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顶岗锻炼管理模式探究

2016-10-29 03:56刘青海
邯郸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企事业顶岗单位

徐 艳,刘青海

(1. 河北传媒学院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71;2. 邯郸学院 社会科学教学部,河北 邯郸 056005)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顶岗锻炼管理模式探究

徐 艳1,刘青海2

(1. 河北传媒学院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71;2. 邯郸学院 社会科学教学部,河北 邯郸 056005)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选派教师到行业一线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是有效途径,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与政策支持和指导,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沟通,共同参与管理,建立一套细致高效、贯穿全过程的管理模式,校企双赢,服务区域经济。

高校;顶岗锻炼;管理模式

为提高河北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加快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河北省政府和教育厅组织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申报工作,于2015年初确定了华北航天工业学院等10所本科高校为第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

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已有高校不断认识到这个问题,注重从业界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任教。但由于业界人事约束政策等原因,师资队伍的引进绝大部分还是从应届毕业生中直接招聘,尽管招聘的学历学位门槛不断提高,但是这些教师年龄普遍较小,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一线,缺乏行业工作经验,这种情况导致他们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为适应学校发展,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求,不少高校开始筹划组织教师顶岗锻炼工作,要求符合条件的教师到行业一线顶岗锻炼,参与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际工作,并将顶岗过程中所学及时转化到教学中去,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熟悉工作,顺利转换角色。

一、教师顶岗锻炼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到行业一线顶岗锻炼,教师们普遍能够接受并且也有较高的意愿,希望到实地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提高实践能力。但是因为顶岗锻炼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还涉及到接收教师的企事业单位,因此在实际运作中难以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政府和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尤其对于主动启动顶岗锻炼工作的高校来说,更盼望能够得到政府和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而不仅仅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经费支持,有能力制定更多的激励措施,激发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积极性;二是学校和企业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够明确,导致学校将教师送出去后不容易掌控具体顶岗情况,企业因认识问题等原因缺少更大的动机和兴趣,在分配岗位等问题上存在随意安排、专业不对口等情况;三是对于高校来讲,送教师进企业顶岗尚在摸索阶段,学校方面对顶岗锻炼的过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监控工作不够细致,不能和企业合作共同对教师的顶岗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导致一些教师的顶岗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教师顶岗锻炼管理模式

为切实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我省一些本科高校已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要继续顺利推进这项工作,还需建立一套包含政府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协商、校企共同介入的管理模式。

(一)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政策指导及支持

一直以来,教师顶岗锻炼一般指职业技术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之一,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指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但对本科院校并没有类似的政策和规定。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本科人才,因此,较强的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及实践操作能力,是此类高校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也就是说,教师仅仅具有理论知识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派遣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锻炼是提高教师这方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缺乏政府及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明确政策指导和支持的情况下开展这项工作,高校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出现各种问题,仅仅依靠高校自行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文件,无法保证与企事业单位的协调沟通,不能有效实现管理实施,势必影响锻炼过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建议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遴选出河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后,及时给与政策指导和支持,尤其在关键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发挥政府高瞻远瞩、统筹协调的能力,下发相关文件,要求转型试点学校逐步培养起一支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比较了解行业一线发展状况、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第二,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应明确指出派遣教师顶岗锻炼是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提高各试点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程度。第三,上级的政策及指导性意见中应明确试点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尤其应有对企事业单位的激励措施,激发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64。同时应要求企事业单位在接到高校派遣教师顶岗的请求后高度重视并密切配合,提供适当的岗位,与高校加强沟通协调工作,共同管理,达到预定目标和效果。

(二)高校应建立并完善教师顶岗锻炼管理体系

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需学校和二级学院共同分工制定与形成。学校人事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教师顶岗锻炼工作的整体规划及实施办法等指导性意见,提出教师锻炼期间的课酬核算办法,提高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积极性,规定考核办法,尤其注重锻炼后的跟踪考核;二级学院应根据各专业发展建设情况,结合教学改革需求,制定本单位教师顶岗锻炼实施细则,明确符合哪些条件的教师需要锻炼、本单位的申报审批程序、考核办法等。

2. 规范教师顶岗锻炼的选派程序。教师的选派需由学校和二级学院共同负责。符合条件的教师提出申请,填写《教师顶岗锻炼申请表》及《教师顶岗锻炼计划》,由所在单位审核后报学校顶岗锻炼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报教务处、人事处等职能管理部门备案。学校和二级学院在进行审核时应按照专业特点和需求、教师个人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优先考虑教学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青年骨干教师。

3. 着重落实顶岗锻炼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企事业单位的落实应同教师的选派工作同时进行,防止出现教师入选后无处可去、因专业不对口企业随意安排岗位的情况出现。学校和二级学院应优先联系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是这些基地的工作内容与学校设置专业基本对口,方便安排岗位;二是基地已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积累了一定的合作经验,在洽谈协商顶岗锻炼事宜、进行跟踪管理时更为便利;三是教师可利用锻炼的机会了解学生实习实训情况,找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顶岗锻炼。除学校联系的锻炼单位外,也鼓励教师自行选择企事业单位,但应加强考察和审核,强调必须与教师所授专业相关。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锻炼岗位和要求、管理和考核办法。[2]45

4. 明确岗位及任务。无论学校还是教师个人联系顶岗单位,都务必与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商议好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及教师入岗后的具体实施细则。二级学院、接受教师顶岗的单位以及教师应签订《教师顶岗锻炼协议书》。协议书因人而异,主要内容为教师顶岗锻炼的具体内容及锻炼目标,要求教师深入工作一线,熟悉业务流程、岗位要求及标准,掌握本专业发展动态,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努力提高实践能力。

5. 加强教师进企业后的管理。在校企双方的合作协议中,尤其应明确高校和企业在顶岗锻炼工作管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进企业后,学校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要不定期下企业进行抽查,二级学院负责对教师锻炼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走访,及时与教师联络沟通,掌握实践情况,严格审核顶岗记录等材料;企业应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可安排帮带师傅,对教师进行入职培训,介绍本单位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无论是安排教师到普通的一线岗位进行锻炼,或者安排教师参与技术改革等工作,企业都应将教师与职工一视同仁,出现问题及时向高校进行反馈,如实填写《教师顶岗锻炼记录》和《鉴定意见》。

6. 严格顶岗锻炼教师的考核工作。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文件时,为激励广大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如可将锻炼时间核算为课时量,有锻炼经历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等,但这些需在考核合格的条件下才可进行。严格顶岗锻炼教师的考核工作,不能只依靠教师的锻炼记录及企事业单位的鉴定意见,应更多地将锻炼与后期的教学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因此,考核分为阶段性考核和锻炼结束后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的跟踪考核。阶段性考核以教师的锻炼记录及顶岗单位的鉴定意见为依据,跟踪考核则要根据教师返校后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能力提升情况进行。后者的目的即督促教师总结反思,整理顶岗锻炼过程中亲身体验到的工作经历及与专业相关的先进技术等,充实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改革,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工作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应用型高校教师顶岗锻炼的目的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顶岗锻炼工作的跟踪管理,即锻炼经历向教学一线的转化是考核的重点。只有学有所用才可以为顶岗锻炼画上圆满的句号,整个顶岗锻炼过程才可以圆满结束。

图1 教师顶岗锻炼过程管理流程图

三、转换观念,将接收教师顶岗锻炼作为企事业发展的又一契机

作为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合作开展教师顶岗锻炼工作也存在一些顾虑,如可能要打乱一些岗位的设置,教师顶岗时间有限,不是本单位正式职工难以管理,一些技术和生产流程属于机密等等。这些在之前与高校的洽谈过程中可以明确提出,双方深入沟通协商较好的解决办法,签订协议。高校教师具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创新意识和科研改革意识较强,且具有相当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当他们进入一线岗位时,会积极思考遇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在签订协议时,如有需要,企事业单位可提出合作研发、技术改革指导、员工培训等要求,这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充分体现。校企协同发展,也将会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周丽华.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的创新[J]. 教育与职业,2015(9).

[2]吴静.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工作管理的探讨[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责任编辑:李俊丹 校对:苏红霞)

G651

A

1673-2030(2016)01-0108-03

2015-11-05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1501504)

徐艳(1979—),女,河北沧州人,河北传媒学院教务处教学管理科科长,讲师,硕士;刘青海(1964—),男,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企事业顶岗单位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浅谈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
协办单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优做强工会企事业的几点思考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