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清道夫”还是“寄生虫”?

2016-10-31 16:24祁彪王健
民主与法制 2016年21期
关键词:阿芙王海清道夫

祁彪 王健

5月27日下午2时许,北京市朝阳区慧忠北路。一群情绪激动的人手持砖头、管械等,疯狂地砸向一辆白色现代轿车。轿车的前方玻璃被砸出大坑,两侧倒车镜断裂,车身多处凹陷,后方及右侧玻璃已被砸碎。车里的三个人则蜷成一团,直到警方出面将他们带走。

这是近年来罕见的商家和职业打假人之间的公开激烈冲突。这次冲突再次将职业打假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带回到公众的视线。

从1995年开始,职业打假人首次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并迅速催生了以王海为代表的职业打假人群,一度受到社会的“热捧”。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职业打假的队伍,职业打假逐步走向公司化、专业化、流程化,知假买假现象急剧增多,职业打假人开始遭受种种非议。

从最初的全社会力挺,到现在争议四起,职业打假何去何从,是到了该重新审视的时候了。

始于为消费者维权

1994年1月1日,我国第一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称“消保法”)开始正式实行,出于宣传和推广“消费者权益保障、调动民间力量打假制假售假”的需要,包括官方和媒体界在大力宣传消保法本身的同时,急需通过树立“典型”使消保法的理念更加容易地让普通消费者接受,进而用之维权,而民间也需要一个打假英雄的出现,以解被假货荼毒之恨。

1995年,王海以消保法第49条惩罚性赔偿作为法律依据,在北京隆福大厦购买假的索尼耳机获赔成功,从此走上职业打假的道路,恰恰符合了那个时代的需求。

于是,在上百家媒体的轮番报道之下,王海被塑造成了民间打假英雄,有了“中国职业打假第一人”的称号。

与此同时,国家工商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国消费者协会等众多职能部门以及以厉以宁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以河山为代表的一批法学家也都肯定了王海现象。

此后差不多在1996年一年时间里,全国各地涌现了多个“王海”,而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石家庄的郭振清。1995年6月,《河北日报》以《消费者郭振清》为题报道了他学法用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事儿。随后,各家媒体纷至沓来。“敢说话、特认真、热心肠、不收费”,顶着雷锋式打假斗士光环的郭振清,从此走入公众视野。

这一时期,无论是官方、媒体界还是学界,出于推广和宣传消保法的需要,将职业打假人都树立成了“打假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普通公众心中,笃信职业打假人都是郭振清这样雷锋式打假斗士,他们维护了整个消费者群体的利益,是勇于与造假、售假作斗争的时代弄潮儿。

而每年一度的“3·15”,更是这些职业打假人一年一度的盛会。他们带着自己的打假成果,在各家媒体面前侃侃而谈,却对打假背后的利益避而不谈。而媒体出于宣传报道的需要,也乐得将职业维权群体塑造成“维权斗士”的形象,甚至有时还会不知不觉被善于利用媒体造势的职业打假群体利用,助其获得理想的打假效果。

在这样的舆论大环境下,遭遇职业打假人的企业、商家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绝大多数选择吃哑巴亏,为职业维权人赔钱了事,偶有企业或者商家以强硬态度处理这种情况,无不最后搞得自己灰头土脸。

争议渐起

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围绕职业打假人的争议渐起,近些年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以“电缆护假事件”为导火索的“三反王海”运动,通过媒体报道迅速在普通公众中间传播,职业打假群体之间受利益驱使的内斗、逐利本性甚至收造假企业的钱而去打击竞争对手的行为,逐渐让普通公众开始质疑:这群人到底能否为了普通消费者的利益而打假?依靠他们,究竟能否遏制疯狂的造假、售假行为?

此时,媒体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一系列有关职业打假人的负面消息逐渐被披露。

“收钱噤声”是行内通行的潜规则。私下达成协议后,打假人不会将企业的不良行为公之于众。“2004年我收入2000多万,缴税200多万。”职业打假人刘殿林说。

一些“职业打假人”收了“保护费”后,任由问题企业继续生产、销售问题产品;有的用造假手段向雇佣他们的品牌公司索要奖金。

知名打假人杨连弟曾目睹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维权”:“几个人在超市里说货架上的果冻有过期的,连钱都没交就要求赔5000元。”

如果让王海的公司帮助打假,起步价是30万元——这是针对企业的价格,他坦承:“‘职业打假人打假的初衷就是为了赚钱。”“索赔是一项民事权利,打假人可以选择索赔后不举报不披露。”王海说。

更为严重的是,职业打假人时常游走在“敲诈勒索”涉嫌犯罪的边缘。

“曾经在我们公司工作一年的一名员工,是一所重点大学的法律系高材生,自以为已经学会了职业打假的窍门,离开我们公司准备自立门户,第一次‘打假便被以敲诈勒索罪判了四年。”刘殿林说。

而作为职业打假人的直接对手,商家更愿意称之为“恶意买家”“麻烦制造者”,因为商家认为职业维权人完全是受金钱利益驱使,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对商家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会给商家带来各方面的损失,而这些损失会给有的商家带来灭顶之灾。

据1号店表示,仅单单某自营品牌的供应商,就因为职业维权行为而付出了100万元的赔偿数额。同时,为了应对职业维权人的诉讼,1号店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仅接受采访的这位1号店法务人员每周在外面开庭应对诉讼的时间就达三到四天。

某天猫电商表示,遇到职业维权人,除了经济上的损失,最令商家头疼的是职业维权人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还会向天猫的相关渠道反映,从而降低商家的信用评分,给店铺降权。而一旦出现售假情况,商家将会被直接关闭。

阿芙精油表示,职业维权人为了获得更大金额的赔偿,往往会同时大量购买某一款或几款商品,然后与阿芙精油的客服联系要求赔偿。如果说这些现象还在合理范围内,那阿芙精油曾经遭遇的另一件事却完全是吹毛求疵,挤占商家精力。阿芙精油在运营电商的时候,天猫店铺主体有一个变更,从原来的A公司变更为B公司,但变更时间有一定延迟,即平台方没有给我们改当时的页面信息,而这并不是阿芙精油主观的问题,但是它却出现在店里面。被称为“打假第一人”的王海恰恰是利用这个时机,以开具发票公司与实际售卖公司不同为由,与阿芙精油进行了一番纠缠。

与立法本意背道而驰

国内某大型电子零售商和阿芙精油有相同的感受。他们甚至认为职业打假人对市场建立良性秩序并未起到太多作用。

该零售商的法务人员介绍说:“我们遇到大多数的案子都围绕着标签、过期这类问题,或者抓取因电商工作疏忽产生的页面参数错误、宣传问题,多人多地同时购买,先由1至3人投诉或诉讼,其他成员参照索赔,要求退一赔三。真正反映产品质量安全的很少。”他还提到,有打假人篡改小票、带过期商品进商场。

该零售商提供给媒体的一份统计数字显示,在该企业2015年度的消费纠纷案件中,涉及职业打假的案件占到了全部案件的41%。而该企业支付给职业打假人的“调解费”高达344万余元。2016年度有爆发式增长之势。仅1至3月,支付给职业打假人的“调解费”就超过2015年全年,达到了460余万元。

这样的支出在零售企业里普遍存在。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华润万家、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知名品牌企业每年处理职业索赔案件达数百起。通常而言,问题如由供应商的原因引起,零售企业会将赔偿费用转嫁至供应商。这些赔偿费用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消保法出台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现在看来,如果不能对职业打假问题重新审视,不但不能起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作用,反而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阿芙精油表示,最早的时候为了避免给普通消费者的伤害,阿芙精油遇到投诉后,一般会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给予消费者赔偿。但是,由于职业维权人拥有自己的“圈子”,一旦发现某公司某一款商品有问题,且发现商家比较容易沟通和进行赔付,会在取得相应赔偿的同时,将这个消息通过职业维权人间的QQ群或者微信群散布出去,使更多的职业维权人蜂拥而至,通过相似手段获得金钱利益,而这就给商家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有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国共有职业“维权”的QQ群2000余个,每个群的人数多则上千少则数百,相互保持信息的高度互联、互通,一旦发现某个网络销售者、服务者的交易有可乘之机,便群起而攻之。在“打假群”“京东淘宝打假群”“食品药品打假群”等群中铺天盖地都是:“我现在天天给那些药店老板装孙子,这次我要他们怕我!”“我后天干一次试试,如果可以,准备在全国找联盟者,钱途无量。”“本来能赢实体的,但被一些人搞砸了,只能打个程序,要求确认答复的形式违法。”“号外号外,刚才收到我一哥们儿消息,大家可以多去1号店打假,大家不成功也可以威胁l号店退货,大家可以放心去打假。”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打假,形成了消费欺诈者的狂欢,经营者在如此攻击下竟无还手之力。

这就演变成了“商家越害怕为消费者带来损失,对消费者态度越好,反而越会成为打击对象”的逻辑。因此,现在已经开始有商家遭遇投诉要求赔偿后,绝对不会通过沟通协商解决,而是宁可多花费数倍的精力走诉讼渠道,败诉后再进行赔付。

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因为职业维权人的持续干扰而选择这种处理投诉的方式,这也就意味着普通消费者也只能通过诉讼解决纠纷,从而大大提高普通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考虑到维权成本的提高,普通消费者很可能会自认倒霉,放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这与消保法的立法本意正好背道而驰。

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打假人究竟是净化消费市场的“清道夫”,还是不良商业生态孕育出来的“寄生虫”,已经无须再做过多解释。毫无疑问,良性的市场需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的代表!

猜你喜欢
阿芙王海清道夫
太空清道夫
我猜你是开玩笑的
谁更可怜
我 猜 你 是 开 玩 笑 的
大地清道夫——屎壳郎
阿芙:精油护肤品类的十年
第五讲 清道夫是最好的鱼缸清扫工吗?
阿芙的服务
M 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gnesium Alloy Sheet by Friction Heating Single Point Incremental Form ing
折子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