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蓓蓓
(邯郸学院 地方文化研究院, 河北 邯郸 056005)
太行山文书所见抗战初期甘泉账册及其史料价值
邹蓓蓓
(邯郸学院 地方文化研究院, 河北 邯郸 056005)
太行山文书收录甘泉账册共39件,保存完整,内容丰富,集中性强,其中 33件账册记载了抗日战争初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涉县甘泉村各甲每户缴纳物料、钱粮及往来账目,包括米面麸料账、柴米账、款账、花户账、粮账、来往账及其他账目等,展现了抗战初期涉县甘泉村百姓社会生活实貌,对于研究华北乡村经济史、社会史、生活史以及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太行山文书;抗战初期;甘泉账册;史料价值
邯郸学院太行山文书中心藏有一批涉县甘泉账册,分别存于太行山文书第一箱第5包、第15包,时间自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共39件,除HTX01B050003《中华民国四年正月甘泉村孝社规矩账》、HTX01B050006《道光廿三年正月廿四日宁同春分家居、钱粮账》、HTX01B050011《民国二十年涉县甘泉乡六甲粮账》、HTX01B050012《民国十一年二月涉县甘泉乡六甲粮账》、HTX01B150023《宁宽等钱粮账》、HTX01B050024《晚清宁松等取钱粮账》6件外,其余均是抗战初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账册。从类型来看,分为米面麸料账、柴米账、款账、花户账、粮账、来往账及其他账目。从内容来看,各类账册封面记有时间、名称、地域等,封面中间有设立时间,如“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二日立”;左侧有账册名称或保甲数,如“起面账”或“第伍甲”;右侧记有地域或甲长姓名,如“甘泉乡”或“宁凤翔”。第2页记有征收标准,如HTX01B150003《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伍甲起米面夫料账》“每亩起面叁斤/门头起面壹斤半/每亩起米壹升/门头起米伍合/每亩起夫料贰斤/门头起夫料壹斤/夫料各半上。”自第3页起,记载各甲每户缴纳账目内容及款项等,包括缴纳种类和数量,并用记账专用的数字符号苏州码记录缴纳金额。这些账册生动详实的记载了抗战初期涉县甘泉村各甲每户缴纳物料、钱粮及往来账目,包括米面麸料账、柴米账、款账、花户账、粮账、往来账及其他账目等,反映了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涉县甘泉村实行保甲制度作为基层社会控制的工具,强行摊派、催征赋税筹措经费的情况,是研究抗战初期华北乡村基层社会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夏、商、西周,属冀州域;春秋,属晋;战国初属魏,后属赵;秦,隶属邯郸郡;西汉初,始置县,属冀州魏尹,因人们来入涉(徒步过河)境内清漳河,故称涉县。民国初年,废府制,隶属河南省豫北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涉县抗日政府成立,隶属太行区。1940年,冀太联办成立,属于联办治下的漳北办事处。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属于边区政府治下的太行区五专署;1945年11月改属六专署,1946年3月复改属三专署;1947年1月,三专署改为五专署;1948年1月,改隶六专署,后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属华北行政区太行区六专署。1949年3月六专署被撤销,涉县复回归五专署;5月太行区区划取消序列编号,涉县被划归安阳专署;8月河北人民政府成立,涉县划归河北省邯郸专署。从1949年8月至今,涉县均隶属于河北省。[1]963
现今涉县地处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隅,纽连河北、河南、山西省七县(市)。东以青阳山、玉露岭、老爷山为界,与武安市、磁县毗邻;西以黄栌垴、大寨垴、马鞍山、黄花山、四幅眼垴为界,与山西省黎城、平顺县相连;南与河南省安阳、林州市隔漳河、浊漳河相望;北界羊大垴、界牌山、左权岭、天晶垴,与山西省左权县接壤。今甘泉村隶属于西达镇,位于西达镇政府驻地东南6公里处,东与磁县交界。明成化年间,宁、王二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因村后有三股泉水,原称三泉村,后取甘甜泉水之意改名甘泉村,辖自然村二道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谷子和豆类,果品有柿子、花椒、木了等。
据《涉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推行“保甲制”,一般以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十保为一联保,形成县、区、联保、保、甲五级政体。涉县共编213保,28个联保,3个区。[1]963甘泉账册封面印有“涉县第二区第二十四保”红色印章,第二区区署设在固县镇,该区六十四保,甘泉村位于二十四保,故当时应为涉县固县镇甘泉村。据甘泉账册记载涉县甘泉村共九甲,152户,一甲17户,二甲18户,三甲18户,四甲18户,五甲16户,六甲17户,七甲17户,八甲15户,九甲16户。①HTX01B050005《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二日涉县甘泉乡起面账》,邯郸学院太行山文书中心,第一箱第5包。以傅、宁二姓为主,兼有王、赵、申、张、谢、杨、贾等小姓,粮食作物有米、面、豆、柴、草、葱、南瓜等。
涉县甘泉账册39件,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包括米面麸料账、柴米账、款账、花户账、粮账、来往账及其他账目等,其中33件为抗战初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账册。这些账册封页记有“甘泉乡”字样,印有“涉县第二区第二十四保”红色印章,时间自清道光二十三年至民国二十七年,故笔者将这批文书暂定为“晚清民国涉县甘泉保甲账册”。
表1 涉县甘泉村米面麸料账
(一)米面麸料账
米面麸料账12件,分别为HTX01B050005《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二日涉县甘泉乡起面账》、HTX01B050007《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九月十二日涉县甘泉乡起米面账》、HTX01B150002《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陆甲起米面夫料账》、HTX01B150003《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伍甲起米面夫料账》、HTX01B150006《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肆甲起米面账》、HTX01B150007《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叁甲起米面账》、HTX01B150008《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贰甲起米面账》、HTX01B150010《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壹甲起米面账》、HTX01B150016《中华民国廿七年九月十二日涉县甘泉乡出入夫料账》、HTX01B150019《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玖甲起米面夫料账》、HTX01B150020《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捌甲起米面夫料账》、HTX01B150022《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柒甲起米面夫料账》(见表1),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涉县甘泉村一至九甲缴纳米、面、麸料等粮食账目,反映了1938年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涉县甘泉村征收米、面、麸料等粮食情况。
从米面麸料账来看,缴纳品种有米、面、麸料等,记载了1938年国民政府向涉县甘泉村各甲每户摊派米、面、麸料的具体数量,缴纳完成后用“过”字标示并用笔圈起。HTX01B050005《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二日涉县甘泉乡起面账》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二日起涉县甘泉村一至九甲缴纳白面账目,第2页记“每亩白面二斤/门头白面一斤”,自第3页起记载各甲每户缴纳白面的数量,若缴纳白面不足用“收米顶”,最后记载了各甲户数及缴纳白面的总斤数。HTX01B150002《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陆甲起米面夫料账》、HTX01B150003《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伍甲起米面夫料账》、HTX01B150006《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肆甲起米面账》、HTX01B150007《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叁甲起米面账》、HTX01B150008《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贰甲起米面账》、HTX01B150010《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壹甲起米面账》、HTX01B150019《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玖甲起米面夫料账》、HTX01B150020《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捌甲起米面夫料账》、HTX01B150022《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柒甲起米面夫料账》,分别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起涉县甘泉村保甲长征收各甲每户米、面、麸料的明细账目,且与HTX01B050005《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二日涉县甘泉乡起面账》记载的各甲户数、征收白面数量等相吻合。账册第1页记“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Ⅹ甲 甲长ⅩⅩⅩ”,第2页记征收米、面、麸料标准“每亩起面叁斤/门头起面壹斤半/每亩起米壹升/门头起米伍合/每亩起夫料贰斤/门头起夫料壹斤/夫料各半上”,自第3页起记载每户缴纳米、面、麸料的具体数量,这些账册反映了涉县甘泉村国民政府按户摊派、按亩抽收粮食的情况。
表2 涉县甘泉村柴米账
(二)柴米账
柴米账9件,分别为HTX01B050001《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涉县甘泉乡第一甲起柴米账》、HTX01B150001《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涉县甘泉乡第六甲起柴米账》、HTX01B150004《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涉县甘泉乡第五甲起柴米账》、HTX01B150005《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涉县甘泉乡第四甲起柴米账》、HTX01B150009《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涉县甘泉乡第二甲起柴米账》、HTX01B150011《涉县甘泉乡起柴米账》、HTX01B150017《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涉县甘泉乡第七甲起米柴账》、HTX01B150018《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涉县甘泉乡第九甲起柴米账》、HTX01B150021《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涉县甘泉乡第八甲起柴米账》(见表2)。其中HTX01B150011《涉县甘泉乡起柴米账》封面残缺,疑为第三甲起柴米账,而HTX01B050005《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二日涉县甘泉乡起面账》①HTX01B050005《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二日涉县甘泉乡起面账》,邯郸学院太行山文书中心,第一箱第5包。记载了涉县甘泉乡一至九甲每户的详细信息,其中第三甲门头、户数与账册内容相吻合,且与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其他各甲柴米账记载内容、形式相同,故笔者推测该账册应为涉县甘泉村第三甲起柴米账,定名为《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涉县甘泉乡第三甲起柴米账》。这样就完整的保存了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涉县甘泉村一至九甲缴纳柴米账目,反映了1938年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征收涉县甘泉村各甲每户柴、米、麦的情况。
从柴米账来看,缴纳品种有柴、米、麦等物,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起国民政府向涉县甘泉村按户摊派、按亩抽收粮食的情况,第2页记载征收标准,“每亩起米一升 起柴十斤/门头起米五合 起柴五斤/米作价银洋三元二毛/豆作价银洋二元六毛/银洋作价五千文”,第3页起详细记载了各甲每户缴纳柴、米、麦的具体数量,最后记载总地亩数及门头户数等。
(三)款账
款账4件,分别为HTX01B050009《民国二十七年正月涉县甘泉乡起款账》、HTX01B050015《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又七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起二回款账》、HTX01B150012《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廿八日涉县甘泉乡起三回款账》、HTX01B150013《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六日涉县甘泉乡借贷账》(见表3),分别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正月、七月、八月及十一月国民政府向涉县甘泉村各甲每户摊款、借贷的详细账目,反映了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对涉县甘泉村频繁勒派摊款,欺压百姓的情形。
表3 涉县甘泉村款账
从款账来看,民国二十七年国民政府分别在正月、七月、十一月三次摊款,八月借贷款。HTX01B150013《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六日涉县甘泉乡借贷账》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六日起国民政府向涉县甘泉村农户借贷款的详细账目。HTX01B050009《民国二十七年正月涉县甘泉乡起款账》、HTX01B050015《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又七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起二回款账》、HTX01B150012《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廿八日涉县甘泉乡起三回款账》三次摊款账册,记载民国二十七年国民政府向涉县甘泉村各甲每户摊派钱洋的明细账目。账册第2页记摊款标准,如HTX01B050015《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又七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起二回款账》“每亩钱〤千〦 门头钱〢千〣/纸洋作价〤千〦/现洋作价〥千〢/以前欠米以〡千〦百〡十合/以前欠麦以〩百〦合”,HTX01B150012《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廿八日涉县甘泉乡起三回款账》“每斗麦子二元五毛,每斗米二元一毛,每斗谷子一元一毛,每斗玉椒一元五毛”。第3页起记载甘泉村各甲每户土地亩数、缴纳钱洋数目,以及政府其他摊款账目,有工钱、面钱、支差钱、送兵钱、收票钱、收货物钱、收物料钱、收谷钱、佃米钱、佃豆钱等,其中HTX01B050009《民国二十七年正月涉县甘泉乡起款账》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十二日东达代办所被底账目,包括被、席、伞等物数量及钱洋账目,HTX01B050015《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又七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起二回款账》还记载了外乡起款账目,如第二沟、东达、北王庄等门头地亩账目。
(四)花户账
花户账3件,分别为HTX01B050008《民国二十七年涉县甘泉乡花户总账》、HTX01B050010《民国廿七年二月廿五日涉县甘泉乡花户物料账》、HTX01B150014《民国廿七年十月初一日涉县甘泉乡花户来往账》(见表4),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国民政府向涉县甘泉村花户征收各项账目,反映了抗战初期涉县甘泉村花户缴纳物料款项的情况。
表4 涉县甘泉村花户账
从花户账来看,HTX01B050008《民国二十七年涉县甘泉乡花户总账》记载民国二十七年国民政府向涉县甘泉村花户摊派的各项账目,包括干菜、支差、送米、送伤兵、送锅、送信、伙食、佃面、草、黄油、扫帚、干柴、鸡子、葱、探信、毛笔、南瓜、布、豆等物。HTX01B050010《民国廿七年二月廿五日涉县甘泉乡花户物料账》记载自民国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至三月初四日国民政府向涉县甘泉村花户每日征收物料的明细账目,包括草、柴、干菜、炭、干圪撘、湿圪撘等物料。HTX01B150014《民国廿七年十月初一日涉县甘泉乡花户来往账》记载自民国二十七年十月初七日到十一月廿五日国民政府向涉县甘泉村花户每日摊派的各项账目,包括古城送兵、二岔口送兵、东达送信、台庄送兵、洋烟、草、盐、南瓜、面、柴等。
(五)粮账
粮账4件,分别为HTX01B050011《民国二十年涉县甘泉乡六甲粮账》、HTX01B050012《民国十一年二月涉县甘泉乡六甲粮账》HTX01B150023《宁宽等钱粮账》、HTX01B050024《晚清宁松等取钱粮账》(见表5),记载了晚清、民国涉县甘泉村农户钱粮账目。
表5 涉县甘泉村粮账
从粮账来看,HTX01B050012《民国十一年二月涉县甘泉乡六甲粮账》、HTX01B050011《民国二十年涉县甘泉乡六甲粮账》分别记载民国十一年、民国二十年涉县甘泉村宁六甲各户缴纳粮食收欠款明细账目,包括各户某月某日收欠款账目,并在结清款项后以“完”字标示。HTX01B150023《宁宽等钱粮账》记载了涉县甘泉村宁宽等人钱粮账目。HTX01B050024《晚清宁松等取钱粮账》记载了晚清涉县甘泉村宁松等人取麦、谷、米、糠面等钱粮账目。
(六)来往账
来往账3件,分别为HTX01B050013《民国二十七年上七月十二日涉县甘泉乡外乡来往账》、HTX01B050014《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涉县甘泉乡外乡账》、HTX01B150015《中华民国廿七年九月涉县甘泉乡来往杂记账》(见表6),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涉县甘泉村来往杂记账目,反映了抗战初期涉县甘泉村本乡及外乡各项收支往来账目情况。
表6 涉县甘泉村来往账
从来往账来看,HTX01B050013《民国二十七年上七月十二日涉县甘泉乡外乡来往账》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涉县甘泉村外乡来往账目,主要包括东达镇、四合店、西达镇、林旺乡、固新镇、县政府等各乡往来饭费。HTX01B050014《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涉县甘泉乡外乡账》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涉县甘泉村代管外乡第二沟、东达镇、北王庄各户缴纳钱粮的明细账目。HTX01B150015《中华民国廿七年九月涉县甘泉乡来往杂记账》记载民国二十七年涉县甘泉村征收及借款账目,包括收自家米、柴、豆、油,收甘泉公所谷、米、柴、红薯、盐、鱼油,收甘泉公所及东达钱粮等账目。
(七)其他账册
表7 涉县甘泉乡其他账册
其他账册4件,分别为HTX01B050002《民国二十七年正月涉县甘泉乡佃办账》、HTX01B050003《中华民国四年正月涉县甘泉乡孝社规矩账》、HTX01B050004《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廿五日涉县甘泉乡军需账》、HTX01B050006《道光廿三年正月廿四日宁同春分家居、钱件账》(见表7),分别记载了清道光年间涉县甘泉村宁氏家族分家居钱件账,以及民国时期孝社规矩账、佃办账、军需账。
从这些账册来看,HTX01B050002《民国二十七年正月涉县甘泉乡佃办账》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正月起涉县甘泉村佃户佃办账,包括佃面、佃票、佃铜元、佃现洋、佃谷等。HTX01B050003《中华民国四年正月涉县甘泉乡孝社规矩账》记载了民国四年涉县甘泉村孝社规矩、孝社领头人及成员,以及民国八年十二月初六日置办物品清单及丢失赔偿账目等。HTX01B050004《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廿五日涉县甘泉乡军需账》记载了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廿五日至三月初六日涉县甘泉村每日上缴的军需账目,包括菜、盐、豆、油、小米、草、炭等物每日花费及亏钱数额。HTX01B050006《道光廿三年正月廿四日宁同春分家居、钱件账》记载了清道光二十三年涉县甘泉村宁同春等人分家居、钱件明细账目。
甘泉账册是晚清民国时期涉县甘泉村的村账,其中33件民国二十七年账册记载了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对涉县甘泉村实行保甲制度,并向各甲每户强行摊派征收粮食及摊款、摊物的情况,展现了抗战初期1938年涉县甘泉村百姓一年来缴纳各项费用的生活实态,是反映该村社会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史料价值。
第一,甘泉账册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时间跨度大,且集中性强。时间自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跨度近百年,大多集中在抗战初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账册种类多样,分为米面麸料账、柴米账、款账、花户账、粮账、来往账及其他账目等。内容丰富,分别记载了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向涉县甘泉村各甲每户征收米、面、麦、柴、麸料等粮食账目及摊款、借贷账,花户物料账、本乡及外乡各项收支往来账、佃办账以及农户每日上缴军需账等,展现了抗战初期涉县甘泉村百姓社会生活实况,为研究农村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第二,甘泉账册中33件抗战初期保甲账册,记载了涉县甘泉村九甲、152户,其中一甲17户、二甲18户、三甲18户、四甲18户、五甲16户、六甲17户、七甲17户、八甲15户、九甲16户,反映了民国时期涉县甘泉村实行保甲制度,并以此为手段强行摊派、催征赋税,筹措经费等情况,对于研究民国时期华北乡村保甲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保甲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确立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是中国统治者加强基层社会控制的工具,它的雏形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国野制”,北宋时期保甲制度正式确立,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并广泛推行起来。清末民初,由于地方自治的推行,保甲制度曾被废弃,但到20世纪30、40年代,保甲制度成为国民政府推行时间最长、实行面最广的一种基层政权组织制度。民国时期保甲制度是传统保甲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其组织深合全民政治之原则,而其机能与效用,可为增进地方行政体系整肃之方。……自广义而言之,即吾国地方自治制度,自狭义而言之,即农村之保卫政策”。[2]1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依靠保甲制度作为基层政权组织结构,地方政权特别是基层乡保机构承担着催征赋税和摊派任务,他们利用基层保甲人员从事征税。保甲作为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的基层政权组织,依据“修正剿匪区内各县保甲经费收支规程”第四条第二项规定,保甲经费由保甲长向住户中有力担负者分别征收,而保甲人员利用政策巧立名目,勒派捐款,贪污中饱,强行摊派,涉县甘泉账册就反映了民国时期涉县甘泉村保甲人员向百姓征收粮食以及摊款、借贷钱洋等情况。
第三,甘泉账册记载了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征收涉县甘泉村的各项摊派,且摊款、摊物种类繁多,数额量大。摊派在我国自古有之,清代摊丁入亩将徭役的丁银摊入田赋征收,摊派分为常年应征的差徭和临时摊派的兵差。国民党统治时期实行保甲制度,摊派有所增加,分为区摊派、乡摊派和村摊派,“无名之摊派尤伙”,“每亩捐税一角,一切附加原即在内,但村公所又摊派三四倍之数”,①《大公报》,1934年12月9日。“各乡镇经费、教育费、保卫团经费及临时奉派差遣等费一切支应周不取给于摊派亩捐”。②民国《太康县志》,卷三,政务志。国民政府在1930年限制田赋附加税以及1934年废除苛捐杂税后,由于行政费用短缺,造成全国各地摊派泛滥,有的“各县遂为按亩摊派之举”,有的“遂按牌甲摊派”。[3]1046河南省“各县驻军,地方团队以至地方机关,如有需用临时摊派,标准如何,数目若干,均无可稽核”。[4]250甘泉保甲账册,记载了1938年国民政府向涉县甘泉村各甲每户摊粮、摊款的情况,且摊派种类繁多,涉及百姓生活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包括米、面、豆、柴、草、干菜、炭、支差、送米、送伤兵、送锅、送信、伙食、佃面、黄油、扫帚、鸡子、葱、探信、毛笔、南瓜、布等。国民政府在涉县甘泉村实行按户摊派、按亩抽收的办法,如HTX01B150002《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陆甲起米面夫料账》“每亩起面叁斤/门头起面壹斤半/每亩起米壹升/门头起米伍合/每亩起夫料贰斤/门头起夫料壹斤/夫料各半上”。摊款、借贷频繁,民国二十七年正月、七月、十一月三次摊款,二月军需款,八月借贷款等,其中HTX01B050004《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廿五日涉县甘泉乡军需账》记载了1938年2月25日至3月6日涉县甘泉村每日上缴的军需账目,包括菜、盐、豆、油、小米、草、炭等物每日花费及亏钱数额等,反映了涉县甘泉村百姓负担繁重,生活困苦不堪,为研究抗战初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未建立前晋冀鲁豫边区的农民负担提供了详实的一手资料。
第四,甘泉账册保存了抗战初期涉县甘泉村摊粮账册,记载了摊粮标准、摊粮种类及摊粮统计等,对于研究抗战初期粮食赋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摊粮账册包括米面麸料账、柴米账、粮账等,摊派的种类有米、面、麦、豆、柴、麸料等物。摊粮规定,如HTX01B150002《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陆甲起米面夫料账》“每亩起面叁斤/门头起面壹斤半/每亩起米壹升/门头起米伍合/每亩起夫料贰斤/门头起夫料壹斤/夫料各半上”;HTX01B050001《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涉县甘泉乡第一甲起柴米账》“每亩起米一升 起柴十斤/门头起米五合起柴五斤/米作价银洋三元二毛/豆作价银洋二元六毛/银洋作价五千文”等。摊粮统计,记载各甲每户缴纳柴、米、麦、面等具体数量,最后记载总地亩数及门头户数,如HTX01B150002《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涉县甘泉乡第陆甲起米面夫料账》“傅亥和 〦亩〣 米 〦升〣 面十〨斤十四两 夫料 十二斤十两”等;HTX01B050001《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初五日涉县甘泉乡第一甲起柴米账》“共地亩 十〨亩〨分〨厘〥”。这些账册反映了涉县甘泉村农户缴纳粮食赋税的情况,体现了田赋征收体制对华北乡村控制的影响以及给农民带来的繁重负担,对于研究华北乡村赋税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五,甘泉账册账目清晰,数据详实,为研究晚清民国时期村庄的会计制度提供了实证材料。甘泉账册是民间原始账薄,也称为“草账”、“元账”。记账方法属于中国传统的单式记账法,每户一账,在数字使用方面,运用数码字(又称苏州码),如HTX01B050005《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二日涉县甘泉乡起面账》“付作林 〦分〥 面〢斤〥两”。在账目的审计与核对,账本的更转与勾稽等方面,使用统一的记账符号,如缴纳完结的粮户用墨笔圈掉,或在户名上作记号并用“过”字标示,HTX01B050002《民国二十七年正月涉县甘泉乡佃办账》“王培恩 佃票洋壹元 正月初八还”,HTX01B050005《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二日涉县甘泉乡起面账》“丁赵和 地〥分〦〥 过面〢斤二两”。这些账册记载的数据真实,是百姓日常生活使用而无意中存留下来的重要史料。它为我们保存了当时民间活动中全面、系统的经济信息,对于研究抗战初期华北乡村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太行山文书涉县甘泉账册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时间跨度大,且集中性强,保存了自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涉县甘泉村各类账簿,包括米面麸料账、柴米账、款账、花户账、粮账、来往账及其他账目等,特别是33件抗战初期保甲账册,记载了1938年涉县甘泉村各甲每户缴纳米、面、麦、柴、麸料等粮食账目,花户物料账、来往杂记账、佃办账、起款借贷账、军需账等账目,展现了抗战初期涉县甘泉村百姓社会生活实貌,是研究华北乡村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的重要资料。涉县甘泉账册属于太行山文书中的村落文书,其保留了农村百姓社会经济生活中全面系统、生动具体的经济信息,与官方文书相比,反映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是研究太行山区民间百姓生活的原始文献资料,对于探索抗战初期太行山区百姓基层社会实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涉县旧志整理委员会. 涉县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98.
[2]闻天钧. 中国保甲制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3]帖毓岐. 河南田赋概况[M].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
[4]朱其华. 中国农村经济的透视[M]. 上海:上海中国研究书店,1936,
(责任编辑:贾建钢 校对:朱艳红)
G275.2
A
1673-2030(2016)01-0073-07
2015-11-05
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太行山文书抗战初期甘泉账册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Q162020
邹蓓蓓(1984—),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