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2016-10-31 16:21王祥瑗
民主与法制 2016年21期
关键词:律师危机法律

王祥瑗

《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7月,中国网民数量达6.68亿,网民规模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互联网已经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但法律的互联网化却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给现阶段的司法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毫无疑问,互联网将改写老的法律业的发展格局,它在给律师业注入新的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在今年5月15日,以律师法颁布二十周年为契机举办的“中国律师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和律师以“法律服务行业如何互联网化”和“律师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为题,深入讨论我国律师服务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律师繁荣的时候不要忘记危机

江平(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讲律师的发展当然就要和当下的环境联系起来,我常常想一个问题,经济市场和律师市场之间是什么关系?到底经济发展了,律师的市场会有什么变化?如果经济滞后了、不景气了,那么律师市场又会如何呢?我想大体可以这么说,经济市场和律师市场会形成一种反比,也就是经济越发展,可能律师市场越不景气;经济越滞后,可能律师市场越繁荣。我不知道这个看法对不对。我把它看作是一种规律吧。在国际上大体如此,但是在中国尤其如此,那么应该说经济市场的发展如果还要使经济很景气,发展了很正常,法律纠纷相对来说就要少一些。那么经济不景气了,市场萎缩了,道德也下降了,纠纷也越多了,我想这个可能是一般的规律吧。

在当前律师服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两大危机。

首先是诚信危机,律师业务的最核心的问题是诚信,足够的诚信换来足够的市场,这是由律师主导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但是也带来了潜在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由于你案件过多,而不努力地很认真地很精心地去办理案件,结果你反而失去了这个市场对你的信任。第二是市场危机,那就是律师市场扩大了,律师的市场对律师说来是主导的地位,律师就越来越变成人们羡慕的事业了。我们的律师队伍在不断扩大,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队伍扩大了,竞争激烈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将来市场会有所萎缩就是过于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更是危机。

应该说,现在我们的律师是大有用武之地,但是不要忘了,身在福境的时候必须要想到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说的危机里面存在着希望,而在繁荣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存在的危机。

律师服务的新挑战

互联网化给律师服务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给传统律师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现有的互联网律师服务平台种类很多,在新的互联网思维下,能否加快适应新的网络模式是关键问题。只有在挑战中不断完善自己,才不会被互联网的新浪潮淹没。

黄翔(法大大创始人):互联网对法律行业的改变到底是什么,从两个方面来看是需求和供给。

首先是需求。互联网实际上重构了一个商业的生态,它在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所以它形成一些新的场景——新的生活的场景,新的工作的场景,也形成了一些新的需求,我们可能以前服务的一些企业是大客户,现在突然发现一些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有大量法律服务需求,并且它对法律服务需求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

另外就是供给。我们服务效率的提升、提升的方式,以及用户与我们律师之间连接的方式这一块的变革和改变,原有找律师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看到目前有大量的线上找律师的平台,已经改变了原有的通过朋友找律师的方式,如何提升我们的效率,未来有一些改变。

李舒(法客帝国创始人、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法律业务的咨询者和提供者双方信息和知识很不对称。首先,现阶段的法律互联网电商平台尽管有些亮点,但是有些从律师或法律需求者的角度来看并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普通老百姓对法律的需求是低频、非刚需的,而律师对法律的需求是持续高频的。在做互联网平台的时候,如果没有抓住双方的需求,没有真正连接用户和律师的思维,那么法律平台就不是一个理想的模式。其次,我们不管做什么样的工具和平台,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基于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做,抛开了这个都是空谈。律师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具备的功能,掌握互联网新的技术,开发出符合客户和时代要求的产品。客户对律师行业和律师个人的信心和信用问题,是一个最重要的使命。

创新精神成就未来早餐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题当然是创新发展,创新需要法律的保障,五中全会公报中也特别提到,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彻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当然包括法律工作。

蒋勇(天同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无讼传媒创始人):法律人的惯病是逻辑思维推理,按程序来做事,缺少创新思维。法律互联网化一定要有创新思维,但这不代表要取替旧的模式、旧的思维。互联网不但改变我们工作方式,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对于律师行业而言,互联网还有另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采用一种逆向思维,也就是法律服务的匹配问题,虽然它是正常的法律人的正向思维问题,但是解决这样的问题是逆向思维模式,把律师标准化,让需要咨询的人来进行匹配。

对于怀揣新思维的年轻律师做一点回应,未来的法律新思维在哪儿?要么学会平台化生存——你们要学会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生存,只不过互联网平台化生存要学会两条。第一,保持充分的好奇心;第二,养成乐于分享的精神,要懂得秀是年轻人最好的条件。我们不但要有创新思维,还要在创新思维中找到好的模式,所以我们要给新思维让开道路。

李海波(金诺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未来青年律师的早餐在哪里?就是专业化和职业化,而不去管互联网,互联网是工具,“互联网+”也是工具。我们只需要把案子做好,就像医生把手术做好一样,走这样的路,而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把不专业的从这个市场中挤出去。随着司法改革,我们看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在往前推进,我们给专业化的律师挤出生存空间来。

危机与挑战并存,律师服务能否在“互联网+”的浪潮中独占鳌头,能否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法律服务,能否让老百姓确实感受到“找得到律师”“请得起律师”“放得心律师”,就看律师如何认识和把握这次律师业的“科技革命”。

猜你喜欢
律师危机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新婚姻法”说道多 听听律师怎么说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建设律师队伍”:1950年代的律师重塑
我遇到的最好律师
停电“危机”
让人死亡的法律
“危机”中的自信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