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雅
摘 要:从不干涉,但要给予必要引导和支持;不以成人的思维定式来限制儿童活动的方式;引导儿童自定游戏规则,使儿童主动用规则的标准管理自己;通过规则游戏,发展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研究规则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关键词:规则游戏;指导策略;规则意识;思维水平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92-01
游戏是儿童认知、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它不仅使儿童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同时也是其学习与发展的最好方式。规则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儿童“玩”,更在于建立儿童的规则意识,在规则游戏中发展其思维水平。文章主要研究规则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一、不干涉,但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强调儿童主动发展的今天,在师生互动上出现了两种误区。一种观点认为,让孩子在生活中主动建构、主动发展,教师只要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材料和时间就可以。结果,教师的作用在这里被忽视,丧失教育契机,孩子的发展受到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孩子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就应该教授孩子,不教怎么能会。于是,有些教育者在指导儿童游戏时不断地干预,阻碍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游戏指导必须是有限的。这是因为,游戏具有一种自我生成与更新的特性,教育者不能完全准确地了解儿童游戏规则及游戏中儿童的言行。例如,儿童玩扑克牌时,教师以伙伴的口吻与儿童共同探讨新的玩法,尝试着在扑克牌中利用数字进行凑数游戏。即大家商定一个10以内的数,可以出不同数量的牌,来凑准这个数。这样,不仅巧妙地把教育目标落实在游戏之中,也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不以成人的思维定式来限制儿童活动的方式
在游戏过程中,要允许儿童做出成人看来“不标准、不规则”的解答。因为成人的经验也是有限的,加上游戏材料和规则比较复杂,如何把玩法用儿童能明白的语言传授给儿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且今天看来“不标准,不规则”的答案,明天也许就会成为最佳答案;即使成为不了最佳,从孩子长远发展来看,激发、支持和保护儿童活动的积极性、思维的创造性是教育的重要价值。例如,儿童玩“地鼠寻宝”游戏时,原规则只准小地鼠走直线,可儿童却在游戏中乐于拐弯走,这样可以增加地鼠入洞机会;还有的儿童为了尽快地使小地鼠挖到金铲子,就减少地板层数目,使原来的4层变成2层~3层。
三、引导儿童自定游戏规则,使儿童主动用规则的标准管理自己
不限制儿童活动的方式,不是说就没有规则。规则是行为和游戏的准则,要使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注意规则的建立,这不仅是教育儿童的需要,同时也有益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在规则建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儿童自定游戏规则,由于是儿童自己制定的规则,孩子们会自觉地按照制定的标准约束自身的行为。比如,在下棋时,最容易出现争执的地方就是“谁先出棋”。如果教师干涉过多,既不利于培养儿童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易使部分儿童产生不服气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启发儿童动脑筋解决问题。孩子们各有高招,有的提出用“猜拳”的方法决定谁先出棋,有的提出用“掷骰子”来解决,还有的提出“上一盘棋谁输了谁先出棋”等等。为了让儿童游戏兴趣不减,教师鼓励儿童自己探索发现,重新制定游戏规则。儿童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中继续发展游戏,激发创造力。例如,儿童在玩“寻宝棋”时,由于宝物过多,记不住藏宝的位置,而使得一盘棋很难下完。于是,有的儿童建议,减少一部分宝物,这样相对降低游戏中有关对记忆的要求,使儿童在游戏初期得以顺利进行。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儿童不再满足这种降低难度的游戏规则,他们逐渐增加宝物的数量。新的规则不断变化,新的兴趣不断注入,新的尝试不断产生,新的挑战满足了儿童成功的需要,也满足了儿童不断接受新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规则意识。
四、通过规则游戏,发展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单纯地用眼睛看,并不能解决知识内化的问题,即使再用语言表达一下,也不能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儿童在相当程度上还要依靠直觉行动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儿童通过摆弄、反复探索规则游戏材料,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在头脑中进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4岁以后的儿童由于思维能力的发展,玩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的愿望逐渐浓厚。根据这一理论,可以开展“设计规则游戏棋”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制作棋、玩棋,充分感受到不同规则产生不同的玩法,规则是可变的。儿童有了这样的意识:任何规则都是人根据客观事实制定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辩证思维。在玩多米诺骨牌时,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发地想出了三种方法:一种是竖立连接,一种是按上面的图案进行接龙,另一种是用多米诺骨牌进行搭建。孩子们不仅积极地投入,而且伴随着游戏过程更易于进行发散思维,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儿童独立思考,充分留给儿童独立思考活动的空间,鼓励儿童标新立异,有不同的想法,尤其是有创意的做法,这样才能发展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幼穗,赵莹.4岁~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02).
[2]董建凤.幼儿园过渡环节游戏开展的实践与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