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然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读《教育漫话》反观中国当代家庭教育
顾然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教育漫话》是十七世纪著名的英国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的主要代表作。洛克在该著作中提出了一个包括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智力教育的教育体系,对后世的教育发展尤其是家庭教育发展方面,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本文从该著作提出的健康、道德、智力教育三方面内容入手,反观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在这三个方面的相关问题表现,并浅谈其改进措施。
约翰·洛克 教育漫话 家庭教育 问题
约翰·洛克(John Locke),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他在哲学、教育、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是第一位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
1632年,约翰·洛克诞生于一个乡村律师家庭,之后他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并留校任教。洛克在牛津大学任教期间,教授过希腊文、修辞学、伦理学等科目。在当时,他对培根、笛卡儿、牛顿等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的著作十分感兴趣。而他在牛津大学的学习、任教经历,对他在以后著作《教育漫话》中表现出的对学校教育的蔑视和绅士教育思想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关系和影响[2]。
洛克《教育漫话》著作的形成,来源于他与友人葛拉克的书来信往以及其中讨论的子女教育问题。在这段书信往来期间,友人葛拉克非常受洛克的启发,于是建议洛克将他们的书信内容整理出版,以便受益于更多的人们。洛克表示同意,并将他们十多年的书信内容进行编辑整理,在1693年以《教育漫话》命名并出版发行。
在洛克的理论中,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而该书集中体现了洛克的此种绅士教育思想体系。在书中,他提出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应该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学问这四种品质,而培养绅士就是培养既满足个人美满的生活需要,又能促进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资产阶级事业家。绅士教育的目的,即表现了英国资产阶级及新贵族对新人培养规格的要求[3]。
我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社会的经济、文化的不断改变与发展进步,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家庭教育也快速发展变化。然而,在独生子女为大环境的背景下,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呈现出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状中,问题颇多。因此,笔者在阅读《教育漫话》的基础之上,将《教育漫话》中洛克的教育思想从健康、道德、智力三个教育方面与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以客观反映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健康教育
在约翰·洛克看来,健康之精神存在于健康的身体内,倘若身体与精神都很健康,那便是至高无上的幸福。该观点表明洛克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把健康教育看得最为重要。因此,洛克主张孩子从小就要开始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有健康的体魄,并且,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具体规定了孩子的生活模式,为的是能够培养成他所期望的“绅士”[4]。洛克还认为,家长不能给孩子穿过多的衣物,且孩子的头、脚不能太过保暖,脚应多接触水,还应习惯于用凉水洗脚。另外,衣物穿着不能过紧。饮食上,以清淡食物为宜,少吃肉食、多吃果蔬、不喝烈性饮料等。在锻炼方式上,约翰·洛克推崇游泳的运动方式,他认为,游泳可以很好地使儿童经常接触冷水以加强身体锻炼,并能很好地掌握该项技能。
反观当今我国在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方面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与洛克的主张相悖。当代中国社会,独生子女普遍偏多,且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孩子的体魄都被娇生惯养弄坏了。而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应如何加强孩子的健康教育的建议措施,在笔者看来,尽管有些观点并不符合现代医学标准,但其仍有较大的可借鉴之处。
中国教育普遍遵循的是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因此毋庸置疑,健康教育被置于次之又次的地位。在穿衣方面,家长总是给孩子裹得十分严实,生怕孩子着凉,更别说让脚多碰凉水、用凉水洗脚了。社会上偶尔也会报道一些“狼爸”、“虎爸”等教育案例,他们让孩子在冬天不穿衣服跑步、用凉水洗澡等,这些报道一经发出,必定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而家长们说得最多的也是抨击、批判这种做法一无是处、毫无可取性。在饮食上,总是惯着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尽量都给孩子吃,总怀着“孩子在长身体,多吃是好事”的观念,对孩子不加以饮食搭配与热量的控制。并且随着欧美快餐在中国的流行,有些家长经常带孩子去吃肯德基、麦当劳等高热量快餐食品,还错误地认为天天带孩子来吃是对孩子宠爱的表现、是家长应该做的,这样做的后果便是孩子不爱吃饭、不爱吃水果蔬菜、营养搭配不均衡甚至出现性早熟现象。另外,如今肥胖儿童、体弱多病、娇气的孩子数量增加等现象的出现,也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表现。家庭教育中,最基础的也最重要的健康教育都很难做到,更别说让孩子成长在健康的生活中、有健康的体魄和精神了。
(二)道德教育
在洛克的教育观点中,健康教育位于重中之重的地位,除此以外,道德教育必然居于首要地位。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看作绅士人格的灵魂,而绅士思想教育的核心便是德行。洛克认为应该从克制欲望、树立榜样、奖励与惩罚三个方面,对孩子开展道德教育。他认为,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欲望,而欲望本身的存在无可厚非。孩童也会有欲望,倘若对孩子的一些无理欲望不进行控制、约束,任由其发展,那久而久之,儿童就会变为一个自私、滥欲之人。他坚持对孩子定下规矩,凡孩子不应得到的东西,任其打闹,都不应答应妥协,并且采用的方式要是孩子能接受的,使他们意识到家长这样做的好处。洛克还认为榜样的力量很强大。孩子善于仿效别人的做法,因此树立良好的榜样比无力的说教更具有可行性。在奖惩上,洛克认为可以对孩子一些好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且奖励的物品是孩子所希望的以及当众奖励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更为有效。另外,对于惩罚而言,洛克也不完全反对其作用[4]。
在当下我国家庭教育中,对于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做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在“克制欲望”方面,许多父母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在“二胎政策”放开之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必然使得父母造成对孩子的溺爱,不断膨胀了孩子的欲望。在树立榜样方面,中国的一句古话体现出了与之相悖的看法:“孩子是自家的好”。但是现如今的中国社会,父母早已不认同古人的观点,并且榜样力量有时似乎过于扎眼。“别人家的孩子”是每一个子女最怕听到的字眼。当代家庭中,父母有时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在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时,存在心理的落差与不平衡,于是会过多地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但过度的榜样力量往往会适得其反。榜样的树立固然重要,但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更多地学会以鼓励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且榜样的的树立应时刻注意“度”的问题。在奖励与惩罚方面,当代父母对此的意识较为充分。但是,大部分家长会在孩子表现好时给予奖励,但在孩子犯错误时给予的惩罚只会是打和骂,这样的惩罚方式并不能让有些孩子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反而会产生厌恶和逆反心理。因此,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在懂得适度的情况下,父母还应注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使子女能明白父母做法的合理性,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三)智力教育
智力教育在洛克的教育体系中,被置于次重要的地位。在智力教育中,洛克坚持认为应该加强对孩子文法、修辞、作文等方面的训练,并突出了老师的重要作用以及选择老师的标准。在教育方式上,要对孩子多鼓励、多引导,不能嘲讽打击孩子犯下的错误以及做事的积极性。选择好的老师并不容易,因此洛克认为,父母对此应尽最大努力寻找优秀的老师。智育的教学方法方面,洛克认为,教育应该要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孩子的好奇心,老师应该多加鼓励,保持耐心,且教学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洛克还主张劳逸结合,适当娱乐,并学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4]。
反观当下家庭教育中的智力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的大背景环境下,显然对“智力教育”过分重视或者说完全重视。父母把智力教育的地位完全置于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之上。重视智力教育无可厚非,但是过分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均衡发展,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在智力教育中,家长还过分重视分数的重要性,并且对理科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文科,更别说做到洛克所提倡的进行文法、修辞、作文等方面的训练了。在选择导师这方面,尽管在学校教育中,家长无法选择最称心的老师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但是父母会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把孩子送到名校去学习。另外,在孩子的课外辅导上,家长倒是会不惜重金、重力,请优秀的教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课外辅导,但是这种意义上的辅导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成绩,有悖于洛克强调优秀导师重要性的原因。在智育的教学方法上,洛克主张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通过培养儿童的兴趣与良好的习惯来达到智育的目的。而当下大部分家长普遍的做法与洛克的主张背离,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会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而是以功利性的想法为出发点,想通过变相强迫的做法让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轨道发展、培养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孩子的天性,无法达到智力教育的最终目的。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知,在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总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想法与做法,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发展只会弊大于利。尽管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提出的观点,在当今社会并不完全正确与适用,但是却对当下社会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应以《教育漫话》中的思想为教育指导原则,重新审视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
在健康教育方面,家长应该足够重视起来。功利化社会的大趋势也许无法避免,但是为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能拥有较强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去应对挑战,家长应更加重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训练与提高,在意识上给孩子灌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的同时,注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加强自我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磨练。
在道德教育方面,家长应该在原来的做法上适当进行改进。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克制过度的欲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做好正确的示范与表率,并且给予孩子合理的奖励与惩罚。凡事讲究“度”的重要性,切不可过分地进行奖励与惩罚。
在智力教育方面,家长应避免过分看重智育的发展,而应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放在一个均衡发展的位置,努力培养一个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的孩子。重视孩子的天性发展,努力捕捉孩子的兴趣点所在,不要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所设定的轨道去发展。
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给我们的启示并不局限于家庭教育方面,但是它却给我们当下社会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敲响了警钟。家长要培养的是一个身心健全、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充满功利心的发展学习的机器人。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改进家庭教育的培养方式,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以及每一个人的思考。
[1](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李廷军.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及其教育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
[3]程雅慧.从《教育漫话》看洛可[J].教育发展与研究, 2010(23).
[4]崔玉姣.从《教育漫话》看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缺失[J].黑龙江史志,2014(13).
顾然,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