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6-10-31 06:19庞谢丽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康复

庞谢丽

(广西博白县人民医院,广西 博白 537600)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庞谢丽

(广西博白县人民医院,广西 博白 537600)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效果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时间段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8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功能等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存在较高的护理价值,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创伤性颅脑损伤;神经;肢体运动;生活质量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受到众多相关学者的认可[1-2]。为进一步观察其临床效果,本研究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时间段收治的4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展开了相关研究,尤其观察其在改善患者神经、肢体运动、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护理作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时间段于我院收治的4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24例。对照组中15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5.02±2.03)岁。观察组中16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5.12±1.6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护理前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如吸氧、防感染、降颅内压等内容。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检查、环境护理、病情监测等方面,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心理干预。由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因此护理人员需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积极的疏导措施。同时,鼓励患者大胆说出内心的恐惧,并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以及尽量解答患者的任何疑问,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有力地保障。

(2)认知干预。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此提升患者的配合度以及自我护理意识。同时,采用读杂志、看电视等干预措施增强患者对周边环境的识别能力。为全面保障康复效果,护理人员应于中期及后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即中期使用一些辅助性质的工具来强化患者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如图片、记事本;后期则主要以提升患者注意力、思考能力为中心展开护理,如问题解答等。

(3)康复干预。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在有效评估患者肢体肌力的基础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实施康复护理。同时,加强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如站立、上下楼梯、慢走等训练内容,期间还需强化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如自行进餐、更衣等内容。从而不断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有效避免关节肌肉挛缩。

1.3 评价指标

①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来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同时参照Fugl-Meyer运动量表(FMA)来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功功能改善程度。②参照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OL)来评定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总共包括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功能4个条目,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约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 I H S S评分分别为(26.02±3.28)分、(26.10±3.02)分,但两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5.24±2.04)分,对照组为(21.03±2.38)分。综上可见,护理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与对照组形成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9.05)。

2.2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FMA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F M A评分分别为(73.25±4.22)分、(73.35.10±4.02)分,但两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为(87.08±6.05)分,对照组为(79.28±5.31)分。由此可知,护理后两组的FMA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但观察组有明显上升,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75)。

2.3 对比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功能等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分)

3 讨 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很大一方面对该类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大量研究发现,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恢复程度的高低与早期是否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存在很大的关联性[3-4]。鉴于此,给予该类患者在康复护理干预很有必要,也很重要。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性强的护理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康复干预等护理措施多角度地提升临床治疗质量。一方面,心理干预可予以患者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而认知干预则能在读杂志、看图片等措施下提升患者的记忆力及理解能力等;另一方面,康复干预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1] 魏小英,王雪艳.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7):127.

[2] 盛芳芳.康复护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的影响[J].大家健康,2015,9(24):213.

[3] 杨志平.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采取心理干预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149-150.

[4] 张 梦,薛东华,付 琳.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1):199-200.

[5] 陈雪芳.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32):7314.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

B

ISSN.2096-2479.2016.07.069.02

猜你喜欢
创伤性颅脑康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体会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