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智库评价研究:维度与指标*

2016-10-28 03:16陈国营鲍建强钟伟军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6年5期
关键词:智库影响力指标体系

陈国营,鲍建强,钟伟军,陈 明

(浙江工业大学 全球智库研究中心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中国大学智库评价研究:维度与指标*

陈国营,鲍建强,钟伟军,陈明

(浙江工业大学 全球智库研究中心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智库兴起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智库评价研究也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智库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其中智库影响力评价和智库排名是智库评价研究的焦点。大学智库是整个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同于党政智库,也不同于社会智库,兼有一般智库和大学的一些属性。因此,大学智库评价一方面需要借鉴普遍意义上智库评价研究的成果,同时需要结合高校的独特属性,探索建立高校智库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大学智库评价需要遵循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系统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和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等原则。基于大学智库的咨政建言、理论创新、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功能以及大学智库的特点,从组织、专家队伍、人才培养、活动、成果、声誉和物质支撑等维度评价大学智库,构建大学智库“八要素” 综合评价框架,即:组织机构、专家队伍、人才培养、理论成果、资政成果、学术交流、社会声誉、支撑体系,力图构建大学智库综合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全面评价智库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大学智库评价重在自成体系,能够逻辑自洽,勇于面对争议,并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大学智库;智库评价;智库人才;评价指标;评价维度

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智库建设和发展日益受到政府、社会和学界的关注。与之不相匹配的是,智库在中国发展还处于比较初始的阶段,智库研究刚刚起步,而智库评价研究又是智库研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智库评价研究也最具挑战性和争议性。大学智库是整个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同于党政智库,也不同于社会智库,兼有一般智库和大学的一些属性。因此,大学智库评价既需要借鉴普遍意义上智库评价研究的成果,也需要结合高校的独特属性,探索建立高校智库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一、智库评价文献的回顾

1.西方发达国家智库评价研究

智库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智库最为发达,智库评价研究也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智库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其中智库影响力评价和智库排名是智库评价研究的焦点。

斯通(Diane Stone)是第一个对智库实现影响力的原因进行理论开发的学者,并为其后的实证主义的智库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智库在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力,指出知识交流在公共决策中的重要性[1]。美国学者多尔尼(Michael Dolny)早在1996年就开始运用定量方法评价智库影响力,主要是利用数据库,根据美国主流媒体对20多家智库的观点引用频率统计分析美国智库的影响力[2]。 知名智库研究专家加拿大学者埃布尔森(Donald E. Abelson)以美国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为例,通过媒体对智库的引用率和参与政策咨询、出席国会听证会的次数来评价智库的影响力[3]。 知名智库研究学者里奇(Andrew Rich)将回归分析的定量方法应用于智库研究,通过电话采访政府官员、议员和新闻工作者等智库受众,依据媒体引用和参与国会听证会情况,评价分析不同智库实现影响力的行为差异,回归分析智库预算与智库知名度之间的关系[4]。在互联网新时代,分享思想变得更为容易,迫使智库足具创造力才能吸引公正和政府官员的注意[5]。因此,有学者从网络表现评估智库的影响力,包括智库网站的访问量、点击量、下载量,社交媒体粉丝数量,甚至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访问量和下载量,超链接更能反映智库产品的可靠性、可信赖性,是评价智库知名度和受欢迎度最重要的指标[6-7]。

目前,对智库综合影响排名相对而言最为系统、影响最广泛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詹姆士·麦甘(James G.Macgan)主持的全球智库调查项目。麦甘领衔团队自2006年起,发布年度《全球智库报告》,已经连续发布了10年,9 000多位媒体从业人员、政策制定者、公共和私人捐助者、智库以及各功能领域和地区研究的专家参与其中,覆盖到全球182个国家的6 826家智库,其中有171家智库当选为全球顶级智库。在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方面,詹姆士·麦甘的智库影响力评价体系结合了定量指标(硬性指标)和定性指标(主观性指标)。全球智库报告提名和排名的标准与指标包括:领导层的质量和责任心,智库雇员的质量和声誉,研究分析的质量和声誉,学术表现和声誉,学术出版物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智库的研究和项目对政策制定者和其他政策行为体的影响,政策建议被政策制定者,公民社会或政策行为体加以考虑或实际采纳,在政策制定者心目中的信誉,对研究和分析独立性的承诺,与重要机构的关系,有能力号召主要的政策行为体并与其他智库和政策行为体建立有效的关系网络和伙伴关系,智库的整体成果(政策建议、网页访问量、简报、出版物、采访、会议、被提名出任公职的雇员),对研究、政策建议和其他成果的运用,在公众参与、倡导工作、提供专家立法证词、学术论文或学术讲解、开展研究或教学等方面信息的有用性,使用电子、印刷和新媒体等手段来交流研究成果,影响关键受众的能力,媒体口碑,使用互联网包括社交媒体工具与政策制定者、记者和公众沟通的能力,网站和数字化表现,经费的水平,多样性和稳定性,财力和人力的有效管理和分配,有效地履行或管理为智库提供资金支持(财务管理)的政府、个人、企业所提出的合同条款或提供的礼物、赠款,能够产生新的知识,创新型政策建议或为政策提供多重选择,弥合学术界和政策制定团体、政策制定者和公众的鸿沟,在各类议题和政策网络中体现影响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注入新的话语,能否成功挑战政策制定者的传统思维并创新政策观点和对社会的影响力[8]。

在全球智库排名中,主要包括四大类指标,即:资源指标、效用指标、成果指标和影响力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全球智库排名的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与许多将媒体曝光率(包括智库观点被媒体引用、智库网站的访问量、点击量、下载、超链接)和智库参与政府和国会听证会等较为单一的指标来评价智库不同,麦甘领衔的全球智库评价的指标体系更全面、更系统。麦甘的全球智库提名和排名指标包括定量指标,诸如机构的财源水平,智库产出与成果(学术出版物量、发表的论文、咨询报告、政策建议、媒体引用、网站访问量、采访、被提名出任公职的雇员、获奖等);还包括很多定性指标,诸如提供新知识,创新政策建议,弥合学术界、政策制定和公众之间鸿沟的能力,对决策者和公众的传统思维挑战的成功,机构在议题或政策网络担当核心或核心参与者的能力等。

2.中国智库评价研究与排名实践

在国内,学者主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中国智库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孔放、李刚将国外智库评价分为三种模式:以市场为主导的美国模式、以第三方为主导的德国模式和以政府为主导的日韩模式[9]。朱旭峰梳理了西方发达国家智库研究的历史路径、实证主义和国际比较研究三大传统,并从政治学、政策过程理论与知识运用理论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梳理了智库的影响力理论脉络[10]。朱旭峰、苏钰根据社会结构理论将智库影响力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影响力(核心)、精英影响力(中心)和大众影响力(边缘),智库对每个阶层的影响途径与影响力不同,不同类型的智库会选择不同的知识运用战略实现其影响力[11]。金芳等人研究了西方智库评价的理论基础、评价维度、影响力评价(包括决策影响力、精英影响力和大众影响力),并认为智库影响力是上述三种影响力的综合体现,智库营销能力也是智库影响力形成的关键因素[12]。王莉丽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智库影响力产生机制,重点分析人际传播对政策制定者的直接影响、组织传播对品牌塑造和大众传播对舆论塑造的影响,以及后二者对决策者的间接影响[13]。陈升、孟漫基于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三个维度,选取39个中国智库作为样本,实证研究智库影响力及其机理,发现智库规模对智库影响力有显著影响,智库产出对智库规模和智库影响力的中介效应显著,但智库性质对智库产出、智库规模、智库影响力之间关系没有显著影响[14]。

2010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编制了《中国智库竞争力建设方略》[15]。构建了中国智库评测指标体系、对中国智库的五项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媒体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并探讨了提升中国智库竞争力的战略取向。该研究拓宽了智库研究范围,将智库影响力范畴提升到了智库竞争力范畴,认为智库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过程的统一。前者包括了智库拥有的资源条件和现有科研水平,主要影响智库的研究能力,后者反映了将资源转化为科研成果的能力、效率和潜力,主要影响智库的研究效率,具体表现为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能力,构建竞争力来源指标、竞争力表征指标和竞争力支持指标三项评测指标。

2013年,上海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了国内第一个对全国各类智库进行综合评价和研究分析的年度报告《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中国智库报告》在内容上大体沿用了2010年《中国智库竞争力建设方略》的中国智库竞争力指标体系。2015年对指标体系作了进一步调整和修改,将媒体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进行单列,一级指标包括决策咨询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媒体影响力、公众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和智库的成长与营销能力,并对中国活跃智库的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内部的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等进行打分排名。该研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将一些大学和官方机构整体当作智库,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如表2所示。

表2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智库评价指标[16]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2015年11月发布了《全球智库评价报告》。该报告试图建立智库综合评价体系AMI,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维度对智库进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五级构成,其中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35个,四级指标58个,五级指标32个。总分值为355分,“吸引力”的分值为105分,“管理力”的分值为70分,“影响力”的分值为180分。全球智库排行榜中共有3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智库上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R].全球智库评价报告.2015.。 考虑中国社科院全球智库评价报告指标体系比较庞大,本研究对其中四五级指标没有分列,只列出了部分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全球智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3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五级指标管理力战略发展规划组织组织层次独立性严密性、系统性独立法人资格客户关系管理 与政府、学术机构、媒体、企业、国外机构的关系,专职公关人员系统信息化管理流程管理外包能力独立网站规章制度,战略战术翻译,数据处理,社会调查人员素质结构工作人员学历年龄结构、性别结构领导人管理能力风格管理风格历史传统,文化传承价值观导向管理明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技术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分析决策水平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与政府及决策者的关系 政府委托研究项目,研究人员受邀为省部级及以上政府授课,接受省部级及以上政府咨询,成果对政策的影响力旋转门,官员培训学术影响力成果发布论文被引学术活动活跃度 出版连续出版物,发布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论文被引量举办会议,学术交流社会影响力媒体曝光度社会责任信息公开度人员媒体曝光度,机构媒体曝光度社会公益项目 研究成果开放获取,网站内容,网站更新频率,成果推送国际影响力国际合作注册国外分支机构外籍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多语种 与国外机构联合举办会议、联合发布成果、人员交流数量外籍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占比网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使用语言

二、对大学智库评价的借鉴

1.国内外智库评价研究的评析

媒体曝光率和媒体对智库观点的引用,主要代表智库的媒体影响力,未必就是智库对政策过程的真实影响力。智库参与国会听证会是智库影响政策的重要维度,但是智库参与国会听证会制度与特定国家制度有很大关系。

宾夕法尼亚“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最具影响力,但这种排名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智库的界定与范畴问题存有争议,各国智库运作环境存在巨大差异,不同国家智库的可比性,智库排名和评价的指标数据可获得性、重要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等问题。尤其是,该项排名主要是基于主观性评价,主观性评价指标缺少可操作性和可比性。有学者指出,麦甘的全球智库提名和排名指标很多看似非常严谨;但在实际操作后,基本依靠直观感知而非理性分析[17]。这些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能够多大程度的反映智库影响力,评审专家能否认真,能多大程度的减少主观偏见?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同时,因没有公布评选专家名单信息而遭受批评。仔细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发现,总体上,这套全球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缺乏体系,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甚明朗,一些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复。因此,宾夕法尼亚全球智库排名的标准选择和指标设计看似严谨(表面价值不应被高估)。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尽管目前这种智库排名不甚完美,但也不能简单地将其完全否定,它仍将具有吸引力,满足我们对智库绩效评价的好奇心,甚至也可以帮助确立智库成功运作的标杆,可以提升政府和机构的政策水平[18]。

上海社会科学院开创中国智库评价和排名之先河,提出了自己的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发布中国智库排行榜,在国内具有开拓性,并且在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的智库报告相对于2013年,指标体系更科学合理。但存在的问题是:对智库的界定有待商榷,比如,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整体视为智库,将大学和智库等同,这显然不是很妥当;所采取的“提名+评选+排名”的主观评价方法有待改进和完善;同样地,也存在如麦甘领导的“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项目一样的争议,即参与评选的专家信息没有公布,容易引起争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智库评价报告试图构建综合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更全面,将智库评价一级指标分为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显得与众不同,但评价维度和指标名称有待赢得业界的共识。

2.对大学智库评价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国内外学者对智库评价的探索和研究很多都是探索性和开创性的,为加强智库评价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开展和完善智库评价研究方法、评价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也为智库评价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国内外智库评价研究和实践表明,智库评价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不同国家的智库发展环境和制度架构不同,对于智库研究领域而言,也极具吸引力,吸引智库、媒体、社会公众和政府的目光。开展全面、客观的智库评价有赖于建立智库数据库,需要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控制好智库提名和评价过程,推进智库评价过程和程序的公开,不断完善,以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三、大学智库评价的原则、维度与指标体系

中国智库划分为四类: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智库,高校智库,科技创新智库和企业智库,社会智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大学智库是智库类型的一种,相对其他智库具有学科门类齐全、人才聚集、对外交流广泛的特点。现有的国内外智库评价研究未就大学智库评价专门展开研究。大学智库评价既要体现大学的一般特点,也要凸显智库的基本属性。

1.大学智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构建大学智库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和一些经验做法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借鉴。有的研究认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需要坚持三个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式评价与内容评价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9]。有学者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需要遵循六个原则: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科学性与易操作性相结合、重点评价与一般评价相结合、专家评价与科研管理部门评价相结合[20]。系统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可比性和动态性被认为应是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五项基本原则[21]。

本研究认为,大学智库评价需要遵守四大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系统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

大学智库评价首先需要实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统一。大学智库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资政建言,参与政策过程,而大学智库参与政策过程对政策过程的真实性影响难以洞悉,大学智库的社会、媒体和国际影响力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定量化指标进行度量,因此需要借助同行专家、公共决策者等进行主观性评价;大学智库评价需要尽量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从发展趋势来看,定量研究是智库评价研究的总体趋势。

大学智库评价,一方面需要考虑大学的属性和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凸显智库的一般属性。大学智库评价要实行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学智库评价需要注意:大学智库不同于党政智库、社会智库,在指标设计上应有所体现,展现大学智库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大学智库评价需要凸显智库的一般属性,避免简单地将现有的大学学科和专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套用到大学智库评价标准和指标,注意智库评价的普遍性原则。大学智库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应该可以将大学设立的非实体性的研究机构或纯学术研究机构排除在外,凸显实体性的政策研究机构的属性。

大学智库评价需要处理好系统性和重要性的关系。大学智库评价的系统性要求大学智库评价维度、指标体系具有足够的涵盖面,尽量涵盖到大学智库的各个主要层面。同时,大学智库评价指标的设计需要考虑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这些指标对于大学智库而言是重要的,能够反映大学智库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并据此赋予不同指标以不同的权重。

大学智库评价的最后一个原则是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大学智库评价需要从多主体视角多层面评价大学智库,指标须具有明确的含义、统计口径、时间和使用范围等,尽可能准确、客观地描述和测量大学智库的组织、人员、活动、产出及其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应与所评价对象的内涵、结构相一致。只要一涉及到评价,都会面临诸多难题,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大学智库评价需要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数据资料可量化,指标体系通过层层分解,可度量、可操作,具体转化为可操作性。

2.大学智库评价体系的维度与指标体系

虽然影响力评价是大学智库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本研究试图构建大学智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不仅仅是大学智库的影响力评价,力图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大学智库的综合实力与综合影响力。

纵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全球智库评价和排名项目、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中国智库评价和排名报告、中国社科院的全球智库评价报告,可以发现:虽然它们在评价维度、框架和指标体系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评价内容和指标基本上都是智库的组织、人员、财、物、活动、成果和影响力(政策、媒体和国际影响力)等几个维度。本研究基于大学智库的功能(咨政建言、理论创新、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以及大学智库的特点,从组织、人才队伍、人才培养、活动、成果、声誉和物质支撑等维度评价大学智库。进而提出大学智库综合评价 “八要素评价”框架,即:组织机构、专家队伍、人才培养、理论成果、资政成果、学术交流、社会声誉和支撑体系。组织机构评价大学智库的组织实体化、组织平台、组织建设与治理水平、组织的网络化发展水平等。专家队伍评价大学智库的人才队伍状况,包括人员队伍规模(专职与兼职)、人才工程、政府顾问、人才队伍结构与背景等。人才培养主要是评价自主培养和联合培养人才情况。理论成果主要评价其承担科研项目,出版论著,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尤其是承担政府委托项目情况。咨政成果评价是大学智库的重要内容,包括咨政建言(研究报告获得政府领导批示的层级和数量)、咨政参与(参与政府规划编制、为政府做报告讲座、为政府作培训的情况)、咨政刊物情况,这是大学智库的重要组成内容。学术交流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期刊任职情况、会议论坛和会议参与。社会声誉是大学智库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界声誉、政府声誉、媒体声誉和国际声誉,反映大学智库的声誉和综合影响力。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大学智库的研究和运行经费、办公场地面积、数据库建设等。其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大学智库综合评价的维度与指标体系

续表4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说明专家队伍队伍规模专职研究人员数校内外兼职研究人员数校内、外校、政府、海外兼职人数人才工程首席专家人才级别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年、“千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情况研究团队人才级别、总人数省市学者、人才计划情况政府顾问享受各级政府津贴的人员情况 国务院、省部级任政府决策委员会(顾问)的情况国家、省部市级别、人数结构背景职称、学位学历结构正高职称、博士学位所占比例年龄结构年龄45岁以下人员所占比例海外背景人员所占比例海外获得学位,海外访学经历人才培养自主培养培养博士/硕士生人数合作培养 博士后合作研究人数接受国内访问学者人数与其他组织联合培养人数理论成果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数 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青年、一般、重点)、重大;“973”、“863”、科技部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数 教育部项目(重大、重点、一般)、省部级其他项目(重点、重大和一般)国家政府部门委托项目数省市及以下政府部门委托项目数其他横向项目数企业和社会委托项目数论文专著论文发表数 SCI、EI、SSCI论文;CS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一般期刊论文数论著出版数成果获奖获国家级成果奖数目国家奖项省部级成果奖数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奖,省市哲社奖等获地厅级成果奖数目咨政成果咨政建言获国家级领导人批示的数目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数量获省部级领导人批示的数目省部级肯定性批示数量获其他级政府领导人批示的数目其他层级肯定性批示数量咨政参与参与政府规划编制的级别和数量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等为政府做报告、讲座的级别和数量为政府部门举办的人才培训的规模咨政刊物 定期面向政府部门的研究咨询报告种类每年向政府部门递交简报的数量向政府部门提交简报的频率半年、季度、每月

续表4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说明学术交流期刊任职期刊级别和任职级别 期刊级别为国际权威期刊、国内权威期刊、CSSCI、中文核心期刊等,任职级别为主编、副主编、编委成员等任期刊审稿人情况期刊级别与人数会议论坛举办学术会议的级别和次数国家级、省部级等举办专业论坛的次数和规模与会的人数会议参与任会议主持人、报告人、点评人的人数所参与的会议的级别和规模社会声誉学界声誉专家学者声誉评价论文转载、引用次数政府声誉政府部门评价与政府职能部门联系的数量、次数媒体声誉媒体评价、百度搜索指数等网站访问量、论文报告下载量机构、首席专家微信微博粉丝量机构、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报道数报纸、网络文章发表数国际声誉国际排名与评价出国考察人次接受外国人员访问人次举办国际论坛次数参加国际会议人次任会议主持人、报告人、点评人的人数国外分支机构国外注册研究与合作分支机构支撑体系经费支撑科研经费数 纵向项目经费总量;横向项目经费总量;人均经费数日常运营经费数 政府、学校资助经费(非项目经费)、社会捐助硬件基础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万元人民币)资料室藏书量和电子期刊数量办公用房所占面积数据支撑拥有数据库数量(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的规模

四、结  语

如同智库评价一样,大学智库评价和排名一样充满挑战,任何研究和实践的尝试注定会带来诸多质疑和争议。重要的是,大学智库评价需要自成体系,能够逻辑自洽,不惧争议,接受不完美的美,并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同时,大学智库是整个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索大学智库评价框架、指标体系可以为未来的整个智库评价研究储备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

[1]Diane Stone. Capturing the Political Imagination:Think Tanks and the Policy Process[M].Frank Cass, 1996:26-27.

[2]Michael Dolny.The Think Tank Spectrum:For the Media, Some Thinker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EB/OL].http://fair.org/extra-online articles/

[3]Donald E. Abelson. A Capitol Idea:Think Tanks and US Foreign Policy[M].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9:201-209.

[4]Andrew Rich .Think tanks, public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81-103.

[5]詹姆斯·麦甘恩,理查德·萨巴蒂尼.全球智库 政策网络与号召力[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52.

[6]Kathleen McNutt, Gregory Marchildon.Think Tanks and the Web[R].2009:219-236.

[7]Julia Cark, David Roodman. Measuring Think Tank Performance: An index of Public Profile[M].CGO Policy Paper,2013(6):1-2.

[8]詹姆士·麦甘.智库报告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6-19,19-21.

[9]孔放,李刚.国外智库评价的主要模式.新华日报[N].2015-07-10-(014).

[10]朱旭峰.“思想库”研究:西方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7(1):60-69.

[11]朱旭峰,苏钰.西方思想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基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力分析框架构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2):21-27.

[12]金芳,等.西方学者论智库[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4):5.

[13]王莉丽.论美国思想库的舆论传播[J].现代传播,2010(2):37-40.

[14]陈升,孟漫.智库影响力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基于39个中国智库样本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9):1305-1312.

[15]李安方.中国智库竞争力建设方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55-96.

[16]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13-15.

[17]崔玉军.国外智库评价:理论与实践[J].社会科学论坛,2015(11):19-33.

[18]帕瑞克·克勒纳.智库概念界定和评价排名:亟待探求的命题[J].中国行政管理,2014(5):25-33.

[19]杨家栋,秦兴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及其指标体系[J].齐鲁学刊,2001(2):122-128.

[20]邱均平,任全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研究进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6(4):10-15.

[21]袁安府,陈大柔,范柏乃.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5):913-920.

10.3963/j.issn.1672-8742.2016.05.003

陈国营(1977-),男,湖北黄冈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智库研究、网络参与、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

鲍建强(1956-),男,浙江金华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智库研究、政府资源管理、循环经济。

G40-011

A

1672-8742(2016)05-0018-12

2016-06-30;编辑:荣翠红)

*第九届全国科学计量学与科教评价研讨会优秀论文

猜你喜欢
智库影响力指标体系
天才影响力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微智库
微智库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