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合作关系实证研究

2016-10-27 07:10:22陈志永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营户农家乐旅游

杨 兮, 陈志永

(贵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 550018 )



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合作关系实证研究

杨兮*, 陈志永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550018 )

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方式,也是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农家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游客体验深度不够,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产品同质化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以新堡乡王岗村农家乐为例,对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合作关系进行研究,探析其对农家乐发展的影响并找出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促进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

农家乐;农家乐经营户;非农家乐经营户;合作关系

农家乐是为满足城市旅游者释放压力、回归自然、娱乐求知的旅游需求,利用环境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农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1],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为游客提供集游览、体验、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活动[2]。它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方式,也是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满足都市人回归质朴的乡村生活的心理需求,而且能提高居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其生活条件,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了发展热潮。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就紧紧抓住了贵州建设“美丽乡村”的契机办起了农家乐,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同质化现象、环境和卫生状况差等问题。多数学者从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等理论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但并未彻底解决目前农家乐存在的问题。以社会基础的视角来对农家乐进行研究可以对其研究内容起到扩展作用。而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合作关系是社会基础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社会基础角度从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合作关系切入来研究关于农家乐的问题,以期促进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

一、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中国的农家乐衍生于国外的家庭旅馆,国外旅游学者对于家庭旅馆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最早的是1968年Backwinkle以意大利蒂罗尔州的专职和兼职家庭旅馆业主为研究对象,得出两者的经营行为不会互相阻碍的结论[3]。国外家庭旅馆的研究体系已经发展得很成熟,涉及多个领域,例如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研究内容覆盖家庭旅馆产业、家庭旅馆业主、家庭旅馆经营管理和家庭旅馆游客诸多方面[3]。许多国外学者主要集中于研究农家乐的概念、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和农家乐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3]。大致上看国外学者对农家乐旅游的研究注重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内容广泛,并注重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我国针对农家乐的研究真正起步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内容基本集中在农家乐起源、概念、特点及类型[4-5],农家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6-7],农家乐开发策略、意义、措施及未来发展趋势[8-10]。还有一些学者从别的视角进行了研究,如何景明等重点探析了政府在农家乐中的重要作用[11-13];王秀红等分别以农家乐业主和游客为切入点对农家乐进行研究[14-15]。这些关于农家乐的研究内容多数是从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很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学科。

综上所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前人对农家乐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研究内容涉及面甚广,研究角度众多,针对农家乐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对策和建议,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也为本文提供了较高的理论基础。但是不难看出对农家乐社会基础的研究存在不足,而本论文将从社会基础的视角切入,结合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合作关系对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样本概况及研究方法

(一)王岗村农家乐概况

新堡乡王岗村,又称为庖汤第一村,位于香纸沟风景区龙泉河畔,距贵阳市30余公里,是一个典型布依特色村寨,依山傍水、干栏式建筑群保存比较完整,布依民族风情淳朴、浓厚,2009年获贵州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全村共202户843人,分为6个组,2个组主要开办农家乐,迄今为止已开办24户农家乐。除了经营农家乐以外,村里还开办了养殖场、果园、旅游公司,形成了一条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吃庖汤的四季产业链,内部消化了王岗村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据悉,王岗村是贵州省省级党员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基地,这里可以为公司、单位等提供会议接待服务和旅游住宿、采摘和垂钓等娱乐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里大约95%人家姓花,所以几乎所有农家院以花命名,著名的有茶花园、兰花院、水仙花院、好花红、金银花院等。王岗村还有另一大特产——“庖汤”,即每年的春节前,村民们不论贫富都会杀年猪,互邀亲朋好友帮忙,将刚杀好的新鲜猪肉采用传统而独特的烹饪方式,加上布依族特制的辣椒酱料,做出口味独特的“庖汤”饭,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起享用布依“八大碗”。所以,王岗村还有一个响亮而独特的别称——“庖汤第一村”。顾名思义,这里的农家乐基本上每家都以“庖汤”饭做主打菜,再配合其他的农家小菜以及独特而优美的田野风光来吸引爱好“庖汤”饭的游客前来。

(二)王岗村农家乐发展历程

王岗村的巨大变迁可追溯至2007年。2007年,新堡布依族乡决定借助香纸沟风景区的旅游声望,挖掘沿线的布依族民族文化资源,连线开发王岗、陇脚、渡寨等布依族村寨,打造品牌乡村旅游,以期形成规模,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推动全乡的经济发展。自2007年王岗村开办了4家“农家乐”以来,王岗村农家乐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07—2009年)

由于当时贵州大力推广新农村建设,为王岗村的乡村旅游带来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党支部书记花全之前一直为让王岗村脱贫致富而遍寻无果,这一机遇让他看到了希望,也让他找到了带领村民们致富的方向,那就是将生态旅游与布依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属于王岗村独具特色的农家乐。但由于村民们担心经营亏损,在2007年,王岗村只开办了4家农家乐,在往后的两年里也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

2.发展阶段(2010—2013年)

2010年,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乌当区举办,而王岗村是大会向省内外游客推荐的“泉城五韵”乡村精品旅游示范点之一,谓之“福韵王岗”。有了“旅发大会”的宣传,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王岗村的农家乐的发展态势就如同雨后春笋,由2007年的4家农家乐发展到2013年超过20户,并且在村里带动了果园、养殖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成熟阶段(2013年至今)

至今,王岗村农家乐已经发展到了24家。但自从农家乐快速发展以来,王岗村的村民们并没有满足现。据村支书花全介绍,2014年以来他主要是带领村民们进一步发展村里的田园经济、开展农家乐的厨艺培训和开设乡村旅店,让村民们实现全民富裕。王岗村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吸引更多游客。对于今后农家乐的发展,当地的农家乐经营户们普遍认为应该加强农事体验,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来王岗村体验传统而又丰富的乡村生活。长远来看,建设一个集康体、保健旅游为一体的疗养中心,为城市的中老年人们开辟一个适合养生的农村天堂,这是王岗村的奋斗目标。

(三) 研究方法

由于对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合作关系需要分别对两个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本文采用了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这里的农家乐经营户指的是以经营农家乐作为生计来源的村民,非农家乐经营户指的是从事除了农家乐以外的其他所有行业的村民。笔者分别于2015年12月及2016年2月两次以访客的身份到王岗村农家乐进行实地调研,向24家农家乐发放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4份;对非农家乐经营户做了深入访谈。问卷主要从农家乐经营者的角度设置,分为两个板块:第一部分是个人资料;第二部分包含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在家庭之间的互助、公共活动的合作以及生产经营中的互动合作情况。针对非农家乐经营户的访谈主要围绕农家乐经营户问卷的结果进行核实与补充。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人口基本信息资料

王岗村农家乐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24份调查问卷中,男性女性各12人,男女比例持平;本地经营户占87.5%,外地经营户占12.5%,说明本地经营者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经营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受访者初高中及以下占87.5%,专科占8.3%,本科只占4.2%,说明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局限。经营者年收入40 000元以上占29.2%,30 001元至40 000元占20.8%、20 001元至30 000元占12.5%、10 000元至20 000元占20.8%、10 000元以下占16.7%,收入人数比例差距不明显;从从事农家乐活动的年限来看,4年以下占58.3%,6~8年仅1户,占4.2%,说明王岗村农家乐2010—2012年发展缓慢,而在最近4年内发展状况较之以前有着明显的提升。

表1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二)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的互助合作

由表2可知,有21户农家乐经营户,对遇到红白喜事时时常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去帮忙持同意态度,有3户农家乐经营户持不同意态度,并且持不同意态度多数为外村人。即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在村内遇到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时,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家庭之间会互助合作,其中本村经营户积极参与,外来经营户表现得不是特别积极。在王岗村,“人情”是维系乡村社会关系的主要因素,家庭之间遇到红白喜事彼此相互帮助“礼尚往来”被认为是一种送“人情”的行为,这种家庭互帮互助的行为维系强化了王岗村的社会关系,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互补,促进了在生产经营中的合作,形成良性循环,增加村里内部的凝聚力。本地农家乐经营户与外地农家乐经营户在面对村内红白喜事去帮忙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说明在家庭互助选择上存在一定的血缘因素与地缘因素,这一因素也将影响本地经营户与外来经营户在生产生活中其他事务的互助。

表2 本村人与外地人在村内有红白喜事时的态度  人

表3显示,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在资金不足以支付房屋扩建或是在其他投资需要资金时,农家乐经营户是否是本村人,与当地非农家乐经营户资金互助上存在明显差异。本地农家乐经营户在生产生活中资金不足时几乎都会选择与当地非农家乐经营户合作。但当外地人在经营农家乐过程中资金不够时,与当地非农家乐经营户合作上保持中立,几乎不存在合作。这说明血缘、地缘关系在家庭互助中合作差异明显。

表3 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相互借钱的态度  人

(三)公共活动中的合作

表4显示,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在公共活动中几乎不合作,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一起参加节庆类活动、修建基础设施类活动中保存中立的占45.8%,不同意的占52.2%。通过访谈得知,王岗村在节庆活动或是基础实施建设等活动中基本采取外包形式,由村外其他公司或组织修建,几乎不动用本村人力资源。

表4 农家乐经营户是否时常与非农家

(四)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生产经营中的合作

随着王岗村农家乐的发展,已经形成围绕农家乐为中心的产业链条,王岗村除了34%的农家乐经营户外,其余经营户从事养殖业、种植业及其他娱乐项目(水上乐园、农事体验)。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两个群体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生产经营中的合作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生产经营合作途径

1.原材料合作

表5显示,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所用食材大部分都是向本地非农家乐村民购买,只有极少部分经营户保存中立和不同意,各占4.2%。通过访谈得知,保持中立或者是不同意农户是因为生意不好以及自己种植蔬菜瓜果足够自己使用,无需购买。所以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在原材料提供上合作十分明显。

表5 农家乐经营户经营的农家乐所用食

2.人员合作

根据表6—7可知,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在人员方面相互协助的比例非常高。在旅游淡季时,两者在建房子、耕种、收割的合作比例占达79.1%;旅游旺季时,两者之间的合作也高达95.8%,旺季时两者之间的合作比例高于淡季16.7%,相当于旅游淡季有16.7%的劳动力剩余。

表6 旅游旺季时,农家乐经营户是

表7 旅游淡季时,农家乐经营户是

3.客源介绍合作

从表8—10可知,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在生产经营中相互推荐指数高达91.7%。来王岗村农家乐的游客是当地非农家乐介绍的同意指数占29.2%、非常同意指数到达70.8%;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会向游客推荐当地水上乐园、农事体验等娱乐项目同意指数占58.3%、非常同意指数占41.7%;当地农家乐经营户会向游客推荐当地土鸡蛋、时令蔬果等农产品,非常同意指数占25%、同意指数占66.7%、中立只占8.3%。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在生产经营合作指数非常高,充分实现了互助双赢,提高了经济效益,形成了良好的经营氛围。

表8 非农家乐经营户是否会向游客推荐农家乐

表9 农家乐经营户是否会向游客推荐本村的娱乐项目

表10 农家乐经营户是否会向游客推荐本村的农副产品

四、结语

农家乐经营过程中,有效合作能形成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氛围,打造良好社会基础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关键。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在家庭之间的互助、公共活动及生产经营中的合作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在家庭之间的互助合作中,本村人能够较好地互助,但外来经营户则较少互助合作,在互助合作上存在一定地缘和血缘因素。结果证明了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的观点: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是具体的社会关系[16]。从等价交换的原则来看,与本村人或与外来经营户进行合作其结果可能大同小异,但在王岗村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从制度学派的解释逻辑来看,结构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导致社会期待的内在化。即在特定情形下,人们所处的角色不同,有着不同的社会规范,因此其行为也不尽相同。其次,在公共活动方面,由于村内活动外包,所以两者几乎不存在合作。为了增加本地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扩大其社会关系网络,村里可以自行组织节庆活动和基础设施修建,或与外包公司协商雇佣当地村民。由于农家乐经营户和非农家乐经营户这两个群体带有很多其他群体的印记,当二者共同参与到公共活动之中的时候就会把他们所隶属的其他群体关系带到活动中来,无形中就会扩大二者的社会关系网络。在生产经营方面,两者在原材料、人员供给及游客互荐方面有较好合作,但是在旅游淡季时,有劳动力剩余的情况。这里体现的是二者共存互补的社会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农家乐经营户与非农家乐经营户在整个旅游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既要突出相互理解、协作双赢的特点,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良性的合作机制,以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王莉.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10-11.

[2] 郭秀英,江苗.城郊型农家乐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8-71.

[3] 谭红娟,常新利.国内外家庭旅馆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1(5):11-12,14.

[4] 王莉.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8-16.

[5] 唐代剑,曹宇宁.日本乡村旅馆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1(2):60-64.

[6] 陈志永,吴亚平.乡村旅游地家庭旅馆同质化经营的形成机制与化解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1(7):78-84.

[7] 唐启升.农家乐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以瑞安市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5):126-128.

[8] 李巧玲.旅游城市近郊农家乐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浅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9):126-128.

[9] 刘澜江.新世纪乡村旅游发展经营与创新:以农家乐为例[J].农业经济,2015(7):89-90.

[10] 李欣然.农家乐旅游发展问题及趋势分析[J].才智,2015(4):7.

[11] 何景明.“农家乐”发展中政府的“缺位”与“越位”[J].旅游学刊,2006(3):11.

[12] 陈树.政府在农家乐发展中的作用:以安康市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0-95.

[13] 张明川.农家乐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89-90,168.

[14] 王秀红,杨桂华.上海、武汉、成都近郊型农家乐业主开业起始目标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7(4):36-42.

[15] 白凯.乡村旅游地场所依赖和游客忠诚度关联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为例[J].人文地理,2010(4):120-125.

[16]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4-115.

Survey of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Agritainment Proprietors and Non-nongjiale Proprietors

YANGXi*,CHENZhiyong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Guizhou Normal College, Guiyang 550018,China)

Agritainment is not only a new way of tourism and leisure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tourism. Due to being restricted by variou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agritainment development, there exist th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tourism experience, unobvious leading industry effect,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aused by the product homogeneity. In this background, the paper takes Wanggang village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agritainment proprietors and Non-agritainment proprietors, discusses its influence on agritainment development and finds out solutions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ongjiale.

agritainment;agritainment proprietor; Non-agritainmente proprietor; collaboration

10.13542/j.cnki.51-1747/tn.2016.03.005

2016-07-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的实践逻辑与制度创新研究”(15BGL126);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农家乐的社会基础研究”(2015ZC012)

杨兮(1989— ),女(侗族),贵州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通信作者邮箱:283776239@qq.com。

C91

A

2095-5383(2016)03-0022-05

陈志永(1976— ),男(汉族),云南曲靖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村寨治理。

猜你喜欢
经营户农家乐旅游
农家乐里去休闲
心声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0
◆连云港:推动农药经营户健全电子台账 实现农药市场“说得清管得住服务好”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民族大家庭(2021年6期)2021-11-24 10:41:22
深入市场调研,推进“以展荣市”
杜鹃花红农家乐
心声歌刊(2020年6期)2021-01-14 00:23:30
欢迎来咱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