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2016-10-29 01:40:32
河北职业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学岗位实训

张 莉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1)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张莉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1)

“工学结合”反映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即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育,共同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文章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工学结合实践中总结归纳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的几点建议。

工学结合;市场营销;实践教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等国际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育人思想,是符合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自身特点的专业教学模式。为了解决就业难、就业岗位契合度的问题,很多学校都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核心,希望能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真正适应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生一边学一边做,既是学生、也是员工,课堂也与岗位合二为一,将“工”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但工学结合不是简单的“2+1”或“2.5+0.5”,它是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的。市场营销专业从专业特点上来说属于“软”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时存在诸多难点,如职业岗位的针对性较弱、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能提供的岗位或项目较少、学生可选择的岗位比较单一、操作难以考评等。本文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对市场营销专业在“工学结合”中的实践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工学结合的模式

经过课题组几年的探索,总结出对于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的最适合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模式一:引企入校

学校提供设备和场地,把企业一个工段引进校园,企业提供技术人员,并对师生进行培训,通过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完成生产任务。学院曾和阳光保险公司合作,企业投资在院内建立了一个呼叫中心,将客户服务这项工作设置在学院内,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设备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训师资不足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成本,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

(二)模式二:工学交替

学校提供师资、设备和场地,企业提供产品和相关宣传资料,学校产教结合、工学一体,通过学生教学实习进行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企业根据完成的销售量和市场开发情况须向学生支付一定的工资和老师加班费。如学院和娃哈哈集团合作建立了一个娃哈哈教育实践基地,大一、大二营销专业的部分课程,如“市场调查分析与应用”、“现代推销技术”、“广告实务”、“促销技能训练”都可以根据企业的真实业务来完成课程实训,覆盖以学校为中心、周边场镇在内的区域。期间企业师资和专业老师一起对学生实践进行指导,以便顺利完成课程任务。

(三)模式三:专家讲座

一方面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把企业的“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带到学校,针对大一的学生讲座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社会素养培养方面的,针对大二学生的讲座内容主要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另一方面,企业把一线技术人员送到学校,学校专家针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强化培训,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四)模式四:模拟公司

不是所有的学校和专业都能完全通过校企合作来开展工学结合,专业学生比较多,但合作企业有限,提供的岗位也有限,所以学院自己创立了一个校内实训公司,用以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训需要。实训公司按照正规企业的运作方式进行运作的,有完善的企业制度和文化,除了总经理由专业老师担当,主要起到指导作用,其他岗位均由学生担当,每次能容纳100人左右同时实训。学生从大一的认知,到大二的专业培育,大三的创新创业综合训练都可以依托实训公司的运行来展开。

(五)模式五:技能大赛

这种模式有两种具体操作类型:

一是企业冠名或赞助专业技能大赛。例如“营销策划大赛”,每年竞赛学院都会引入几个企业参与,企业提供具体项目和产品,提出要求,指导老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完成策划书的撰写,最后由企业来充当评委进行策划书的评审,并对一些优秀团队进行奖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边学一边做,能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企业、了解岗位要求。

二是学生组建模拟公司完成自选项目。例如:“营销实训大赛”,学生首先组建模拟公司,在实训公司完成公司注册等公司组建的相关环节;然后对校内和周边学校的师生需求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再根据调研结论,选择项目,找货源。每个模拟公司自主会计核算、营业、宣传、采购等工作,校内摆摊销售商品。学院提供场地、部分设备,教师负责指导和过程的监控,学生作为主体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从中积累营销经验,获得实践性的锻炼机会。

(六)模式六:学分置换

在第五学期,部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训通过学分置换的方式在企业完成。企业师资和学校老师一起完成学分置换方案的设计,课程需要完成的项目都有相对应的企业实际工作项目,由企业师资负责指导,校内老师进行配合,任务完成后由学生填写学分置换方案,最后的成绩中企业师资评分占80%,校内老师评分占20%。

(七)模式七:软件模拟

一方面学院想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环境,能有更多岗位选择;但另一方面企业又很难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在这种矛盾情况下就可以选择用软件模拟工作环境。

通过以上具体操作模式,能全方位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阶段

任何人才培养都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这需要我们首先要清楚在学生的不同阶段如何有效利用不同的工学结合模式,其次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分成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认知阶段

学生进入一所学校、一个专业、一个行业,首先需要的是对自我、企业、岗位、行业的认知。大部分学生的认知阶段都出现在大一,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专业入学教育、各类社团活动、实训公司、教育基地、企业参观等途径对企业、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通过先天特质沙盘对自我进行认知,初步培养职业意识。

(二)提高阶段

进入大二,学生对企业、社会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也基本明确了自己将来可以从事的岗位,这个阶段的工学结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运用专业专项技能,理解企业所需岗位人才的基本条件,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因此,这个阶段的工学结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一是在专业课程中的工学交替;二是引企入校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订单班”;三是通过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四是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开展专业讲座。

(三)创新阶段

大三的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这个阶段的人才培养重点就放在了如何加强知识的多元化、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从而为做好就业创业准备。因此,这个阶段的工学结合又分成三个层次:

1.学分置换。第五学期一部分学生会进入企业开展课程实习,营销综合实训的学分也将由企业指导老师和专业老师一起来鉴定。学生在工作的同时也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校内实习部分。因为每届学生都比较多,很难同时将三百多名学生送到企业参与学分置换,因此,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里引入了VBSE,在校园内构建了一个虚拟商业社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适合的岗位开展实习。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典型单位、部门与岗位的系统模拟,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训,认知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部不同组织、不同职位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培养学生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解决了学生校内实习问题。

3.创业技能大赛。在经过了VBSE培训后,学生将进行创业技能的培训,这个训练也是通过模拟软件,一边做一边学,最后用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一些比较好的项目可以进入创业孵化阶段。

4.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这个阶段仍要完成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岗位任务来完成,指导老师都会在学生离校前建一个QQ群,随时在线做指导,这也帮助学生快速熟悉其岗位。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细节

为了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也进行了修订。

(一)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根据企业提出的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什么,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在调研的基础上和企业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二)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我们在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支撑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构理论教学体系,整合课程,夯实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进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让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互补性、连贯性、层次性和多元化的融合更加明显。

(三)改革考核方式方法

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逐步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方法。营销专业所有的专业课都取消了过去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建立了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考核、竞赛考核等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并且在评价团队中引入行业企业人员,个别课程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

(四)按照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优化人才培养环节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求所有的专业课都要有实训实习课时。通过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真实任务进课程、进课堂,专业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做,将BPL教学法用到了实处。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优化了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达到企业满意,学生接受,老师认可,社会肯定。

四、总 结

高职院校因企业的生存而生存,因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把学院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从企业进学校、企业进课堂、学生进企业、老师进企业等多个方面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从而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魏巍.“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的探索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0,(6):102-103.

[2] 李爱英.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科技,2015,(10):120-121.

[3] 唐高平.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再探索[J].教育评论,2011,(1):24-26.

[4] 刘艳.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市场,2015,(2):63-65.

[5] 胡安娜.高职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途径[J].职业时空,2015,11(3):67-71.

2016-03-29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重点教研项目“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张莉(1978-),女,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网络营销、渠道营销。

猜你喜欢
工学岗位实训
盐工学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