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6-10-29 01:40:31宋巨玲李晶飞郑力维
河北职业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考核

宋巨玲,李晶飞,郑力维,辛 华

(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宋巨玲,李晶飞,郑力维,辛华

(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矿山机电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为了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符合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课程开发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行业引领、企业主导、学校参与”的思路,根据矿山机电专业工作岗位和任务对煤矿机械零部件知识和能力提出了要求,明确课程内容,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组织,同时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院矿山机电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职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机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是知识体系,内容庞杂,各章节似乎互不关联,课程教学内容与产业脱节,不利于学生对岗位工作过程的总体认知。在教学模式上大多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课程在实施上缺乏对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为了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适应矿山机电专业的需要,体现“工学结合”内涵,解决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使其所涵盖的知识实现向职业能力转化,课程开发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行业引领、企业主导、学校参与”的思路,根据矿山机电专业工作岗位和任务对煤矿机械零部件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明确课程内容,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组织;对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1.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首先课程教学团队在企业调研、企业专家座谈及毕业生访谈等调研形式的基础上,对矿山机电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进行了充分地分析。确定了矿山机电专业6个岗位群中与本课程有关的4个职业工作岗位:主、副井提升岗位、采掘运岗位、矿井通风、排水岗位、矿井压气与抽放岗位。依据职业工作岗位,教学团队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二是学生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岗位?三是学生需要具备什么职业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针对这三个问题形成了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具有煤矿机械常用零部件的日常维护、检修能力的同时,不仅使学生掌握煤矿机械常用零部件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心。最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项目和任务的设计

课程教学团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原课程内容中的不符合矿山机电专业设备运行与维护岗位需求的机械零部件设计部分舍弃。并且将原课程的知识体系改变为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行动体系——项目式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项目设计时,涉及到以何种零部件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选择载体的依据是一定要体现职业性、典型性和针对性。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矿山机械零部件中常见的矿用减速器、小型风机的传动装置、矿用联轴器、矿井提升机的制动器四种典型零部件作为载体,设计了四个学习项目,即矿用圆柱齿轮减速器拆装与分析、小型风机的传动装置—带传动分析、矿用联轴器的拆装与分析、矿井提升机用常闭式后置油缸盘形制动器的拆装与分析。在项目中依据岗位工作任务设计了各项目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将原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到项目任务中,有序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和项目。具体内容如下表:

根据矿山机电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课题组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设计了本课程的五个能力训练项目:工作现场破损直齿圆柱齿轮的配制及工作图的绘制,工作现场破损斜齿圆柱齿轮的配制及工作图的绘制,减速器低速轴与齿轮间键联接类型及尺寸选择,上下箱体安装定位方式,螺纹联接、轴承端盖与箱体联接方式的选择,矿井提升机用减速器高速轴与电动机轴齿轮联轴器的技术改造,常闭式后置油缸盘形制动器常见故障的分析。

以上载体、项目、任务的设计及教学内容的选取充分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1.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本课程采取了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每一个任务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完成的:

(1)课前:布置任务,教师布置任务和相关资讯问题,学生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学生按照工作任务要求和资讯问题的引导进行相关调研和资料的查询,并且自主探究学习的重点。

(2)在课上的教学环节为:资讯交流,教师和各组就资讯问题的内容进行对新知识与技能认识的交流;布置任务,布置本次课的任务;相关知识学习,为完成本次课的任务而进行的与任务相关的知识的学习。在此环节,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的同时通常会围绕教学的重点知识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重要知识的理解。随着学习过程的逐渐深入,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在此环节尽量做到教师讲授的越来越少,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越来越多;制定计划,确定为完成本次课任务需要采用的方法,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和步骤;任务实施,学生分组完成任务的过程;检查归纳,对任务成果进行检查归纳;评价总结,组内互评、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凸显,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但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要求也提高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宏观把握,又要注意微观分析,同时要控制整个课程流程以及在任务说明和实训指导当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

2.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头脑风暴法:针对在课前教师布置的资讯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观点,检验学生信息获取情况的同时,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启发引导法:在知识讲授环节,针对某些重点内容教师设置一些思考问题或工作案例,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回答情况进行总结性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在任务实施环节采取将学生分组的方式,来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每一组4~6人,推荐一名组长,由组长分配其成员的角色,有主持人、记录员、计时员、成果汇报员。并且在每一次任务中进行角色轮换,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等社会能力。

(4)讨论式教学法:在决策计划环节通过学生讨论,制定完成任务的计划和方案——这种教学方法培养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5)现场参观教学法:在进行四个项目的学习时,组织学生到矿山使用各种设备的现场参观,并请现场的企业人员对减速器、联轴器、制动器等给予现场操作和讲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同时参观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课程的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过程性考核评价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平时考核成绩,即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的考核,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二是通过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反映出的能力水平与职业态度进行考核,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在任务考核中采取多元化考核,由小组自评(占3%)、小组互评(占5%)、教师评价(占12%)组成;三是阶段性考核,共分为两个阶段考核,即项目一完成后、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完成后分别考核学生对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技能的学习效果,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四是终结性考评,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应知应会内容的学习效果,要求用笔试方式进行考核,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前进。

四、结 语

经过教学检验,学生普遍反映良好,本课程取得以下初步成果:

1.在教学思想上:力图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将课程的知识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实现任务驱动教学,增加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训练内容,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

2.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小组的方式开展项目训练,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多元化和过程化的考核像一条纽带,将教与学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016-04-06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JG2014020234)

宋巨玲(1969-),女,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考核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12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8年8期)2018-06-26 06:43:40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导入方法研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3:49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7:49
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23: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