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

2016-10-29 01:40蒋丽云朱军明
河北职业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导向

蒋丽云,朱军明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

蒋丽云,朱军明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目前仍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使用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针对课程教学现状,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理念出发,探讨了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教学实施策略。

工作过程导向;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

应用文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的重要工具。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斯里曾指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写作能力的培养,能写好现代应用文是大学生基本的能力与素质要求。”[1]目前应用文写作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文化基础课程,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教学内容与实际使用脱节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如何让学生触摸到应用文写作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脉搏,继而从容应对岗位中写作任务,一直是授课教师亟待解决的困惑,“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将为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全新的视角和路径。

一、工作过程导向产生的背景

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其核心是“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对生计以及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2]这一新型职业教育模式一经传入我国,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以姜大源教授为代表的职教专家,在学习德国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框架,在实践和推广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课程作为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自然要为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主张突破学科型的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切入口,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学习者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无缝对接,这样的课程开发理念显然更契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3]2008年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选明确将“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4]纳入评审标准,标志着这一课改理念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与推广。

(二)符合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要求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培养学生实际写作技能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基本依据文种划分来安排教学内容,按照“概念+格式+范文+练习”的教学模式单向讲授,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掌握应用文的结构就等于会写作,需要时借助网络上的范文复制模仿即可,由于平时缺乏应有的积累和训练,在工作岗位中碰到写作任务时,往往陷入“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的窘境。从企业调研反馈的信息看,有的学生甚至连最简单的请假条都写不好,更不用说根据工作需要撰写相对复杂的应用文了,课程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效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突破了以文种划分的学科体系,而是以工作情境为载体重塑课程结构,依据工作过程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再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实现培养学生实际写作技能的目标。

(三)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状况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待学习缺乏自信心,学习情绪不够稳定,学习意志力不够坚定,自控能力较弱,学习动机水平偏低,“短视症”相对明显,对趣味性、操作性较强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内容往往提不起劲。应用文写作在高职院校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的,其受重视程度远不如专业课程,加之应用文文种繁多,程式化较强,现行教材陈旧,理论冗多,案例远离生活,难免给学生留下单调枯燥的第一印象,如果授课教师仍习惯于满堂课讲理论或者进行单纯的写作训练,课堂教学难免陷入僵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主张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淡化文种的概念,强化文种的功用,以典型的工作情境为线索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置身现实的工作环境进行体验式学习,从而搭建起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桥梁,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凸显课程的实用性,也更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更易激发学生的主观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一)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在课程设计中,要突破以文种建构课程的设计模式,以职业活动为线索重新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工作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意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接轨,使教学内容与实际运用紧密联系,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素质本位,能力核心是课程设计的主线,课程设计要围绕学生日后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文书撰写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展开,将知识传授融入能力训练,用“做中学、学中练”的方式开展教学,并制定系统的实践能力考核标准,全面强化能力培养,凸显工学结合的职教特色。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调整现有的以文种分类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体系,遵循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针对性地设置“职场求职”、“职场沟通”、“职场创业”三个与职场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通过七大典型工作任务的设置来明确学习目标,并按照完整的工作程序设计教学活动,将工作项目转化为课程具体的能力训练任务。这样的教学内容体系模糊了文种类别,课程结构由原来的根据知识相关性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转变为按照工作任务相关性建立起来的行动体系。

教学情境、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分配表

五、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情境化、模块化

“孤立于写作环境之外”的教学内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而真实可感的情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大大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距离。情境的创设应紧紧围绕工作过程,注重与目标岗位的对接,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以身代入进行写作,从而解决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是指在预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将同一类型职业能力的相关内容组合成独立的教学模块,根据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基础,适当“批量化”的教与学,而不是仅仅学习单一的应用文种,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进行反复训练,不同的教学情境也可以安排部分相同的学习任务,“重复的不是内容,而是过程”,[5]用系统化的反复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目标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自主化、协作化

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令,容易形成“学写作——看写作——听写作——愁写作”[6]的恶性循环。应用文写作技能的提高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预先设置的教学情境,确定学习目标,归纳写作要点,完成写作任务,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始至终充当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让小组成员分角色演绎,各司其职,同时又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工作过程中的写作任务。团队协作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同时加强了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助于发挥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将职业素养充分融入应用文写作的学习中,使教学形成连环效应。

(三)考核方式的多元化、阶段化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应用文写作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闭卷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真正督促学习过程,检测学习成果,一些同学平时对待写作敷衍了事,考前通过临阵磨枪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日后在工作中遇到写作任务,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必须立足过程导向和全面发展,建立灵活多元的课程考核方式,弱化结果考核,重视过程考核和多维评价,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都纳入到课程考核中,以项目任务为单元,设置活动记录和评价环节,评价内容涵盖任务完成情况以及项目完成过程中体现的职业素养,如团队合作情况、人际沟通情况等,实施多元主体评价,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及时、客观、有效地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对传统的以文种构建为基础的学科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开拓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新领地。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变并打破目前课堂教学枯燥沉闷的窘境,揭示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独特魅力,改变人们对应用文写作的片面认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 高淑红.高职《应用文写作》“三段递进式”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2] 王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应用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07,(1).

[4] 百度文库.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J/OL].http://wenku.baidu.com/view/11f862e19b8968 0203d82562.html.

[5] 高小艳,欧阳静.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文写作系统化教学设计[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10).

[6] 彭翠.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2,(1).

2016-04-08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2014-2015学年度教研教研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研究——以《应用文写作》为例”的成果之一(2015cxjky0220)

蒋丽云(1982-),女,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偏向”不是好导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论“内外兼修”模式下高职应用文写作第二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