地规定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和职责;制定了例会制度、交流学习制度、研讨课制度;规定了课题实验的目标和研究的流程。做到有章可循,杜绝各行其是;要求踏实实践,反对形式主义;保证研究有序,力避杂乱无章。

(二)加强师训工作是教科研取得效果的保证

课题研究不仅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园地,也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工作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我们坚持“科研引路,群体互动,关注成长,共同提高”的研训一体化制度,提高教师素养,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围绕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的研究,把教师个人经验的积累、教学技术专长、教学实践小结、群体交流、教学课的观摩、业务学习与研究等统筹兼顾,周密思考,作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造就一支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术,敏锐的教学智慧”的一流教师队伍。学校领导重在策划和实施,使科研与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请教学技术专业公司定期讲座,与高等院校技术应用研究生团队组建学校以青年教师为主的长期研究合作,鼓励每位教师积极参加微课参评,在每学期的人人献课活动中设置多媒体应用课,在竞争中实现岗位练兵的功效;召集骨干教师,对“课堂教学思路的设计”进行研讨,上出精品课,达到典型示范的作用。教师培训工作做得好,教师业务就会成长,转而成为科研工作强大的推助力。我们坚持科研、培训工作的理念是:让学生获得他们成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品格。学校的发展需要那些聪慧、有活力、能够在课堂上与学生沟通且教学有方的教师,在科研中练能力,在培训中促提高,这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秘诀。

(三)推广教科研成果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

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既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也是科学研究的归宿。把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相衔接,使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于课堂,造福于学生。但在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以青年教师为成员,分层次推广。我们采取“边实验,边总结;边总结,边推广”的程序,在推广中再实验,再总结,让教科研成果日趋成熟,以求得进一步扩大推广的价值。二是消除思维定势,不墨守成规。教科研过程是一个阶梯式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科研成果也是阶梯式的成果。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树立积极坚持自我、改造自我、充实自我,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使之成为把科研过程转化为科研成果的强大动力。三是因地制宜,借鉴发扬。任何一项教科研成果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而且由于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因人的主观意识和感情态度的差异,不确定性因素较大。因此,推广教科研成果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条件,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比较,一边吸收,一边借鉴,在创造中加以应用,把原有成果转化或内化为新的知识结构,对原有成果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进而产生新的经验和新的成果。因此,教科研成果推广过程是一个再研究、再创造的过程。

(责任编辑 韩大勇)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课题教学内容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