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外德语教学方法的探索

2016-10-25 09:04暴颖捷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教学方法

暴颖捷

摘 要:随着中国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第二门外语的学习对于抓住发展机遇,提升大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二外德语作为小语种的热门语言之一,在大多数高校都普遍开设,对于以财经及政法类专业为主的高校,二外德语课程的开设更具有实用性的意义。本文主要以财经政法类高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二外德语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二外德语;教学方法;英德对比;网络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84-02

随着中国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与欧洲各国的往来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第二门外语的学习对于抓住全球化发展机遇,提升大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德国,位于欧洲的中心,是整个欧洲大陆的关键的十字路口,不仅在欧洲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上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二外德语作为小语种的热门语言之一,在全国各个高校都普遍开设德语选修课,特别是对于以财经及政法类专业为主的高校,二外德语课程的开设更具有辅助性的意义。

一、德语对于财经政法类专业学习的辅助性意义

众所周知,德国因其雄厚的工业基础,高端发达的制造业,发达的服务业等因素,在整个欧洲,德国经济始终保持可持续性增长,实力为欧洲之最。并且作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包括大众、西门子、宝马等跨国企业在内的在华德资企业将近5000家,因此,对留德回国或德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为未来的德语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对于学习经济学、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并掌握德语,熟悉德国文化,分析并了解德国企业的发展,无疑为其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更易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青睐。另一方面,德国也拥有多位曾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奖的学者,其研究理论对德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其中,德国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主张,对战后联邦德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腾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进一步研究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德语这个重要工具,更好地查阅德语文献,探究德国经济的前沿理论,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并进一步对在当前我们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对于我校另一类强势专业——法律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德语对于其深层次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国的法律体系隶属于大陆法系,其中德国法律所具有的严密的逻辑体系,特别是德国《民法典》所体现出来的典型德国式思维方式,传入中国后,支配了中国20世纪初的法典编纂运动,使得中国的法律道路走上了德意志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法律的主流发展。因此,法律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以外,在德语这门语言工具的帮助下,能更加方便的查阅国际上特别德国的相关法律文献及前沿研究实践资料,了解德国文化及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对于其以后的工作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大有裨益,也符合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二外德语通识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在本校德语通识选修课的教学过程及经验教训,笔者针对财经政法类学生的学习及测试结果中,主要发现了如下几点问题。

1.学习动力不足,对德语兴趣不高,认识不够

首先,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原因,大学生在经过高考之后的大学生活中,普遍会学习自控力下降,自主学习能力偏低,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河南考生来说,由于升学压力大,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导致本校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自己多方面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学习动力不足,往往对于通识选修课敷衍了事,重视不够。并且由于河南地处中原,跟德国的直接文化及经济交往联系机会较少,大部分学生对于德国以及德语没有足够的了解,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

再加上德语的语法知识点繁琐复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初的热情也渐渐消失,兴趣不再,畏难情绪嚴重,并且预习复习不及时,对于其后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放弃。

2.课程学习时间短,以及班级人数偏多,教学效果不佳

作为通识选修课程,跟大多数高校一样,本校二外德语的学习一般只开设一到两个学期,每学期仅36个学时,学习时间较短,通常按照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仅德语语言一个单元就需要10到12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因而,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大,需要在短时间内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达到能够初步掌握德语的基础对话这一基本目标。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肯定会有重点及难点的偏差,无法顾忌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并且,语言的学习往往在班级人数越少时,教学效果越明显,而对于通识选修课的班级来说,选课人数偏多,一般在70人左右,教师精力有限,导致学生在课上难以享受均等的教学资源与锻炼机会,师生互动较少,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及课本为中心,难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最优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及掌握情况也难以及时反馈。

3.德语教学起步较晚,教学资源较少,外部德语学习环境不理想

相比于法语、日语等小语种的教学来说,德语教学起步较晚,从70年代末开始,德语专业教学的规模才开始不断扩大,对于二外德语的发展,特别是财经政法类大学的二外德语教学近几年才开始开设相关课程,因此,容易出现教学经验不足,师资队伍和其他教学条件不甚理想,学生无法将学到的德语知识得到有效合理的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难以确保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德语相关的图书、音像资料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课余时间的学习需求。

三、二外德语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针对上述提到的德语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是对于财经政法类学生来说,笔者在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出下列改进的建议。

1.英语德语对比教学,用英语辅助德语的学习

由于在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普及,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一定的基础,在大学毕业时,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英语四六级的考试,而英语和德语同属于印欧日耳曼语系,所以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利用英语对德语的正迁移作用,让学生正确掌握德语和英语的异同点,互相对比学习,消除英语的干扰性因素,使两种语言的学习都得到进步。

在德语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其中重要的一个语法点是数词的表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首先让学生们回忆英语的表达方式,接着引入德语数字的表达,学生就会通过对比,自行发现德语和英语的数字在构成上是基本一致的,13—19以及20、30、40、50等数字的词尾都是和英语有相同的规律性。而在另一方面,德语两位数的表达和英语是相反的,德语中要先说个位数再说十位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种特别的表达方式进行着重强调,学生会在好奇的基础上,与英语,甚至与汉语的对比中,对这一现象有着很深的印象。因此,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英德的异同点进行区分,在练习的过程中数字的表达就得到了巩固,而教学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并在教学互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化繁为简,减轻学生学习德语的畏难情绪。

2.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文化或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笔者教授的学生主要是以财经政法类专业为主的学生,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适当的引入相关经济或法律专业知识的德语词汇的表达,并且进行德国相关国情文化的讲授,能加深学生对于德国的了解,对于德语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学习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方面,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引入德国历史文化或其他专业知识的讲授,从各方面让学生对德国有着全方位的了解,使不同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寻找到自己学习德语的兴趣点,从枯燥的语法学习中解放出来,并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适当利用网络新媒体,提高学生课余时间巩固学习的效率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新技术、新媒体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技术。目前,智能手机、电脑几乎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工具,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微信、微博各种公众号层出不穷,世界各国的资料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得到,学生利用手机就可以查找到各种德语的相关学习资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好新媒体,及时更新教学材料,将最新的资料信息传递给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提高学习效率,利用课余时间,获得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料。

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推荐较好的学习德语的网络媒体,比如沪江德语,德语德国等微信公众号,作为德语学习网站,站内有大量的德语学习文字或语音视频资料,并每天都有实时更新,上传最新的德语新闻及流行文化。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都有相应的学习材料,从初级德语到高阶进修,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进步转换学习策略。除此之外,每学期教学开始,笔者都会利用新媒体建立不同班级自己的微信或qq群,其一是方便教师有效管理班级学生,其二是能够在课下对当天的教学有一个及时的反馈,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查漏补缺,根据不同情况,改善下一次的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是,师生在网络上的互动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及时提问,并得到教师的解答,能够弥补课上由于人数时间限制造成的沟通障碍。

这种新型的新媒体教学方式,对于班级人数较多,学时较短的德语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十分有效,能够有限缓解教师课上精力有限,时间不足的压力,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德语学习,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并能在新媒体上针对性的進行自己感兴趣方面的学习,不会浪费时间,使得德语的学习更加有效率。

四、小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以财经政法类高校的学生为主的德语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在该类高校开设二外德语课程的辅助性意义,对学校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德语学习的热情,克服畏难情绪,提出笔者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英德语言的对比教学,弱化德语语法重点难点的复杂性,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理解性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多引入德国文化及经济或法律的相关专业词汇,让学生体会到德语学习对其专业学习的帮助及益处,更有学习德语的动力。最后,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跟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及课下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德语学习。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刚.英德语言对比在二外德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年第6期

[2]李继烈,刘冰,陈芙.浅析英语对德语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

[3]王晓卿.不同本科层次德语二外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3)

[4]戴磊磊.德语通选课的教学方法研究——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德语通选课的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3)

猜你喜欢
网络新媒体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版权保护研究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