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学生职业化提升

2016-10-25 16:42牛陇安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牛陇安(1962-),男,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发展学院在读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校管理等。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其实质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去培养的问题。高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这就必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重视技能培养、强调岗位对接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以过于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到立足终身教育,服务学生发展。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职业化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26-02

刘延东副总理曾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指出:“职业教育不仅是“找饭碗”的教育,更要成为“造饭碗”的教育”。可以说,“找饭碗”和“造饭碗”有着本质的不同,“找饭碗”关心的只是学生今天的“饭碗”,“造饭碗”则关心学生明天乃至终身的“饭碗”。从“找饭碗”到“造饭碗”,积极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是必由路径。只有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才能培养出一批批能够“造饭碗”的技术技能人才,也才能使职业教育越来越赢得社会青睐,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直到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理论的操作方式,其本质就是教育教学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这些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在实践中形成固定的风格和特征,具有明显的计划性、系统性。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知识发展、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形式以及非教学式跨教学培养形式等都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各要素,它们都是培养过程中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带方向性的内容,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将人才培养模式看作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简单说,其实质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去培养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教育目标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制度层面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在人才培养层面坚持“工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高职怎样培养职业人的基本原则。工作是知识应用的天地,是所学知识的实践,这是工作的针对性;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场所,对高职学生来说,学习的更多是知识的应用,这是学习的普适性。职业教育在针对性与普适行之间寻求结合点,就必须既要把握工作的特征,又要把握学习的特征,这就需要职业启蒙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教育这三方面有机结合,发挥协同优势。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以重视技能培养、强调岗位对接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合格的职业人

多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实践中高职教育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应用性人才,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就是在人才培养中单纯重视技能培养,过于重视与岗位对接,把职业教育演变成了“打工教育”,而忽视了人的成长和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追求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由工作分析导出课程体系,从而出现重视技能培训,忽略“成人”教育的倾向,况且,专业教育的行业化与道德教育的去行业性矛盾使得两者不仅很难合一,且渐行渐远,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好。

(二)以过于强调就业为导向到立足终身教育,服务学生发展

教育要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要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寻求职业性与教育性之间的结合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但以就业为导向不是人才培养只围绕着就业,仅仅盯着学生能否就业,这就很难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终身教育,服务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中有效实施职业启蒙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教育等三方面的教育,并把三者与学生成为合格职业人有机结合起来。

职业启蒙教育,是学生职业人生的基石,也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础。要培养学生对职业人的兴趣,形成学生正确的职业意识,使学生了解职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职业。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对职业人生的理想与设计,学校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主观愿望、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分析,帮助其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差别化的教育计划,并采取必要行动,帮助学生逐步达到各阶段的分目标,使学生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人生。职业技能教育应培养学生成为合格职业人的核心素质,经过系统的人才培养过程,通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并且通过实习实训,更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促进学生成为合格职业人。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职业化的提升

职业教育的外显价值就是教会学生做事,在当前信息化大背景下,对工作的要求不再是按程序的操作,简单的会做事,而是倡导高绩效的工作,既能够改进工艺流程,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教会学生做事,就不再是工作过程+技能训练的过程了,而是需要做“职业化”的事,以适应高绩效的工作要求。

形成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工作态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融入企业精神,做事是不是职业化是从第一印象开始的,合宜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礼仪直接传达的是从业人员是否专业,接下来是否能够提供专业服务或专业的产品,所以必须扎实训练学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训练学生以职业的形象和礼仪来待人处事。只有拥有具备这些素养和态度的劳动者,才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经久不衰的动力源泉和基本特征。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发展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匡瑛.做有精神的人,做职业化的事[M].常州:职教通讯,2014.22.

[2]杨明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M].北京: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4.

[3]雷正光.从“找饭碗”到“造饭碗”,发掘职业教育新价值[M].北京:中国教育报,2015.06.0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