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古典诗歌英译研究

2016-10-25 15:44高超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许渊冲译本英译

高超

辽宁师范大学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古典诗歌英译研究

高超

辽宁师范大学

汉语古典诗歌的翻译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可不可译”是其争论的焦点,尤其是我国诗歌特定意象的翻译。关联理论涉及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并在原文和译文之间建立最佳关联(李宏霞,2012:6)。[1]关联理论运用在诗歌翻译上的研究大大提高翻译的效果,也给我国诗歌英译研究带来新视角。

关联理论 古典汉语诗歌 最佳关联

一、引言

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许钧,2008:41)。[2]翻译并不容易,难就难在“跨文化”上,“文化因素”是翻译中的一大障碍。俗话说:“译诗难,译中国诗更难。”关联理论的提出给翻译带来了新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视角。关联理论是1986年Sperber和Wilson首次提出的,在中国的应用始于1994年林克难发表的 《关联翻译理论评价》一文,使以关联理论为框架的翻译研究蓬勃发展。实践证明关联理论的提出和应用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诗歌以简短、凝练著称,而且还要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更加大了诗歌翻译的难度。关联理论的提出和在翻译上的应用,大大了提高了翻译的效果和质量,尤其是对诗歌特定意象的翻译。

二、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

翻译是一种明示和推理的过程,而且是与大脑认知紧密联系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种推理是动态的,抽象的,但又不是毫无根据的,关联性就是推理的依据。关联理论强调:交际的双方之所以能够顺畅的交际和有效的沟通,理解对方暗含的内容,主要就是因为双方无意识地在头脑中建立一个认知模式---关联模式。“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Sperber&Wilson,1986:158)。[3]关联理论突出就是认知环境和语境,通过演绎推理,用最少的努力建立最大的关联,这就是最佳关联性。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通俗一点说就是把关联性用在翻译上,在原文和译文之间以最少的努力建立最佳关联,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关联的翻译观会涉及整个翻译过程,包括原文,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它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的双向的投射过程。这四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投射,互相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多元的关联的网络。译者从原文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佳关联,再在译语文本中保持这种最佳关联性(叶从领、贾德江,2007)。[4]翻译是一个特殊的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是一种三元关系的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之间的双向“示意--推理”过程(内幕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6)。[5]

三、诗歌英译关联理论分析

例1下面以李商隐《登乐游原》徐中杰和许渊冲的两个译本为例: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徐中杰译:

Ascending the Leyou Height

Feeling indisposed and listless at dusk,

I drove my chariot to an ancient height.

The setting sun looks glorious indeed,

Only it is so close to night.[6]

许渊冲译:

On the plain of tomb

At dusk my heart is filled with gloom

I drive my cab to ancient tomb.

The setting sun seems so sublime

O but near its dying time![7]

《登乐游原》的“原”,徐中杰译为“height”,有高地的含义,许渊冲译为“tomb”,有坟墓之意,有些偏离原意。“Chariot是战车的意思,而“cab”是古代马车的含义,根据诗歌的背景和文章语境,应该是作者心情低落,驱马车去到原野。“Glorious”是光荣的含义,用在解释“无限好”有些偏离原意,“sublime”是指令人向往的、敬畏的,用在这里比较恰当。“只是近黄昏”分别译成“Only it is so close to night”“O but near its dying time!”前者过于通俗,直白,而“dying time”可以近乎完美的表达了作者对此时此景的感叹。对于这句诗的翻译,最重要的是要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而不是直白的翻译。其实,最后两句是主旨句,总结全诗,深化主题,对美好事物的感叹和赞美,这也是译者关联作者的低落的心情,同时也是对首句“向晚意不适”的照应。这也充分体现了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表达意图,译者充分地在原文和译文之间建立关联,最终目的就是使译语读者也能体会到作者抒发的情感。

例2下面再以王之涣的《凉州词》的两英译本为例,解读我国古典诗歌在英译时所涉及的内在关联信息: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许渊冲译:

Out of the great wall

The yellow sand uprises as high as white cloud;

The lonely town is lost amid the mountains proud.

Why shold the Mongol flute complain no willows grow?

BeyondtheGateofJadenovernalwindwillblow.[8]

杨宪益译:

A Liangzhou Song

The Yellow River reaches white clouds on sky,

A lonely town stands in the mid of mountains so high.

Why should the flute complain witha Willow Song?

Spring breeze never goes to the Jade Pass strong.[9]

王之涣(688─742),是唐朝鼎盛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以边塞风光为创作主题,尤其是西北风光,诗篇以大气磅礴,意境开阔为特色。对比两个译本,两个译本均押韵,而且也再现了原诗的磅礴大气的景象。许渊冲译本采取意译的方式,题目的翻译完全是冲出“凉州”的局限,而是从整首诗的意境和气势出发,恰好符合作者的所见所想。许译的第一句把黄河和白云相接,勾勒出水天相接的画面。这也是译者关联原作者的创作风格,而且也照应了题目。“Out of the great wall”有种山城内外的画面,而傅译本采取直译的方式,比较平淡。诗人在首句就展现出了恢宏的气魄,这也再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所以翻译这句时就要在作者和诗歌之间建立联系。第二句两译本具有相似之处,高山耸立,雄伟的屹立于城之中,对于“城”的选取,都是“town”,而不是“city”,笔者认为也比较恰当。译者都做到了最佳关联,把作者所处时代和诗歌意境联系起来。在我国唐代,城与现在不同,古城是四面城墙围起来的,有防御的功能。而不是开放的城市,因此“town”更恰当。

“flute complain with a Willow Song”翻译的比较准确 ,“strong”有为韵而之嫌,“strong”在原诗中“字面所无、内容可有”的含义。而且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读者都知道玉门关是雄关。但是西方读者无法从“Jade Pass”中想象出“雄”伟,因此加上一个“strong”是有必要的。翻译是一种明示和推理的过程,无法明示时,就需要读者进行推理。从全诗的磅礴的气势角度,“strong”使用的还是比较恰当。在大脑中建立一个认知模式,进行明示—推理,关联性就是推理的依据。

四、关联理论的发展

关联理论国的应用始于1994年林克难发表的《关联翻译理论评价》一文,随着我国是个的流传,也被翻译成多个版本,同时业务提升了我国诗歌的影响力,指引着我们以最小的努力做到最大的关联。如果关联理论全面运用到诗歌翻译研究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关联理论在翻译批评上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我国汉语诗歌的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意象往往会关联诗歌的背景和主题,而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准确地翻译出意象,更重要的是将意象和主题关联起来,表达思想,深化主题,这才是翻译的真正目的。在原文和译文之间,在意象与主题之间,建立最佳关联,这样才使得译文读者以最少的努力建立最大的关联,真正体会原作者的思想和原文的内涵,这才是最佳关联。

[1]叶从领,贾德江.《沁园春·长沙》两个译本的关联理论评析[J].南华:南华大学学报,2007:(8).

[2]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

[4]叶从领,贾德江.《沁园春·长沙》两个译本的关联理论评析[J].南华:南华大学学报,2007:(8).

[5]李宏霞.关联理论视角下李白《送友人》的英译[J].内幕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6.

[6]徐忠杰,译唐诗二百首英译[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7]许渊冲.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8]许渊冲,编译.中国古诗词六百首中、英对照[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4.

[9]杨宪益.唐宋诗歌散文选[M].北京:中国文学杂志社,1986.

高超(1989-),女,黑龙江大庆人,辽宁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猜你喜欢
许渊冲译本英译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折桂令·客窗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