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进
天下何人不识君
吕 进
一位研究生向我发来手机短信求教:“吕老师,我在写一篇论文,想知道舒婷的第一首诗是在哪里发表的。”说实话,我没有系统地研究过舒婷,也不清楚,就把这封信顺手转给了舒婷。过一会儿,就收到舒婷的回信,又转发给那个学生。朋友间通信肯定是不署名的,那个学生没有弄清楚转的是舒婷的信,又来信问:“他说的舒婷发表第一首诗歌的地点可不可靠啊?有依据吗?”我说,这就是舒婷自己的回答呀,学生先大惊,后大喜,再大笑。
的确,新时期中走出来的诗人里,舒婷的名气很大。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舒婷几乎就是属于“天下何人不识君”的诗人。我在国内外的评论里多次谈到她,也多次引用过她的诗句。她的诗传抄、传诵很广。有些小说里,会出现舒婷的诗句。电视剧《相思树》里的主人翁多次朗诵《致橡树》,民间一些婚礼也以《致橡树》贯穿。前些年,她到河南一个小地方去,县委书记得到了消息,立马赶去迎接。在酒席上,这位书记不断背诵舒婷的诗,舒婷几次想拦住,都不成功。舒婷住在厦门的鼓浪屿,她的家居然成了游人关心的一个景点。
舒婷本名龚佩瑜,福建人。1979年开始投稿时,被广东的刊物退稿,认为:“调子低沉,不符合一个青年女工的感受。”这就怪了,她当时本身就是鼓浪屿灯泡厂的女工啊!福建老诗人蔡其矫和《诗刊》负责人邵燕祥给了她指导,帮助她走上诗坛。《致橡树》本名《橡树》,蔡其矫送给艾青看,艾青让北岛转告舒婷,建议诗题加一个“致”,遂成了《致橡树》。舒婷被称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实,她的诗从来就不朦胧。舒婷的诗非常典雅,饱含女性的柔情。她运用的象征和隐喻的技法,丰富了新时期诗坛。
有一年,中国作家协会在张家港举办诗会,那一次,几乎当时国内活跃的诗人都应邀到场了。我记得会议分两个组,我是第二组召集人,朱增泉将军就在第二组,坐在后排,不敢发言。结果被我突袭,我突然宣布:“下面请朱增泉发言。”朱增泉只好发言。讲了八条,讲得很好。一次,外出参观(现在有个好听的名称,叫文化考察),与会者分乘许多小车,前面有警车鸣笛开道。我和舒婷、云南诗人于坚同在一辆车上。舒婷“别有用心”地问我:“吕进老师,鸣笛越大声,就越显示会议的重要吗?”她其实是对这种扰民措施不以为然。于坚剃的光头,这是很时髦的发型。我说:“我们把于坚推到车门站着吧,张家港的老百姓就会以为,鸣笛,是这里的‘严打’又开始了。”大家哈哈大笑。
舒婷的《神女峰》是名篇:“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2012年12月8号,第四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西南大学开幕,然后移师巫山。神女峰就在巫山境内,所以县委特别希望舒婷出席。舒婷多次到过重庆,但是的确没有去过巫山。我给她去信。她回信说:“吕进老师,昨晚刚从四川平武回来。巫山方面曾再三邀请过,因旅途曲折漫长,一直不敢答应。这次你的邀请本不能推辞的,但我去柬埔寨的时间已经确定,和论坛冲突了,十分遗憾啊!”
诗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