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朝富,高家旭,王友恒,王文华,贾红杰,高亚夫
(重庆市开县农业委员会,重庆 开县 405400)
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是马铃薯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为26 666.7 hm2(含秋马铃薯),年产量10.3万t(折合粮食)。但种植品种单一,且退化、混杂严重,经济效益较低。为了加快优良品种更新,丰富开县品种资源,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农民增产增收,开县近年来实施了马铃薯丰产栽培项目,鉴于当前生产上马铃薯品种繁多,开展了马铃薯新品种田间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开县生态环境的马铃薯新品种,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试验于2014年1-5月在开县中和镇白水村进行,试验地位于东经108°10′49″,北纬31°10′19″,海拔248 m,常年降雨量平均1 200 mm,平均气温18.9 ℃,无霜期306 d。试验地土壤属夹沙泥重壤土,肥力中等,pH 6.0,有机质含量25.1 mg/kg、碱解氮117.2 mg/kg、有效磷13.8 mg/kg、速效钾193.5 mg/kg。前茬作物为水稻。
供试马铃薯新品种有丽薯7号、青薯2号、凉薯7号、乐薯1号、中薯19,由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供,对照品种米拉由当地农户提供。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6个马铃薯品种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重复间设走道,处理间不设走道。小区长6 m,宽5 m,小区面积30 m2,行距50 cm,株距30 cm,每个小区种植200株。试验地周边设置保护行2行。2014年1月13日采用宽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带芽播种。播前把地整理好,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5 min进行种薯消毒,晾干后再播种。施肥采用底肥一道清,每个小区施总有效含量45%的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1.8 kg、尿素0.4 kg、磷酸二氢钾100 g,采用穴施。幼苗中期用代森锰锌预防晚疫病,出现晚疫病中心病株用药适时防治2次。
调查、记载各供试品种的生育进程、块茎性状特征。成熟期分小区实收计产。
从表1可知,供试的5个马铃薯品种在播种期一致的条件下,出苗期最早的是凉薯7号、中薯19,与对照相同,其余品种都比对照晚,最晚的是乐薯1号,比对照晚了6 d。5个马铃薯品种生育期范围为81~106 d,在开县均能正常生长成熟;生育期最短的是凉薯7号,最长的是青薯2号;丽薯7号、青薯2号较对照分别迟熟1、2 d;中薯19、乐薯1号和凉薯7号分别较对照早熟8、7、20 d。按生育期长短对供试的马铃薯品种进行划分,凉薯7号为中早熟种,中薯19、乐薯1号为中熟种,青薯2号、丽薯7号为中晚熟种。
由表2可知,根据田间记载,薯块形状为圆形的有青薯2号、中薯19,薯块形状为椭圆形的有凉薯7号、乐薯1号,丽薯7号卵圆形。供试品种和对照的薯皮均光滑。凉薯7号、乐薯1号和对照米拉薯皮均为黄色,青薯2号和中薯19的薯皮为白色,丽薯7号皮色为红色。青薯2号、凉薯7号、中薯19和乐薯1号的薯肉均为白色,丽薯7号薯肉为淡黄色,对照米拉薯肉为黄色。供试5个品种的芽眼较对照米拉浅,结薯较对照比较集中。各品种的食味品质均优,大中薯率均比对照高,且品种间差异较大,丽薯7号的大中薯率最高,达到87.1%,其次是凉薯7号,大中薯率82.6%。
由表3可知,供试马铃薯品种的667 m2产量介于1 457.8~1 982.3 kg。各品种的平均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青薯2号>乐薯1号>丽薯7号>凉薯7号>中薯19>对照米拉。其中,青薯2号的667 m2产量为1 982.3 kg,较对照增产35.9%,乐薯1号的667 m2产量为1 906.7 kg,较对照增产30.8%,丽薯7号、凉薯7号和中薯19分别较对照增产28.4%、17.2%和8.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青薯2号、乐薯1号、丽薯7号、凉薯7号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米拉。
表1 供试马铃薯生育期比较
表2 供试马铃薯块茎性状特征比较
表3 供试马铃薯产量比较
综合分析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和商品性,各品种均能在开县范围内正常成熟。中晚熟种青薯2号、中熟种乐薯1号与丽薯7号在参试品种中平均单产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三,分别比对照米拉品种增产35.9%、30.8%、28.4%,且具有生育期适中,生长势强,芽眼较浅,产量高,适口性好,商品率高等优点,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在开县多点试验和小面积示范种植。