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曦《梅水汇灵集》文献价值简析

2016-10-25 15:44黎聪胡曦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梅州山歌诗人

黎聪 胡曦

广东警官学院公共课教研部

胡曦《梅水汇灵集》文献价值简析

黎聪胡曦

广东警官学院公共课教研部

《梅水汇灵集》作为第一部立足于选辑梅州一地诗人诗作的总集,其编者胡曦通过对梅州地区的历代先贤诗文进行集腋成裘式的搜集和撰录,从而达成的对梅州地方文献的保存,以及对梅州史地文献价值的充分发掘,都明确地向后世读者传达出了他通过汇辑乡邦前贤文献,弘扬客家文化的理念,也令《梅水汇灵集》因此而具有了堪值后世研究者充分重视的文献价值。

《梅水汇灵集》胡曦 文献价值

胡曦,清代广东兴宁人。字晓岑,诗文集喜自签“湛此心斋主人”。他天资颖异,少年时代便以诗才享誉乡里,后更与黄遵宪、丘逢甲并称,号“晚清嘉应三大诗人”。胡曦除了以诗文擅场,平生对乡邦史志、诗文的搜集、考索也是不遗余力。其晚辈胡锡侯便曾在《族父晓岑先生诔》中这样描述因多次乡试落第而归家的胡曦,言其“反故庐,杜门不出,网罗散佚,捃摭旧闻,一以著述为务。”在以科举为人生晋升阶梯的时代,屡试均以落第告终,可谓落魄蹉跎。而于胡曦则未必,他“或时有所触,辄独步郊野,寻幽赏胜;或对客纵谈古今事,披隙导款,辨口如悬河,移时神气益厉,能令闻者不倦”,一派名士风度。更何况,抛开俗务,专意于对兴宁乃至整个梅州地区的历代先贤诗文进行搜集、撰录和传诵,本就是其夙愿。正如他在《枌榆碎事》序言所说:“吾粤人也,搜辑文献,叙述风土,不敢以让人。”这一份整理乡邦文献的深情,真是令人既感且佩。

而在胡曦编撰、整理的所有与乡邦文史相关的著作中,《梅水汇灵集》虽远不能算是其中最精详、最富创见之作,但无疑是最为宏大的一部。它共收录梅州地区从北宋至清末227位诗人的优秀诗作2067首。全书凡八卷,其中第一卷收录宋明两朝诗人23家,诗作93首。第二卷至第七卷所收则全为清人诗作,合共185人,诗歌1915首。而最后一卷,即第八卷,胡曦则将其分为上下两部份。上半部份所收为十位闺秀诗人及其诗作44首,下半部份所收则是属于9位方外诗人的15首诗歌。至于卷末,还附有宋明两朝无名氏创作的繇辞杂谚四首。全书为后世研究梅州地区诗歌发展状况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原始材料,其文献研究价值自不待言。

一、对梅州地方文献的保存

胡曦在《梅水汇灵集》例言中曾云:

温氏《粤东诗海》采本朝乾隆以前诗,颇称赅备。考其时与编校者,有嘉应李氏光昭、颜氏祟图诸人。……阮氏《通志·艺文略》曰:“案明以来,粤中艺文颇盛,而今多散失。是编于各志传有名而未见之书,其著述多者,仅于第一部第一集下载明所著书名,以备考证。此后惟卷数见于史志及诸家目录,或序说见他集者,仍别着之,余皆从畧”云云。兹编所录,皆已往先哲,其所著述,或存或佚,略如阮志之例,并附本传之下,以待搜访。外至第八卷,分上下二帙,为闺秀一编,虽生存亦收;为方外一编,坿以“繇辞杂语”,如《蜀雅》、《粤东诗海》之例。

这段话回顾了岭南前贤编纂诗歌总集的历程和值得借鉴的优处,其论大体中肯。事实上,编纂诗歌总集本就会带有很大的继承性,后成的总集往往是在参考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累积而成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虽然明清之后,时人刊刻诗文总集之风很盛,但是在《梅水汇灵集》刊行之前,尚未有任何一部只着眼于选辑梅州一地诗人诗作的总集作品。即使在其他一些立足岭南全境而编选的诗歌总集中有选入梅州地区的诗人,也往往只将关注点限于宋湘、李黼平诸子,而遗漏其余,编选范围非常狭窄。故胡曦能很好地对梅州地区自宋代以来的诗歌别集和总集加以梳理、编列,以编成这部宏大的《梅水汇灵集》,实有重大的开创之功。

《梅水汇灵集》最为人所称道,便在于它提供了研究作家作品的众多第一手原始材料。全书中引录或提及梅州作家已刊诗集或手稿合计76种,虽然其中的24种至清代,早已经散佚。但《梅水汇灵集》能将这些数量庞大且难以获见的诗集的存佚情况,作出如书中这样清晰的梳理,已实属不易,足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一系列可靠的文献线索。谨录诗文集及著作者如下:

张天赋:《叶冈诗集》;张珆:《苍苍亭集》(已佚)、《寓闽录》(已佚);李楩:《函秘斋集》(已佚);张琚:《旋溪集》(已佚);廖衷赤:《五园》(已佚);李以贞:《石塘集》(已佚);李士淳:《三柏轩集》;曾荣科:《玉峰删稿》;陈铨:《南溪诗文集》;李琛:《一草庐集》(已佚);李象元:《赐砚堂集》(已佚);邹涛:《如兰集》(已佚)、《知古集》(已佚);陈鹗荐:《一经堂稿》;林良铨:《睡庐诗草》(已佚);魏成汉:《浮萍诗草》;杨勋:《京华杂咏》(已佚)、《入蜀纪程诗》(已佚);黄观清:《澹溪诗稿》(已佚);李致临:《自怡集》(已佚);李臶临:《自在居集》(已佚);罗清英:《松亭删稿》;李坛:《退学轩诗文稿》;陈有懿:《自怡集》;黄廷标:《听松庐诗稿》(已佚);吉履青:《嫏嬛书屋诗草》;温鸣泰:《一斋诗集》(已佚);吴乔翔:《三声堂草》(已佚);梁祟:《灞陵小草》(已佚);宋湘:《红杏山房诗》、《不易居斋集》、《丰湖漫草》、《续草》、《南行草》、《滇蹄集》、《楚艘吟》;叶兰成:《听泉小草》(已佚);李黼平:《着花庵集》、《吴门集》、《南归集》、《续集》;何其杰:《梨云阁诗文集》吴兰修:《荔村吟》;江楫才:《前后北游草》、《小吟斋艹》(已佚);吴敬纶:《怡云堂诗选》;陈一峰:《阆苑稿》;颜崇衡:《绿萍山馆》、《虹桥》、《草庐》;徐友白:《聿修堂稿》;李光昭:《南汉小乐府》、《铁树堂诗钞》;刘汝棣:《丛桂山房诗》;邱起云:《篴声楼集》;温训:《梧溪石屋诗钞》;罗清熙:《思藻楼集》;侯柱臣:《博习亲师斋诗稾》(已佚);陈大勋:《若穑有秋堂稿》(已佚);杨炳南:《海录》;李铿载:《绿云山馆诗钞》;李纶光:《笠山诗草》;饶轩:《难易居齐诗文集》;钟仲鹏:《镇雅堂稿》;陈其藻:《毋自欺齐集》、《外集》、《羊城古迹诗草帖》;邱益:《补思遗草》;黄祖培:《读我轩集》;古汝达:《存斋诗钞》;陈崟:《启蛰斋集》;萧大澍:《龢风斋集》;叶璧华:《古香阁集》;范荑香:《化碧集》。

除此之外,由于胡曦本身的诗人身份,他在纂辑历代诗人佳作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对梅州曾刊刻、流布的诗文评、诗歌总集、方志等地方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地搜集和整理,并总计引录诗文评著作四种,诗歌总集五种,地方志十七种。令《梅水汇灵集》在地方史料保存、文献考订和提供文学作品模板等方面都能够踵越前人。

二、对梅州史地文献价值的充分发掘

胡曦除了是一位出色的诗人,更是一位著名的史地考据学家。故《梅水汇灵集》全书在立足于对梅州地区乡邦诗歌进行保存和整理之馀,也非常注重对地方史地文献进行查阅和辨正,以借《梅水汇灵集》一书的告竣来充分发掘当地地方文献的价值。

在《梅水汇灵集》卷首例言中,胡曦便对嘉应(梅州)五属的历史沿革,梅水的变迁、改道、得名等情况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仅就“梅水名集之义”一项内容,胡曦便不吝配以洋洋洒洒二千余言,文段中更多番对黄钊《石窟一征》、王之正《嘉应州志》、《章贡图经》、《山海经》、后汉《郡国志》、乐史《太平寰宇记》、马端临《文献通考》、《明史·地理志》、郦道元《水经注》、齐召南《水道提纲》、六严缩摹《皇朝一统舆地全图》、董佑诚《皇清地理图》等多部史乘地志进行了精详的注引。如此旁征博引,注重考索的例言,确实令人叹为观止,更不由对胡曦在文史地领域的深厚学养肃然起敬。

而且,胡曦通过广泛搜阅东晋以来历代有代表性的史书和地方志,如《宋书·州郡志》、北魏郦道元的《新唐书·地理志》、《水经注》、清代李吉甫的《元和志》、宋代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宋代乐史的《宋史·地理志》、《太平寰宇记》、王存的《元丰九域志》、欧阳愍的 《舆地广记》、马端临的 《明史·地理志》、《文献通考》、清代洪吉亮的《东晋疆域志》、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吴任臣的《大清一统志》、《十国春秋》等等,对阮元《广东通志》中的不少错误都作出了使人信服的订正。可以说,此举为后人了解嘉应地区的历史变迁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胡曦在之后选辑诗人诗作时,如有涉及时人可能不清楚的梅州地区僻远地名等,都会专门加注以作说明。

除此之外,在胡曦为诗人撰写小传之时,也往往会顺带对与诗人生平行迹相关的梅州历史、地理、人文、政治事件加以记载。例如,胡曦在卷七“徐子英”的小传中,提到了“同治甲子,镇平之乱”之事;又比如,他在卷七“徐旭晖”的小传中兼及载入“同治乙丑,流寇再陷镇平”的历史,这都能为后人了解镇平当地的历史提供重要的佐证。

三、不避客家谣谚山歌的采辑

梅州自古是广东的山歌之乡,客家山歌,与梅州客家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民国年间,张元济在为何藻翔的《岭南诗存》作跋时,曾这样描述道:“月夜之时,男女隔岭相唱和,兴往情来,尔音袅娜,……惠、潮客籍尤甚。”一般而言,哥妹情爱、劳动欢愉、季节风物,红喜白丧等日常生活种种,无不可以入歌。因此,欲了解历代客家人的民情礼俗,谣谚山歌是一个绝佳的研究载体。

胡曦的家乡兴宁,也是山歌盛行之地。与其他正襟危坐的士大夫文人不同,胡曦自少年时便不避这种为人诟为俚俗的艺术形式对他的熏陶感染,甚至于这一份对客家山歌的喜爱至老而不衰。当代客家文化学者罗香林便曾论及了胡曦和近代另一位著名客家诗人黄遵宪关于客家山歌的一段诗歌交往:黄遵宪在光绪十七年任驻伦敦使馆参赞之时,一次曾雅兴大发,将客家山歌整理出15首,并欣然寄与胡曦,所附书信中,他提到“我晓岑最工此体,当奉为总裁。”①其实,只要了解胡曦诗歌创作的人,就会明白黄遵宪这番评价绝非单纯是友朋之间的客套谀美之词。因为在黄遵宪属意于山歌这种艺术形式之前,胡曦早已刻意对客家山歌的曲韵、风格加以了惟妙惟肖的模仿,并写成了《莺花海》四卷,“性质与山歌相仿,格创调逸,最为公度所服。”②除了胡曦,其实不少的兴宁文人对山歌也是热衷非常,甚至仿照起历朝文人雅士结社吟对之传统,竟也成一时之盛。对此,胡曦在《湛此心斋诗话》中都曾有记“道光乙巳丙午之交,吾邑喜为诗社,有竹枝新刻”,而且,最有价值的莫过于胡曦还对诗社雅集之时诸多的名篇佳句都做了精采的记录。譬如有陈昌谟的“暮春三月野花开,麦饭坟边杂纸灰。一队红裙归步倦,武婆城畔踏青来。”胡瑶的“崩厓残碣锁烟芜,荒冢清明叫鹧鸪。莫向道南亭畔过,江流呜咽泣清姑。”傅兆麟的“粗衣淡食妾心安,勤俭随郎度日宽。妾纺棉纱郎画扇,郎愁天热妾愁寒。”陈锺章的“妾家住近鹿山阿,郎为收茶出外多。好是鹧鸪能解事,不将行事劝哥哥。”傅鸣珂的“逐末休辞蜀道难,心随郎檝下青滩。他生莫作商人妇,夜夜惊魂梦急湍。”③,皆深具客家山歌韵味,而又不失文人化的雅致熨帖。

除了收录文人竹枝词,胡曦在《梅水汇灵集》卷八中还有意收入了数首客家谣谚。所谓的客家谣谚,即是古来便流传于客家地区的一些道理简明至老妪能通,而又易为人朗朗上口的语句。极富客家人的审美情趣和处世为人之道。故即便加诸今天的眼光,仍然很有保存与研究的价值。兹录一首如下:

程乡谣

《阮氏通志》:郑懋中,晋江人。洪武丙子举人,三十五年知程乡县。宽恕廉慎,治先礼义,不尚法律,自奉淡泊,无所取于民。有豪猾为民害者,懋中至首按之毙于狱,民大悦,讼者至庭,輙以理委曲开谕,不施鞭朴。词讼以简,县中称治。民为之谣曰:

安所得公长者,禁令不烦徭役,寡昔无羊今有马。

(此本王之正《嘉应州志》,阮《通志》据明黄佐《通志》首二语,作“郑懋中,真长者”,第三语接曰“斯民相见何嬉嬉,昔日无羊今有马”云云,所纪互异。)

这首谣谚通过吟诵洪武年间的县令郑懋中的遗闻事迹,表达了梅州民众对郑懋中“宽恕廉慎,治先礼义,不尚法律,自奉淡泊”的追慕之情。总体而言,立意简单,曲词通俗。而这则辑录的最精彩之处,其实在于胡曦的学人化的处理,如在谣谚中加以诗注,无形中便令俗调的谣谚呈现出了别样的民俗学与历史学价值。

总而言之,胡曦在《梅水汇灵集》这部以选辑客家诗人为旨归的诗歌总集中,他的雅俗兼收,他的旁征博引,他的集腋成裘、力求完备,都让后人看到了他对纂辑诗集所付诸的期许,这绝不仅止于对前贤诗歌进行搜求与简单的编选。他在集中所透露出来的对乡邦诗歌文献的珍视,以及期望能以诗存人、以诗存史的编纂理念,都明确地向后世读者传达出他通过汇辑乡邦前贤文献,弘扬客家文化的学术意识,也令《梅水汇灵集》因此而具有了堪值后世研究者充分重视的文献价值。

注释

①(清)黄遵宪.山歌题记[A]//钱仲联.人境卢诗草笺注(卷一)[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4—55.

②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第226页。

③(清)胡曦.湛此心斋诗话(卷二)[A]//罗香林,等,辑.兴宁先贤丛书(第四册)[M].香港:《兴宁先贤丛书》校印处,1958-1973:71-76.

广州市“《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立项课题:“岭南诗歌总集与清末民初岭南文化”(2014GZY12)

猜你喜欢
梅州山歌诗人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苗山歌
苗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